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艾草有讲究,端午艾草三不挂,挂了家里
在江南小镇的一个古老的庭院中,生活着一位退休的中医师王奶奶。每年端午节,她都会在门前挂上一束艾草,这是她几十年来一直坚持的习惯。 但最近,有邻居告诉她:“王奶奶,听说挂艾草有讲究,‘端午艾草三不挂,挂了家里灾祸多’呢。”这让王奶奶很是疑惑,于是她决定仔细研究一下这个说法的真伪。 01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草?王奶奶从小就知道,端午节挂艾草是个老传统,但具体的缘由,她却一直没有深究。 她翻开了古老的医书,发现艾草不仅是一种药材,更是一种驱邪避灾的植物。在古代,人们认为端午是五毒尽出的时候,空气中充满了毒气和邪气,而艾草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强烈的驱虫效果,可以辟邪除秽。因此,每到端午,家家户户便在门前挂上艾草,希望借助艾草的力量保护家宅平安。 02端午艾草三不挂带着这些新知识,王奶奶又开始思考邻居说的“端午艾草三不挂”到底是什么。经过一番打听和查阅,她终于找到了答案: 不挂长势不良的艾草:长势不良的艾草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效果,我们在挑选艾草时应选择绿意盎然,味道清新的艾草。 不挂枯萎的艾草:艾草需要保持鲜嫩翠绿,枯萎的艾草不仅难以起到驱邪的作用,还可能象征着家中的气运。 不挂过期的艾草:去年或者更早的艾草早已失去药效和香气,新鲜的艾草才能在端午节真正发挥作用。 03挂了灾祸多是真的吗?王奶奶想起邻居们的担忧,决定再深入探讨“挂了家里灾祸多”这个说法是否有科学依据。 她咨询了几位同事和中医朋友,大家都认为,挂艾草更多的是一种传统习俗和心理安慰,其实际影响并不大。 王奶奶也发现,很多时候,人们习惯于把生活中的小挫折和意外与这些传统习俗联系起来,认为是习俗不当导致的。实际上,这种因果关系并没有科学依据,更多的是心理暗示在作祟。 04悬挂艾草的方式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艾草,王奶奶总结出一套正确的艾草悬挂方式: 选择晴天采摘:在端午节前的晴天,选择阳光充足的中午采摘艾草,保证其阳气充足。 悬挂位置:将艾草悬挂在门框上方或门侧,可以用红绳绑扎,既美观又牢固。 保持新鲜:每年都要用新鲜的艾草替换旧的,保证其药效和香气。 结合其他习俗:除了挂艾草,还可以配合悬挂菖蒲、佩戴香囊等其他端午习俗,增强驱邪避灾的效果。 王奶奶在端午节前夕带着孙子一起去田野里采摘新鲜的艾草,孙子问:“奶奶,挂艾草真的能保护我们吗?” 王奶奶笑着说:“这不仅是一种保护,更是我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祝福。”她把采摘的艾草绑好,挂在门前,看着鲜绿的艾草在风中摇曳,仿佛也看到了老祖宗们对健康和平安的深深祝愿。 通过这次的研究,王奶奶不仅解开了心中的疑惑,也更加坚定了传承这些传统习俗的决心。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正确认识和理解这些古老的习俗,让它们在现代生活中继续发挥积极的作用。这样,端午节挂艾草的传统,不仅仅是为了避邪,更是一种对自然、对健康的尊重和热爱。 拓展阅读:端午节的其他习俗1.吃粽子 吃粽子是端午节最广为人知的习俗。粽子是用糯米、红枣、豆沙、肉类等馅料包裹在竹叶或芦苇叶中,再用绳子捆绑起来煮熟的一种食品。相传这一习俗起源于纪念屈原,古人把粽子投进江河,以供屈原的灵魂享用。 2.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另一大传统活动,尤其在南方水乡地区非常盛行。龙舟是装饰成龙形的长船,比赛时,划手们齐心协力,奋勇争先。赛龙舟既是体育竞技,也是对屈原投江故事的纪念,据说通过击打水面,可以驱散江中的鱼虾,保护屈原的身体不受侵害。 3.喝雄黄酒 喝雄黄酒是端午节的一项传统活动。雄黄酒是一种用雄黄粉和黄酒调制而成的酒,古人认为喝雄黄酒可以驱毒避邪。相传白娘子故事中,许仙给白素贞喝下雄黄酒,导致白素贞现出原形,就是端午节喝雄黄酒的典故之一。 4.戴香囊 端午节时,人们会制作香囊,里面装有中草药,如艾叶、雄黄、白芷等,有驱虫避邪的作用。香囊不仅是实用的驱虫物品,也是漂亮的饰品,尤其受小孩子和年轻女性的喜爱。 5.佩戴五彩丝线 端午节的时候,人们会用五彩丝线编织成手环、脚环,戴在孩子们的手腕或脚腕上。五彩丝线象征着祈福和避邪,据说佩戴五彩丝线可以带来好运和健康。 END喜欢这篇文章吗? 别忘了点赞和分享给你的朋友!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2727.html
- 上一篇文章: 救人无数7种药是国家级保密处方,老祖宗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