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 http://www.baidianfeng51.cn/baidianfengluntan/reply_662.html

小说家看电影的时候,脑子里想的东西和我们一样吗?同为故事的编织者,他们会不会更明白编剧和导演脑中的沟壑?

欢迎收看「小说家看电影」栏目,和我们一起阅读内行们的看片思路。

端午佳节,让我们跟着佹俏一起重温《青蛇》的妖娆魅力。

?

本期小说家:佹俏

传说的枝蔓,旁逸斜出的青蛇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节又到了,每逢端午,人们在吃着粽子,纪念屈原先生的同时,也免不得会惦记起那条在这一天喝大了酒,现了原形的白蛇。说起来,在我们的文化中,端午节出现一个有关于蛇的故事,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端午这个节日的产生,很可能就与古时五月蛇虫出来活动,常常咬死人,导致这段日子里人的非正常死亡率激增有关。那么,在这个端午节,我们就来聊聊那个经典的蛇的传说,聊聊那条白蛇,以及她身边的青蛇。

徐老怪的《青蛇》,寄寓了他对人性的思考与审问。这在徐克早期执导或监制的电影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够窥见,比如《倩女幽魂》、《笑傲江湖》、《妖兽都市》等等。在这些电影中,徐克常常在讲故事的同时,塞入一些人同鬼、妖、非人之间的对比,模糊两者的界限,令观众最终陷于究竟「人」是异化后的「非人」,还是「非人」才是更加天真纯粹的「人」这一问题之中。而如此的表达,在《青蛇》中更是显得尤其完整和突出。

电影《青蛇》改编自李碧华老师的小说《青蛇》,讲述了南宋时期,人妖混杂,法海先生为超脱尘世而四处修行游历,其间降妖伏魔。在一个偶然的机缘下,他遇到了尚未修炼出人形的青白两只蛇妖,因见到两蛇心存善念,为人世正在生产的妇女遮风挡雨,故而放其一条生路,并助她们修得人身。青蛇与白蛇化身为人后,由于好奇,开始学习如何做人,白蛇嫁给私塾先生许仙,青蛇扮作她的姐妹与婢女,三人一同生活。其间,青蛇因为天真好胜,希望能够在「做人」一事上赢过姐姐,因而屡屡引诱许仙。而越来越晓得为人之苦的白蛇此时却转而想让青蛇离开自己,远离人世。五月端午,青蛇误中雄黄酒,现出原形,吓死许仙,白蛇为救丈夫,毅然上昆仑,盗仙草。在盗取仙草的过程中,青蛇白蛇再得法海相助,白蛇返回救夫,青蛇则留下帮助法海修行,渡过色欲难关。然而法海最终败于青蛇的色相以及自己的欲望之下,他不思己过,反而归咎于妖孽惑人,决定收妖。于是,他强行将许仙带到金山寺,要求他落发出家。白蛇与青蛇追至,同法海争斗,水漫金山,其间,法海因见到白蛇产子,方知与自己斗法的白蛇竟然真的成了人,他修得超脱于人,倒头来却不能胜人,不由信念动摇,困惑苦恼。而青蛇趁此机会寻得许仙,可却在返回时见到白蛇产子死去。在也体会到了做人之苦后,青蛇杀掉许仙,成全白蛇所一直追求的从一而终的人间爱情,而自己则满怀对人世的失望和伤心离去……

那么下面,我们就从白蛇故事的起源和发展方面,一步步地来看一下它情节框架的衍变和发展、主要人物形象的形成,以及这条蔓草一样的青蛇,是怎样渐渐地喧宾夺主,修炼成我们眼前这个样子的:

1.唐人传奇《白蛇记》

《白蛇记》一文原题作《李黄》或《李琯》,有情节基本相同的两个版本,据《太平广记》记载,它出自唐人郑还古的《博异志》,但今本的《博异志》中却并无这两个故事。《白蛇记》几乎是我们今人可以看到的最早描写白蛇幻化成人,为人妻子的故事,虽然它的主要情节和如今的白蛇故事相似的地方并不多,但从很多细微之处,我们还是可以隐约看出,它大概就是后世白蛇传说的起源。

《白蛇记》的主要情节是: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一个叫李黄或李琯的贵族子弟,某日闲来出游,碰上了一位美丽的白衣女子于长安东市上采买布料,小李哥贪慕她的美色,上前攀谈,得知她是一户李姓人家的寡妇,继而为博美女欢心,小李哥出资帮女子买下了布帛,而后便以要钱为名尾随至女子家中,见到了自称是女子姨母的青衣老妇,一番宴饮畅谈后,小李哥留宿该处,大概做了些不好描述的事情。第二天回到家中时,小李哥便感觉身体不适,接着便全身化为脓水而亡,而等到他的家人了解到之前发生的事情,寻至白衣女子之处时,却发现这里是一座空无人烟的废园,只听人说常见一条白蛇盘桓此间……

《白蛇记》的故事,很可能源自古代人认为「蛇性淫」的观念,蛇这种东西吧,不仅长得让人觉得怪异,他们的繁殖习性也和刚刚摆脱了原始社会,不怎么乱搞,开始形成某些道德观念的古代人有点儿冲突,因为它们群交。大概古人于生活中频繁见到繁殖季节的蛇凑在一起群交,滚成一个大蛇球,觉得那个画面实在是很黄很暴力,太嗨太刺激,所以慢慢就形成了认为「蛇好淫荡」的看法。其实,这种认知在我们今人的观念中还仍然有所残留,比如人们认为生活中见到两蛇交媾是恐怖而不吉利的,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有关于蛇的电影,通常都是Cult片,通常都有情色成分,也通常很黄很刺激。

而《白蛇记》似乎就很适合拍成这类电影。不过,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白蛇化身为人、幻化荒地为人家、同凡人男性发生关系、害死该男子等等,这些后世白蛇故事也同样沿袭了的基本情节。只是,这里的白蛇还并不怎么像人,并不如何善良,这里的「小青」也还只是一位并不怎么重要的「老青姨」,而且没人知道她是什么玩意儿变的,是不是也是一条蛇……

2.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

了解了《白蛇记》的故事后,我们再说宋代的《西湖三塔记》,看看那条在唐代时摆明了就是以和人发生关系为生命终极追求的白蛇,修炼到宋代有没有怎样的长进:

《西湖三塔记》讲的是宋孝宗淳熙年间,临安府有位名叫奚宣赞的青年,清明时节跑去西湖断桥游玩,偶遇了一个叫白卯奴的迷路少女,奚宣赞出于好心,将其带回了家中。其后,白卯奴家的一个皂衣老婆婆前来接她,并以答谢为名,又带着奚宣赞前往白家。小奚在白家见到了白卯奴的母亲——一名姿色十分出众的白衣寡妇。寡妇说小奚救了她的女儿,愿意以身相许,奚宣赞刚开始还颇为欣喜,可随后就发现这白衣美妇竟然隔三差五地就会换一换枕边人,而且一换了新人,便把旧人的心肝挖出来吃掉。奚宣赞向白卯奴求救,小白姑娘念及旧日援手的恩情,带他飞出白府,回到了家中。但一年之后,奚宣赞闲来无事,跑去打鸟,不巧又撞到了皂衣老妇,被抓了回去,幸好再得白卯奴相救,才脱离险境。而当他又一次回到家中时,发现他的叔叔,学道于龙虎山的奚道人回来了,于是他便把自己的遭遇告诉了叔叔。之后,奚道人作法,降服了三番五次对小奚纠缠不休的妖怪们,原来,皂衣老妇是一只水獭,白衣美妇是一条白蛇,而白卯奴,则是一只乌鸡。故事的最后,奚道人从四方化缘,募得钱财造出了三个石塔,将这些妖怪镇在了西湖之中……

从故事因循发展的角度来看,《西湖三塔记》的故事已经从《白蛇记》的模子里基本构筑出了后世白蛇传说的雏形,比如,它一方面沿用了之前白蛇的寡妇身份,一方面又将故事发生的地点从唐代繁荣的长安挪到了南宋更加繁荣的杭州;比如,它插入了一个类似于后来法海老师一般的角色——奚道人,并且由他出手,最终将白蛇等三妖镇于西湖之中。只是,这时的「小青」虽然从「老青姨」变成了「老皂姨」,而且多出了一个水獭修成的身份,但还依旧不是很重要。

3.明人冯梦龙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时光荏苒,一转眼间,沧桑变幻,白蛇又来到了明代。冯梦龙老师《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相信很多朋友都曾读过,这个故事有些长,这里就不再复述一遍了,重点来说一下它对《西湖三塔记》的沿袭,和对后来白蛇故事的发展。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依旧沿用了白蛇以前的寡妇身份,不过到了此时,她已经从几乎没有名字变为开始有了个「白娘子」的称谓,而故事男主角的名字也从「奚宣赞」摇身一变,换为了读音有些相近的「许宣」。只是,白蛇从唐朝修炼到了明朝,好像仍然没有皈依于我们凡人的世俗道德框架,还是个闯祸精,不但三番五次地到处偷东西,害得许宣总是被抓进牢里,而且淫性不改,甚至威胁许宣:老老实实地同她做夫妻,便万事皆休,如若不然,她就水漫杭州,教满城生灵涂炭……

特别值得一说的是,冯梦龙老师是个想象力丰富,逻辑思维极其缜密的故事改编者和创作者,对于故事的细节处理简直近乎完美。比如,他发展出了游湖借伞的情节,在后世的白蛇故事中,「游湖借伞」自然受到再创作者的重视,可「借伞」之后的「求伞」,就被很多人忽视了。然而冯梦龙老师于此处,特别细心地描写了那一柄「清湖八字桥老实舒家做的八十四骨紫竹柄的好伞」其实是许宣从邻居那里借来的,而非自己的,因为要还给人家,所以后来才又到白府登门求伞。这个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细节因素,要远比后来故事里那些许仙只因「恁时相见早留心」,便近乎流氓地借伞求伞,来得更加自然周延。

当然,也是在冯老师的笔下,白蛇故事繁衍出了「盗银获罪」、「白蛇现形」、「法海降妖」、「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等等经典情节,而且,是冯老师令「老青姨」变成了「青青」,教她尽管仍是个次要角色,可却如王实甫笔下《西厢记》中的红娘一般,天真可爱地话痨起来,虽然此时「青青」只是从「水獭精」变成了「西湖青鱼精」,还不是我们所熟悉的那条青蛇……

4.清人传奇剧本《雷峰塔》及清人小说《雷峰塔奇传》

到了距离我们更近一些的清代时,在传奇剧本《雷峰塔》和小说《雷峰塔奇传》里,「白娘子」和「青青」似乎终于修炼出了较为高深的道行,也终于接受了我们人世凡夫俗子的道德准则,幻化出了「人形」。《雷峰塔》中的白蛇洗掉了她之前恶行累累的案底,将自己的过错一股脑儿地推到了她的义兄「黑风仙」的身上,已经隐隐有了些「妖仙」的姿态。而也正是在这个故事里,「青儿」从「青鱼精」正式变为了「青蛇精」,同时故事的主要脉络也发展出了「收服青蛇」、「端阳醉酒」、「盗仙草」、「水漫金山」,更甚至是许宣之子许士麟「祭塔救母」等等重要情节。

而《雷峰塔奇传》里的「白娘子」则更进一步,以致于都开始得到真武大帝和观音菩萨等正统仙佛的青睐,所作所为也一心向善,几乎堪称人世间的道德楷模。以上的两个故事已经与我们现在看到的白蛇传说差异微乎其微,更甚至你我的童年经典《新白娘子传奇》,就差不多是完全改编自《雷峰塔奇传》,所以,这两个故事的具体内容也就不再赘述了。

至此,我们这个民族传说中的那条「白蛇」,才终于从唐代元和年间,经历千年,刻苦修炼,将自己修修剪剪,改掉恶习,阉割欲望,以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出落得「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她就像赵雅芝女神在电视剧里唱的那样,「勤修苦练来得道,脱胎换骨变成人」,也像王祖贤女神于电影中说的那样,终于如愿「做成了人」。

5.李碧华小说《青蛇》

白蛇修成了人,青蛇后来怎么样了呢?似乎之后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没人关心。所幸的是,像青蛇这种蔓草杂枝同样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她最终还是以一个主角的身份,出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李碧华老师的《青蛇》,是一个比较明显地倾向于讨论男女之间情感欲望的类型小说,在故事之中,她较多地沿用了冯梦龙《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中的内容,比如《青蛇》小说中的大量关于器物和环境的细节描写,都是对《白娘子永镇雷峰塔》的借用和延伸,比如整个小说前半部分的情节,几乎完全是在替换成青蛇的叙事角度后,对冯文的重写,相信读过这两个故事的朋友,大概都会有所察觉。

李老师笔下的小青,虽然身为蛇妖,但却更近于一个未经世事的女人,这大概是由于李老师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6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