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三宝

去年由于疫情防控,老家长泰乡下端午节也与往日有了些许不同与新意。没有了聚集热闹的赛龙舟,但一些仪式却更为郑重其事,“送瘟神”习俗自然成了重头戏。

节前,人们便提前采摘大捧艾草、菖蒲和榕枝,精心挑选,用稻草捆扎成火把,余下的则用来“作堆”,以备端午节清晨和午时驱瘟神用。

端午节当天清晨,人们早早地将房前屋后的水沟、杂草疏通清除干净,将专用火把点燃,举着冒着缕缕艾香的火把到房间、走廊厅堂、房前屋外绕上一圈,边走边虔诚地祈祷:送(驱)蚊、送(驱)虫,送到野外依树丛。考虑到疫情,大家还对祈祷内容加以与时俱进地更新:送蚊送虫送新冠,送到野外不害人。待到巡遍各个角落,把未燃尽的火把退下,放在准备“做堆”的菖蒲艾草上。

然后,主妇从古井中提出冰凉清冽的井水,倒进脸盆里,再搁上艾草、榕枝,让家人起床后洗却污垢霉气,还要在孩子的衣兜里塞进艾草榕枝避邪驱毒,同时也把艾草榕枝悬挂在门楣上,希望能为宅邸筑起防疫防毒的防线。

临近午时,人们备好三色水果:桃子、李子、杨梅,一大钵雄黄酒和粽子,用来祭祀。在诸多的传统节日里,唯有端午节不焚烧纸箔。祭毕,一家老小手蘸雄黄酒轻抹身体各部位。继而,用艾草榕枝蘸着剩余的雄黄酒,沿早上驱蚊的路线甩洒,防五毒入侵。最后,没用完的雄黄酒也不能浪费,倒到菖蒲艾草堆上,点燃,这就是午时“做堆”“做熏”。去年,各家各户在门口“做熏”外,街头巷口也做“大熏”。长辈们高喊:熏蚊熏虫熏五毒,熏走新冠大病毒,海清河晏,国泰民安……

仪式毕,全家共进午餐,依习俗,端午节午餐是不吃米饭的,煮卤面线配粽子,食材也有讲究,韭菜是必须的(寓意长长久久)、豆芽(寓意白)、茄子(寓意胖)、红苋菜、西红柿(寓意气色好)……这些寓意吉祥的果蔬,寄托着人们对健康平安的期盼。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109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