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行程清单笔架山嘉年华穿汉服园
罗衣何飘飘,清裾随风飘 传承中华之美 在漫长的数千年时光里 汉服所承载的早已不仅仅是一种服饰文化 更是一种古典精致的生活美学 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延续 当端午遇上汉服,可以摩擦出怎样的火花呢? 一场传统文化的习俗盛宴,在笔架山拉开序幕,身着一袭汉服,我们不止于“粽”不同,更是别出心裁。 在开始今天的活动之前,我们需要先来做一个小测试 LEXIANG 绝密 ★ 启用前 端午知识小测试 (全国卷端午版) 考试规则:点击你认为正确的选项 1.下列不属于端午习俗的是? A.避五毒 回答错误? 解析:古人认为端午仲夏,俗称“五毒”的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大量繁殖,易咬伤人,所以端午节的不少习俗都是和“避五毒”相关。 B.沐兰汤 回答错误? 解析:民间习俗认为,端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草药的药性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C.耍龙灯 回答正确√ 解析:你认为呢? D.吃粽子 回答错误? 解析:大概不需要解析吧。五月端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01 汉服游园、拍照留念 汉服是我国起源最早的服饰,也叫汉衣冠,华服,是华夏古老文明历史长河里一颗璀璨的明珠。为了让孩子的童年带有传统民族色彩的印记,我们今天的活动,从身穿汉服开始。 看到做工精致、衣裙翩翩的汉服,最兴奋的应该是女孩子了,但其实在汉服文化中男生的许多款式设计也是也十分受到大家喜爱,穿上汉服的男孩女孩们快一起拍照留下精彩瞬间吧! 02 园游会里欢乐多 记忆中最喜欢的就是“闹集市”了,热闹的街道上,一个摊位就是一个别致有趣的游玩项目,带着好朋友穿梭与各个游戏项目之间,在今天的园游会上,我们设置了许多能让孩子感受传统节日魅力的活动,重拾古老民俗的同时,也共同欢庆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NAOJISHI LEXIANGJIAOYU 我们将此次的游园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习俗体验区和趣味游戏区,在这里小朋友们可以尽情放“粽”。 1、沐兰汤 “兰”指的是佩兰,也用蒲草、艾草替代。阮籍的习俗认为,端午当天午时的阳气最旺,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性强的一天,这时候就以草药煎水沐浴,有治病祛邪保平安的功效。 用艾草、菖蒲等香草煎汤,“拂而浴之” 点涂在额头、脖颈、手腕,可祛除晦气 有保养肌肤,驱除体病的功效 老师为孩子撒上“兰汤” 并送上“平安健康”的祝福语 最后一起用满是草木香气的水来洗个手吧 2、点雄黄 杭谚说:“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民间于此日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亦有单独用雄黄浸酒者,故名“雄黄酒”。同时,还要以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传说如此能够使孩子们不受蛇虫的伤害。亲子活动中,我们特别设置这一体验环节,大人饮用雄黄酒,并将其涂抹到孩子脸上,体验端午的传统习俗 3、做香囊 香囊又叫香包,传统的香囊主要填充物为艾叶、丁香、藿香等一些中药类药材,具有祛湿除虫的功效,佩戴香囊也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精心筛选的的香料放进香袋,散发出天然的香气,串上珠子和穗子,挂上五彩绳,色彩斑斓的香囊,小巧而精致,寄托着浓浓的情感 孩子们做好的香囊可以自己佩戴也可以送给家人朋友,向对方表达自己美好的祝福。 Part1 ——闻香识植物 自然界是奇妙无比的,造就出千奇百怪、形态各异的植物,并且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特殊的味道,有的清新宜人,令人感到愉悦舒适,有的刺鼻难闻,令人远离,其实不管是什么味道的植物都不是为了得到人们的注意才出现的,而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或是为了吸引远处的动物产生的。 当孩子们戴上眼罩那一刻,听觉、嗅觉变得更为敏感,家长们牵着孩子们的手寻找植物中的香气,当老师拿起一片艾叶靠近快闻一闻是什么味道,有的小朋友可能会觉得苦苦的,有的小朋友可能觉得香香的,不同的植物味道是不一样的,孩子们可以仔细分辨一下哦。 Part2 ——投壶游戏 投壶是古代士大夫在宴饮时做的一种投掷游戏,也是一种礼仪,在战国时期较为盛行。投壶顾名思义便是将箭投向壶里,投中多者为胜,第一只箭入壶叫做“有初”,第二只箭连续投进叫做“连中”,投壶入耳的叫做“贯耳”,箭箭全中的叫做“全壶”。 投壶不仅仅需要运气,还需要注意投掷的弧度,这就是能否投中的关键,不能有丝毫偏差,另外也很考验孩子的专注度,只有注意力更集中才更有机会投中那么投壶都有那些技巧呢?怎样才能投中? Part3 ——趣味刺五毒 “端午时节无毒四出”,那无毒是指什么呢? 包括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种毒虫,刺五毒的意思是要让孩子防虫避害,懂得保护自己,也反映人们除害防病的良好愿望。 夏季到了,正是蛇虫出没的旺期,我们通过刺五毒来提醒大家注意防范毒虫。 年龄要求 亲子营,年龄5岁以上(家长可陪同) 活动时间 端午节(6.3周五) 活动费用 /组亲子家庭(25组家庭) ▲长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0202.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石原石欣赏
- 下一篇文章: 山海经中的ldquo祁连山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