ldquo端午节冷知识rdquo
我们都知道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距现在已经有多年的历史。为了更深刻认识我们的宝贵财富,三好君特意在揭晓获奖者之前,来梳理一下关于端午节究竟还有哪些我们不知道的冷知识呢? 1.端午节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多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嚎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天后抱出父尸。后人了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地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的地名为曹娥江。 2.端午节的叫法:虽然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别称,但是端午节却是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端午节、端五节、端阳节、重五节、重午节、天中节、夏节、五月节、菖节、蒲节、龙舟节、浴兰节、粽子节、午日节、女儿节、地腊节、诗人节、龙日、午日·灯节等等。 3.第一个粽子: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4.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 5.在江南人的传统中,端午节要吃“五黄”,五黄指的是:黄鳝、黄鱼、黄瓜、咸蛋黄和黄酒。中医认为,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候,可结合端午节节气的力量,提升精力。古时,五黄餐是富人才有的排场。 6.雄黄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石,雄黄入酒,会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雄黄酒加热饮用更危险,雄黄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称的砒霜。毫不夸张地说,喝热雄黄酒实际上等于吃砒霜,所以,吃完粽子千万别喝雄黄酒。 7.在中国很多地方只过一个端午节,而秭归却有三个,农历五月初五为头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五月二十五为末端午。由此可见,我们对于屈原大夫的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8.每年夏天加拿大多伦多都会在中央岛上举行一次国际龙舟赛。来自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们欢聚一堂,百多条龙舟竞技,历时18年,加拿大多伦多国际龙舟节不仅是本地历史最悠久的龙舟竞赛活动,也是世界上最大型的国际龙舟比赛。 9.按照古人的说法,五月是毒月,初五是毒日,所以这一天他们会利用各种风俗进行驱毒辟邪。而在明清时期,新嫁或已嫁之女要回娘家度节,称“躲端五”。此俗宋代似已形成,陆游《丰岁》诗有“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之句。如果按照这个说法,我们在端午节这一天互道“端午快乐”似乎不大合适,“端午安康”大概更为妥帖。 10.据考证,吴越之地于春秋之前就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即使在屈原本人的诗作中,也可以反映出当时竞渡的风俗来,如《楚辞˙涉江》中就有:“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屈原所乘的这种狭长而轻小的舲船实质上也就是当时一种竞度所用的船。 11.韩国端午祭≠中国端午节韩国江陵端午祭由于保留了大量的原始信仰、民俗遗风与传统文化,年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和重要无形文物,年11月25日被世界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人类口头和无形遗产。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没有看完 看完 完 说起端午节,你只知道屈原投江吗?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什么?屈原竟然不姓“屈”? 屈原姓芈(mi三声),简单而言就是芈姓,屈氏,名平,字原。也就是说,“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 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同样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他也叫芈羽。 粽叶不是棕树的叶子? 包粽子当然要用到粽叶,但实际上,我们口中的粽叶并不是指某一种植物的叶子。 从全国范围内来讲,粽叶可以是芦苇叶、箬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其他粽叶,如: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巴叶。而我们包粽子多用粽叶芦。 喝雄黄酒=喝砒霜?现在大家可能都知道了,雄黄酒内服对人体是有害的,这是因为雄黄中含有硫和砷。说到砷,你可能不太熟悉,但砒霜你一定知道。 砒霜可是一种最古老的剧毒之一,它常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以及古装电视剧中,是各路奸诈小人居家旅行的好伴侣。 那么雄黄酒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当然不是,雄黄矾是最好的消毒剂。 把它打湿,涂抹在被蚊虫叮咬的皮肤上,一会儿就不痒了~ 端午节被韩国抢走了?韩国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国端午节不同。 韩国江陵端午祭实际上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赛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 惟一的相同点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端午节不宜生娃?端午节是农历五月初五,汉代人认为五月五日为恶月、恶日,且有“不举五月子”之俗,即五月五日所生的婴儿无论是男是女都不能抚养成人。 一旦抚养则男害父、女害母。经过后人附会甚至出现了“五月到官至免不迁”、“五月盖屋令人头秃”等说法。这一习俗从春秋战国开始流行至汉代盛行不衰。 来看看《史记》中的这段记载: “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也。’其母窃举生之。”因为“恶月说”的关系,田婴一狠心就要抛弃儿子,但田婴是个贵族,儿子太多了,有四十多个,他自己也认不全,小妾没有听他的话,浑水摸鱼地将孩子养活了,这个孩子就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 孟尝君想必大家都认识,这位大名鼎鼎的投资人,在封地薛邑广招贤士,门下食客数千。名气都赶超了他爸爸,无数粉丝为他打call。 原本十分不吉利的日子,居然出生了这样一位伟大的投资人,五月初五当然也就有了不一样的意义,那就是——宜孵化! 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2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原来蚊子喜欢在你耳边嗡嗡叫的原因是这个
- 下一篇文章: 入药食品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