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效果如何 http://baidianfeng.39.net/qzzt/bdfnzhm/

专家简介·石东玉

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主要致力于中国传统绘画材料、技法,中国古代绘画的现状模写与保存修复研究,以及中国画的当代艺术表现。

首先感谢色彩学术年会对我的邀请,让我有机会和各位专家、老师学习和交流。今天我报告的题目是《绘画颜料色变的成因分析及对绘画和保存修复的意义》。根据天然矿物颜料的特点建构保存修复学科中色彩的表现体系,力图达到能够逼真呈现传统绘画作品现状的目的,探索对绘画保存和修复的意义。

文章内容分为三大部分:

一、传统绘画颜料色变的几种原因:

在传统绘画中使用的颜料主要分为四大类:天然矿物颜料、化学合成颜料、植物颜料和动物颜料。另外,传统绘画中经常使用的金箔、银箔、金粉、银粉等金属材料可划分为第五类颜色。

1.光照原因。

光照对于传统绘画的色彩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自然光照中虽然紫外线的比例不是很高,但是能量非常强,可以使大多数传统书画纸本和绢本的载体发生改变,古代卷轴书画大多以纸、绢为载体,传统古法制作的宣纸中的纤维素,天然蚕丝织成的绢所含的动物蛋白都属于天然有机物,光照中的紫外光线能破坏其中的纤维素、蛋白质分子结构,使纸本、绢本书画载体材料强度降低,造成纤维结构老化酥脆,色彩发黄、灰暗、褪色、变色等一些列严重后果,并且紫外光线在结束照射后破坏力还能持续一段时间,所以会对古画色变产生严重后果。

光照对于传统壁画也会产生不良影响。不同种类的颜色在光照的情况下产生的后果是不同的,受光照的影响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含铅类的化学合成类颜料,有铅丹、铅黄、铅白等,在长时间的光照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发生变色、颜色变深、甚至变成另外一种颜色的现象,当然这也和壁画画在碱性地仗层上,受高湿度环境影响有密切的关系。矿物颜料属于天然矿物质颜色,一般情况下性质比较稳定,基本上不会发生色变。但是在长久光照和温湿度等条件的共同作用下,石青、石绿等也会产生轻微缓慢的色变现象。

2、温湿度的因素

温湿度的变化是导致绘画颜料发生色变的第二个重要因素,这也是导致含铅类化学合成颜料变色的重要因素。我国洞窟壁画大多地处昼夜温差比较大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环境中,壁画相对湿度的变化是受地仗层、岩石、洞窟内小环境温湿度的影响,而小环境又受到降雨量、地下水等大环境因素的的影响。如果空气中、地仗层中湿度不变,温度上升,相对湿度变小;温度下降,相对湿度就会增加,而昼夜的温差悬殊使得洞窟内温湿度变化比较大,这是导致绘画颜料色变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化学合成类的颜料影响最为明显,在敦煌壁画、山西寺观壁画(佛光寺)中变色现象非常明显。尤其是在敦煌壁画中,盛唐时期的洞窟壁画铅丹变色现象非常严重,比如窟观音菩萨与供养人,是铅丹发生变色非常显著的例子。

古代绢本、纸本绘画中,在温湿度影响下也会出现颜色变化,一般称为“返铅现象”,也是这个原因所致。返铅现象有传统的、专门的处理方法,《装潢志》中记载用碱来处理,现在修复使用的是适当比例的双氧水来处理。

在温湿度条件下,化学合成颜料发生色变比较明显,而天然矿物质颜料也不会如我们平常所认为的颜色不会发生变化,以石青、石绿为例来谈这一问题。

石青、石绿是传统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重要颜料,二者共生,属于含铜的碳酸盐矿物,形成于铜矿床的氧化带,成分和硬度都很接近。蓝铜矿是制作石青的原矿石,孔雀石是制作石绿的原矿石,它们二者是共生矿,被称为矿物中的“姐妹花”。我们经常会在蓝铜矿的矿区里发现孔雀石,像我国广东阳春、湖北大冶等地都是比较有名的蓝铜矿和孔雀石的产区。蓝铜矿和孔雀石在一些条件下会发生互相转化,比如当湿度和含水量增加、二氧化碳减少的情况下,蓝铜矿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孔雀石。如果条件相反,孔雀石也能转化回蓝铜矿,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这种现象给了我们人为转变天然矿物颜料色相的启示。

3.胶结材料的老化

导致绘画颜色发生变化的第三个重要因素是胶结材料的老化,传统绘画使用的胶结材料除了少量的植物胶以外,大部分是采用动物胶来调制颜料的,动物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氨基酸,是细菌和微生物生存的营养物质,在适宜温度下成为细菌和微生物活动的场所,也是它繁殖和排泄的温床。细菌和微生物长时间的活动,大量的排泄物会导致胶结材料的老化、颜料变色,严重的会导致颜料酥粉、斑驳、脱落,造成严重的破坏。胶本身如果在没有发生老化的情况下是对颜色有保护作用的,它可以和颜色充分调合在一起,因矿物颜料是颗粒状的多面体物质,将胶和颜料充分地调和在一起,使得矿物颜料的每一个面都被胶紧密包裹,阻止它和空气的接触,这样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就无法和颜料接触而导致其发生变化,实际上是起到保护的作用。但是胶本身也是有机物质,自身的老化是不可逆转的,胶结材料的老化和温湿度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对于传统书画仓储、展览,对环境的温湿度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对于书画来讲一般都是在16-18摄氏度之间,相对湿度是在50%-55%之间。如果超越了温湿度的范围,细菌和微生物开始活动,会产生一系列严重不良后果。

4.灰尘

从根本上讲灰尘是不能够导致颜色发生色变的,但是,它是可以影响颜色的饱和度和光泽度的。因为大部分壁画使用的都是天然矿物质颜色,天然矿物质颜色原料基本上都是属于宝石级别的矿石,本身有宝石光泽,而千百年来荒漠的风沙会把细微的颗粒悬挂在壁画的表层,形成一种厚薄不均匀的浮尘层,影响饱和度和光泽度,使绘画的色彩饱和度降低,从而影响视线的观瞻,也会对色彩的鲜艳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对纸本和绢本的卷轴画,由于时间的久远,长时间的悬挂、赏玩加上灰尘微粒共同影响,也会使表面形成古色古香的褒光,颜色变得深沉和灰暗,不像作品刚刚完成时那么新鲜艳丽。二、天然矿物颜料人为色变的处理手段从绘画颜料色变因素的分析中得到启发,可以通过人为的改变一些条件使得一些矿物颜色发生物理甚至化学的变化,让它产生色相的改变,以此来丰富传统矿物颜料的色彩体系,用于对传统绘画的学习和古代绘画的保存修复工作中。色相的转变完全在于操作者对于温度和时间的把握,不同的人可以做出数量不同的色相,以石青、石绿为例,一种颜色可以得到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以上不同色相种类。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有几种颜色不可以用这种加温的方法来改变色相,比如朱砂,如果加温会产生有毒气体;再有雄黄如果加温超过度也会在空气中氧化形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第三个是青金石,也不可以加温,因为即便高温加热也不会发生变化,青金石在西方中世纪的时候价格比蓝铜矿高十几倍乃至几十倍,甚至比黄金价格还要高,就是因为它的性质稳定不变色。西方中世纪的湿壁画需要在潮湿状态下快速准确地进行,蓝铜矿的特性是如果处在湿度较大的空间中会发生色相的改变(时间长了,蓝色会变成绿色),所以不适合用来画湿壁画,这也是为什么在西方蓝铜矿不如青金石价值更高的一个原因。

三、绘画颜料的色变研究对绘画和保存修复的意义

对保存修复意义的研究是通过现状模写来完成和体现的,以敦煌57窟为例探讨对绘画和保存修复的意义。

57窟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壁画,人物造型雍容大方,姿态优美。

模写之前首先要分析画面最初完成时具体使用的颜料及种类,敦煌壁画的绘制主要使用天然矿物颜料,而化学颜料、植物颜料、动物颜料的使用比例相对要小,这和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特性有关。矿物颜料、化学颜料颜色饱和度高,化学成分简单,遮盖能力强,适合装饰性色彩和强烈视觉效果的表现,而植物颜料是水性颜料,透明但遮盖力不强,适合层层晕染,色彩的调和也多是在植物色之间进行。

勾线赋色是壁画采用的主要技法,线条主要是有力的铁线描,赋色有平涂、晕染、叠绘等手法,晕染来源于印度阿旃陀石窟的凹凸法,适用于表现人物肌肤细腻、柔软、立体的效果,多出现在早期的壁画中。叠绘法则是充分利用了矿物颜料的特点,由薄到厚,由浅到深,颗粒由小到大,层层叠加,最后呈现出厚重的色彩关系。分析57窟壁画中基本使用了六七种颜料,以矿物颜料为主。在对最初绘制使用的颜料种类判断后,进一步分析颜料变化的复杂现象,既要从裸露肌肤的色变中分析变色的缘故,也要辨析屋漏痕的水渍,盐碱的腐蚀,刀凿斧斫的非绘画因素所形成的色彩和另类痕迹,用人为转变色相的技法改变图中最初绘制时使用的矿物颜料的色相,尽量让色彩达到现状或更接近现状,尽最大可能在天然绘画材料的范畴内,用尽可能自由而丰富的技法和艺术的手段再现它的现状之美。

模写一词最早出现在南齐谢赫《画品》的六法论中,其中第六法“传移模写”是古人继承和学习传统书画的一个重要方法,长期以来并不被艺术家所重视。而“现状模写”多了“现状”二字,明确了学习、研究的方向和重点,是对传统绘画结构、材料以及现存状态的综合研究。现状和颜料色变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现状模写是通过对古代绘画的载体、颜料、技法、现状等一系列问题的分析、实践、探究历经千百年后呈现出来的一切变化的内容和信息。在模写实践中尽量采用性质稳定的天然绘画颜料,抛弃文中分析的在温湿度等条件下容易发生色变的颜料,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探索它的绘画手法,采用皴、擦、点、染、刮等灵活的绘画、制作手法,把一切可见的信息全部转移到新的载体上来,逼真的再现其“现状”是对传统绘画颜料的特点、性能,以及技法、制作等工艺的了解和掌握,不仅是继承、拓展传统,也是当代艺术创作和表现中非常重要的再创造过程,并对保存修复工作提供了材料的研究和工艺支持,以及为保存修复工作提供了恰当的方案,采用合适的材料,具有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谢谢大家!

编者按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主办的“中国传统色彩学术年会”于11月13、14日在北京召开。来自日本和国内的色彩学专家们围绕年会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在学界和业界产生了良好的反响。为进一步分享本次年会的研讨内容、推介专家学者们的学术成果,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78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