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就在说的端午快乐,今人为何自作聪
“端午临中夏,时清复日长”,仲夏之时,光影之间,热闹的端午节即将来临,在这一天米与米相连,人们也希望有温馨常伴。 在这一天大家吃粽子,赛龙舟,给周围人最简单的节日祝福,道一声节日快乐,或者端午快乐。 但是渐渐地,当我们送去“端午快乐”的祝福时,常常会有人反驳,认为端午送祝福应该说“端午安康”,说“快乐”不吉利。 可是在唐朝,大家的祝福就已经是简单的“端午快乐”了,那么端午祝福,到底应该怎么说呢?一定要说“端午安康”吗 01追溯端午节 端午既然要送祝福,那就不能让祝福变了味儿,那么端午节的祝福到底有何讲究呢?我们应该说“端午快乐”还是”端午安康呢”? ”安康“是希望人们平安健康,生活安稳的意思,主要是身体上的祝福。 ”快乐“是希望人们幸福和愉悦,主要是精神上的祝福。这两个词从本义来说都是一种祝福。 但是为了更加准确的送到端午的祝福,我们就应该追根溯源,了解一下端午的历史与故事,这样才能更好的给别人祝福。 端午节的起源,与古代南方的一个部落有关,这个部落叫百越,端午节这一天是百越人的图腾祭,他们信仰的图腾是龙。 端午这天,龙心处于正中的位置,是大吉大利之兆,于百越人而言,这一天很吉利,于是就定为了端午节,因为图腾的缘故,还衍生了划龙舟的仪式。 随着时间的演变,南北方的融合,端午节也变成了全民族的节日,端午节的内涵也逐渐变得丰富起来。 有一种说法是端午是”恶日“,因为端午是五月五日,五的读音与”恶日“相近,古代迷信就不由得将这一天与不好的事物联系起来。 并且五毒就慢慢出现,五毒就是令人害怕的动物,比如蛇,蜈蚣等,这些动物除了会危及人们的身体健康,样貌也十分丑陋,于是人们认为,出现这些动物的初始日子不吉利。 在古代的日历中,四五六月是夏天,阳气盛,而五月又是夏季正中的月份,阳气最盛,所以端午,也渐渐成为最适合除去邪祟的日子。 于是在这一天,人们会在门上插上艾草,喝雄黄酒,小孩子穿老虎鞋等,都是为了辟邪,同时祈求一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除了对端午这一天的忌讳,整个五月其实都不太受人喜欢,人们不喜欢五月出生的孩子,当官的不喜欢五月上任或者升迁。 但是其实五毒在五月出现只是因为动物的习性罢了,端午的避讳,也只是人们的迷信。 根据端午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人们之所以强调,端午送祝福要说”端午安康“,也只是与端午节的一些避讳的习俗有关。 但是,在唐代人们就已经开始说”端午快乐“了,为什么唐代没有继续避讳了呢? 02唐代人的“端午快乐” 唐朝时期,端午节已经变成了一个举国欢庆的日子,与春节相比也不遑多让,人们在这一天参与活动,互相庆祝。 唐朝时期,端午节的活动十分丰富,赛龙舟声势浩大,各色粽子令人垂涎欲滴,文人墨客把酒赋诗,连唐玄宗都写”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除了民间丰富的活动,大唐君臣的端午节也十分有趣,在端午时君臣之间还会互相赠送礼物,一起过节,形成了”美君臣之相乐“的欢乐景象。 大唐的端午也就不只是简单的辟邪和图腾祭礼了,大唐繁荣,国家强盛,民众生活富足安稳,人民的愿望已经不单单是健康安稳了。 对于未来,人们充满了期待,在精神上,人们希望能拥有幸福,追求生活的美好与快乐。因此唐朝的端午节有了丰富的娱乐活动。 除了精神上的快乐,对于五毒,大家也没有以前那么惧怕了,因为大家发现了这些蛇虫出现的规律,因此避讳就不是必要的需求了。 因此,在唐代,人们欢庆端午,给予人们的祝福更倾向于说一句“端午快乐”。在当时“安康”似乎没有“快乐”重要。 03今人的“端午安康” 直到现在,端午节仍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在端午会有专门的假期,让我们欢庆端午。因为端午不仅是一个假期,更是我们文化的传承。 在这一天,我们仍然粽叶飘香,龙舟竞发,家家户户仍然会拜访艾草,也有人会讲一讲关于端午节的故事。 关于龙的图腾和图腾的信仰,讲一讲艾草和雄黄酒,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11345.html
- 上一篇文章: 夏天换个方法来钓鱼,越钓越不想收竿,别不
- 下一篇文章: 喝酒保健,五月五雄黄酒满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