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五,

端午节。

赛龙舟,

食粽子,

佩香囊,

悬艾叶菖蒲,

挂钟馗画像,

系五色丝线,

涂雄黄药酒。

又是一年端午至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

传说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之说。

自古以来,

传统节日都充满着浓重的仪式感,

端午节便有划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

端午,

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艾叶和菖蒲的清灵中。

“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箭斩千妖”,

端午这天,

人们把插艾草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艾又名家艾、艾蒿,

茎、叶含有一种奇特的药香;

菖蒲有着如剑形的叶子,

但叶子比一些花香更浓。

几分扑鼻,

几分野味。

端午,

在雄黄酒的浓烈中。

一杯雄黄酒的记忆,

印刻在《白蛇传》这个绮丽的民间传说中。

雄黄别名黄食石、鸡冠石,

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炮制的白酒或黄酒,

需在太阳下晒,

有的从五月初一晒到初五。

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妖辟邪,

便形成了端午节饮雄黄酒的风俗。

端午,

在各种各样精美香囊的雅致中。

“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香包早在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随身可带的饰物了。

香包又叫香袋、香囊、荷包等,

有的用碎布缝制,

有的用五色丝线缠成,

再在里面填充上中草药制成的香料,

佩戴在胸前,

散发一身的馨香。

端午,

在每一颗米粒包裹进粽子的古朴中。

端午食粽,

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

粽子又称“角黍”、“筒粽”,

其花色品种尤为繁多,

南北东西各不相同。

从馅料区分,

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

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风味。

“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桥头摇扇子”,

一个清清爽爽、棱角分明、有人间烟火的碱水粽,

是宁波人的端午情结。

因食材中有碱水而得名,

碱水中的碳酸钾可以让粽子着色、增香,

成为“点晴之笔”。

地道的宁波碱水粽,

还需精选修长而宽大的箬壳包制。

“楚谓竹,皮曰箬”,

箬壳是毛笋在成长为竹子的过程中层层脱落的竹皮,

内面呈光滑的肉色,

外面则是带有绒毛的褐色。

煮上一锅粽子,

箬壳、碱和糯米交织在一起的独特清香便喷薄而出,

四处飘逸。

因碱水浸泡的缘故,

粽子有着金黄剔透的色泽,

蘸上白砂糖,

轻咬一口,

体味软糯滑爽过后的齿颊留香。

端午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

是有味道的。

瞬间诱发每个人最初的记忆和专属的情感,

与脑海中浮现的画面如出一辙。

或许是温暖的家,

或许是远方的故土,

或许是单纯的童年,

亦或许是一个可以抬头仰望的高大身影……

端午安康

长按识别







































白癫治疗方法
白颠的危害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4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