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端午节最初的设立,并不是为了纪念屈
“您吃粽子了吗?”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如约而至,人们纷纷呼朋引伴,踏青祈福,共同度过上半年最后的小长假。 一、端午节吃粽子,从何而来?端午的端,是“初始”的意思,午是数字“五”的通假字,所以,端午的意思就是“初五”。在这一天,人们为了祈求平安,通常拔艾草,戴香囊,赛龙舟,放纸鸢、喝雄黄酒等。 同时,端午坐在的时期,靠近夏至,在夏至这一天,人们通常会举行祭祀活动。各种大户人家通常会选用牛羊等作为祭祀的贡品,但是老百姓很少有这个条件,便选择使用“角黍”,也就是选用茭白的叶子包上黍米,做成一个牛角的形状,上锅蒸熟。 慢慢的,端午这天开始流行吃“角黍”,这便是粽子的原型。 二、端午节是为了纪念屈原先生吗?端午节其实由来已久,早在先秦时期便已经出现。那时的五月份,天气燥热,各种微生物、细菌等大量繁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所以,五月被称为“恶月”,而被设定在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成了“恶月的恶日”。 故而,端午节的出现,最开始并不是为了纪念谁,而是鉴于当时的各种状况,人们为了避暑、驱邪、求平安,从而出现了此节日。 后来,诗人屈原选择了在这一天投河自尽,自此,端午和屈原便捆绑在了一起。 三、端午节的“底色”日月交错,时间更替,这个节日穿越千年,来到我们的生活中,丰富了众人的精神文化底蕴,同时,人们也不断为端午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其实,仔细品味端午节,你会发现他的“底色”很纯净、很简单,就是人们为了祈求那份“岁岁平安”! (另外:古人认为,五月五日这一天,属于纯阳之日,是天地之间,纯阳之气最旺盛的时候,认为在这个时候,从事一些工作,收获最大。) 四、端午节的粽子秦岭淮河这一条南北分界线,把我国分成南方和北方。由于地理位置、自然气候、饮食文化、口味习惯的差异等,造成南北方饮食上面的差异。 端午节的粽子,南北方便出现了很大的差别。 南方的粽子通常会使用糯米,并在其中包裹各种馅料,比如咸蛋黄、五花肉等,有些粽子的个头儿也比较大,口味一般属于咸口。 而北方的粽子则多采用江米制作,馅料则通常以豆沙、枣泥为主,或者直接将大枣、葡萄干包入其中,口味整体属于甜口。如果是纯纯的江米粽子,有的人还会粘一些白糖或者红糖,搭配着吃。 在物流网购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不妨都买回来尝一尝! “那么,您吃的什么馅粽子呀?” #动态连更挑战#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2793.html
- 上一篇文章: 听他们聊聊端午节那些事天中晚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