粽香端午故乡的味道曹先强
粽香端午 阿昌族母亲端午节包粽子 故乡的味道(曹先强)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我在城市生活三十多年了,端午节超市也有粽子的,味道很淡,没有滇西老家乡村粽香味道。我们家的粽子,母亲用山乡粽叶包,有绿粽叶子香味,糯米配佐料,有沙仁香料,草果面香料,特别是竹笋壳包成枕头状的肉粽子,有腊肉香味,才在锅里煮蒸着,粽子飘香,一屋间里外就都是粽香味道了,令我们想念,一缕清风绿粽丝丝乡愁! 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是纪念诗人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古代忠臣伍子胥,孝女曹娥的传说,比纪念屈原诗人的节日起源要早! 据说,端午节不说快乐,只说安康?民间对端午节的传说很多,民谚说,“赖哈蟆躲端午,躲得了初一,躲不过初五”。阿昌族春灯有台词及唱本,讲到了“伍子胥打马”,“曹娥孝父”的典故!所以,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各地都有历史传统的文化节日。 阿昌族地区,普遍过端午节。五月是端阳,端午至,杏儿黄,去山野,拆粽子叶,门前挂菖蒲,艾蒿枝,煮药汤,饮抹雄黄酒,驱湿气驱毒魔。阿昌族的粽叶,是苕苇枝,扫帚叶,阿昌语叫“牙笨”,有一股天然绿叶清香!粽子都是用糯米加佐料,包成尖三角形粽子。也用竹笋壳包粽子,包成枕头状粽子,粽子里面有糯米与腊肉,加香料的芯子,鲜吃热吃,可凉吃。凉吃要用薄刀切成片状,煎熟加热吃,也是干香干香的。?枕头一样的那种大肉粽,枕着也香,吃着也香。 端午节包好的粽子,在家堂供奉先祖,然后就是自己吃了。?食粽祭祀祖宗,这个习俗古老也普遍,东南亚,韩国人,日本人也这样搞!端午节是一个中华民族历史上重视讲究医疗卫生的节日。民间家家户户,于门口挂菖蒲,挂艾叶蒿枝,饮雄黄酒,戴香包,即是盛夏时节消夏避暑去湿驱邪,就是消杀毒蚊,讲防疫卫生居家环境,有科学道理的。古代还会燃烧蒿枝驱赶瘟疫,前人的经验有道理,前几年屠呦呦提取青蒿素,得了诺贝尔奖。不仅是古代烧蒿枝艾叶,我们小时候,我奶奶在世时,他们都是在端午节前后割绿蒿子来烧秋蚊虫跳蚤,还有割蒿子秆来垫牛圈,说是牛蹄子不会烂。在陇川户撒阿昌族地区比较流行在端午这天煮药鸡吃。现在做药引的植物大多数人不认识了,是根茎物,寨子的老人还会找。然后是采集各类野生植物煮了洗澡。植物种类年轻人说不出来。户撒乡尹明星刚刚打电话问了下,说有蒿子,有板栗树枝,别的,也不知道汉语怎么叫了。植物分两份,一份挂门前辟邪,一份拿来洗澡。一些老人说过端午节,吃粽子的同时,还要吃各种蔬菜杂菜药(荷香叶等)煮鸡蛋,起到解毒作用。薄荷煮雄黄酒,好像酒有毒性,不能直接喝,只是在额头上抹一下。阿昌族端午节,有缝香包习俗,那都是小时候的故事了,都是奶奶教女红手艺给女娃娃的手工艺饰品。民间习惯有哪家小孩不乖的,会找个未婚姑娘帮缝一个香包戴上的,赵兴丽就曾被人找过,可惜当初手艺不精。香包里好像要放些五谷杂粮,具体香料是哪些东西已不记得了!端午节,承载着厚实民族记忆,维系着乡村浓郁情感,已经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了。端午节是一个以汉族为主各民族过的节,吃的节,玩的节,讲卫生的节,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节。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粽子节”等。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民间的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无论端午节,历史上是忌日,毒日,吉日,现代人都认为是一个节日。在发展变化中都注入了节日文化的诸多文化内容。国家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视恢复传统文化节庆,端午节日能休假三天就是好事。于我们大众而言,端午节三天小长假,最实在!祝福大家端午节安康。(曹歌) 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阿昌族山乡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迪庆高原香格里拉赛马阮卫明拍摄 大理洱海赛龙舟阮卫明拍摄 西双版纳澜沧江龙舟赛 西双版纳澜沧江龙舟赛 粽香端午石祖清拍摄 作者:曹先强 视频/编辑:石祖清 ●图集 粽香情深 ●故乡的端午节 ●阿昌族电视学术片《阿昌之魂一一遮帕麻和遮米麻》 ●重温阿昌族经典影像《阿昌风情》电影纪录片 如何联系我们? 2 新浪微博: 阿昌人民投稿邮箱: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4885.html
- 上一篇文章: 好玩又刺激的网红项目彩虹滑梯来喀什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