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版盗墓笔记No,考古不是摸金
他不是“胡八一"也不是"王胖子",这不是《盗墓笔记》也不是《鬼吹灯》!从事考古一线工作二十余年,从汉唐帝陵到秦直道,他从未停下探索的脚步。那些来自地下的、千百年以前发出的声音,有这样一位专属于他们的,特殊的聆听者...... 个人简介 肖健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战国秦汉考古,年9月以前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一线从事考古发掘与研究20余年,年9月调入资源环境与历史文化学院。年获西北大学汉唐考古学博士学位,年获评研究员。 现任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咸阳师范学院考古所所长、秦俑研究会会员、陕西省考古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 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简报50余篇,主持多项科研项目,参与编写《陕西文物志》获得年陕西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当初也没有想着,要在考古这方面做出多大的成绩,就是觉得别人能做我也能做。我虽然是半路出家,但和那些从本科就学考古的人,做的工作是一样的,达到的效果亦是如此。” 当我们问到当初选择从事考古工作的初衷时,这个看起来不苟言笑、稍微有些严肃的汉唐考古学博士——肖健一老师,脸上多了几分笑容。 ...... “考古跟媒体关系密切,要向世人展示你的研究成果。这次校内采访也希望能让咱学校的同学认识考古,了解考古的意义所在。”他说。 让历史照进现实 也照亮未来 01年7月15日,由我校组织实施的暑期秦直道考古调查活动课题组——正式开始了对内蒙段秦直道的考古调查。 作为关中古代陵寝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咸阳师范学院考古所所长、秦俑研究会会员、陕西省考古学会会员、中国考古学会会员的肖健一老师,对秦汉考古、汉唐帝陵、秦直道以及甘泉宫遗址等有着深入研究。 “我们计划梳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所有研究者对秦直道的研究资料,不仅仅是考古学家,还有历史地理学家、文化学者、文物爱好者、道路研究者等等,都作出过很多宝贵的成果。” 既然已经有很多学者对秦直道颇有研究,那课题组为什么还要去深入考察呢?肖老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早在年中国人民大学教授王子今出版过一套《秦直道》系列丛书,从历史、考古等角度,对秦直道进行了全面分析。 但有一个问题至今仍未解决:秦直道两侧的郡县城址。 “我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就能推进秦直道的申遗和开发。这涉及到秦直道保护范围的确定,了解秦直道两侧有哪些郡县城址,然后分析秦直道走向,才能为划定准确的保护范围提供基础资料。” 为了能让我们有更直观的理解,肖老师说着拿起了手机,向我们展示秦直道的路线图。 秦直道从榆林进入内蒙的地点存在两种说法:西线说认为从定边县西北行进入内蒙古乌审旗;东线说认为从榆阳区马合镇附近进入内蒙乌审旗。 课题组把考察第一站选择在大夏赫连勃勃建筑的都城——统万城遗址。 “这个地方曾经出土过云纹瓦当,有记载称汉代的奢延城也在其附近,如果从地下发现汉代文物,那这种可能性就更大了。 如果发现了奢延城,那秦直道可能就在边上,在过去发生重大战事时,可以提供补给,运到前线。” 在肖老师的耐心解释下,我们这群“外行人”才慢慢理解了秦直道的研究价值。 课题组一行又先后考察了白城台遗址、瓦片梁遗址及墓葬区,之后进入内蒙古乌审旗,考察了昂拜淖尔遗址、红庆河城址、秦直道掌岗图段、城梁段,参观了秦直道博物馆。 年暑期秦直道考古调查历时11天,行经陕蒙4市,行程公里,调查遗址10个,基本达到了预设的目标。 命运并非机遇 而是一种选择 02已经出版四部专著,发表论文简报50余篇,还曾参与编写《陕西文物志》的肖健一老师,本科并不是考古学出身。 他笑着跟我们说:“我本科学的是外语,还当过三年英语老师,研究生是在陕师大读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这才和考古才扯上关系。” 有时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契机,就能改变整个人的方向。 当年正在陕师大就读的研究生肖健一,偶然间得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那时,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法国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正好需要一位具有历史学背景,第二外语为法语的英文翻译。 符合所有要求的肖老师,顺利进入了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工作。因为工作需要,他经常带外宾参观博物馆、修复室以及考古发掘现场。 渐渐地,他被这些古老且神秘的文化吸引,从而开始接触考古,进入考古队工作,最终考取了西北大学汉唐考古学博士学位。 “我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工作22年了,做这么多年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我想静下来把之前的个案研究,再进行整合分析。” 正是因为对考古的这份执着,才让他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也影响了身边很多人走上考古这条路。 数年以前在榆神高速公路建设过程中,发现了一部分秦长城遗址。施工队原计划是把遗址挖开,让高速公路修过去。 这时,肖老师一行考古学者提出一套可行的研究方案,使得高速公路绕开了秦长城遗址。遗址在上,路在下面,保证了秦长城遗址的完整性。 “不然中国以后就不叫万里长城了,叫万段长城......”肖老师这样告诉我们。 考古学家发现得越多,问题也就越多,考古不断接近历史,但永远无法完全揭示历史,大概这就是考古的魅力所在。 “考古不仅仅是正史补史,它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物质文化体系。那些历史上从未记载过的东西,以前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通过考古建立出物质文化的序列。它既有自然科学属性也有社会科学的属性,是一门独立的学科。” 不仅仅是消除偏见 还要孕育热情 03近年来随着盗墓小说的盛行,盗墓题材的影片和网剧也层出不穷。 你可能惊叹《盗墓笔记》中,吴邪和王胖子在地宫里的惊险遭遇,也可能着迷《鬼吹灯》里搬山、卸岭、摸金三派的通天本事。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出现在小说里的情节真的存在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很多人对考古存在偏见,认为考古就是合法盗墓,其实盗墓和考古本质上就是不同的。 我们以前到陕北地区去,拿着介绍信和工作证联系当地的文化干部、镇长、书记啊,互相介绍的时候当地人就说,这是从省上来盗墓的...... 在他们的观念里,盗墓贼也是挖。”谈到这里,我们都哈哈大笑。 公众对考古的认识一直处于模糊状态,要么猎奇,要么消费,很少有人去了解考古的真正意义。 肖老师向我们解释,一支考古队的组成是要经过严格审批的。 一支队伍里必须有项目负责人、负责考古发掘的专业人员、负责文物保护的人员以及后勤人员等,队长必须有国家文物局颁发的个人考古发掘资质,团队要有全面、科学的学科配置。 想进行一项考古项目的研究,也并非易事。需要有资质的单位向国家申报考古发掘许可,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再和考古当地负责人联系,进行考古发掘。 “你们想想,盗墓有这些审批流程吗?他们有这样的团队吗?有发掘资质吗?说到底,不过是一群人组成的草班子盗宝而已。” 实地考古工作开始之前,要做出完整的考古项目预案,确定保护方案。进行考古发掘过程中,必须遵守国家文物局的考古发掘规定,之后修复文物、编写报告、再出版等这一系列工作才叫做考古。 “盗墓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对文物进行的一种破坏行为。”他说。 在此次秦直道考古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报告中清楚的写着这样一段文字:在调查之前,课题组特别约定,考古调查只绘图照相,不采集、带走任何遗址文物标本。 肖老师向我们提起,他早年间在美国的一次经历。 有一次在美国海滩上,他看到有很多漂亮的贝壳。正当他想要采集的时候,却发现一旁写着禁止采集的标志。他询问了周围人才了解到,这样做是为了不破坏生物的多样性。 “今天你采集几个,明天他采集几个,长此以往,这个物种就可能没有了。国外海滩上的贝壳都需要保护,何况我们国宝遗址上的陶片呢?我们就是想提倡这样的理念。”肖老师耐心向我们解释道。 上天为坚强你的意志 才在路上设下重重障碍 04考古常常需要在野外、沙漠等极端环境中开展工作,对人的身体素质也有很大的要求。 但正是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才让肖老师觉得,自己练就了吃苦、不轻言放弃的本领。 在发掘杨家城遗址时,考古队租不到完整的一套房子,只能和当地老百姓商量,这家租一间房,那家租一间房。住在窑洞里,睡觉就是炕,房间里还堆放着粮食和杂物。 再加上当地缺水,人们大多使用窖水,考古队要在此地停留数月,用水难就成了很大的问题。 “好在当时女考古队员比较少,经常睡十几个人的大通铺,这对女孩来说就不太方便。 我们到农村的考古工地去,去之前说是住大酒店里。去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就是村民自己在路边盖的小二层楼,名字叫大酒店......”肖老师笑着跟我们说道。 生活上的问题还有办法克服,但最大的阻力是自然条件的不可控。 肖老师向我们说起,在秦直道考古调查期间,一件令全队都后怕的事情。 富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地带。七八月份正是蜱虫生长的时候,这种虫子一旦钻入人的皮肤,就会分泌一种有害物质。轻者,引发皮肤感染;重者,高烧不退、深度昏迷,有致命的危险。 当时课题组一行刚刚结束当地秦长城遗址的考察,在返回途中,当地文物局局长突然提醒大家,检查身上有没有蜱虫。 全队人开始陷入恐慌,急忙脱下外套、鞋袜检查,结果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五个米粒大小的蜱虫。好在这个时节,蜱虫还未长大,不足以给人体造成危害,可是却让全队人都吓出一身冷汗。 “有经验的考古学者去野外工作,都会常备很多种药物。特别是沙漠、草丛这些地方,要注意防蛇。 我们会把雄黄洒在裤腿上,这样蛇就不敢靠近。再比如进草丛之前大声说话,对那些蛇啊虫啊,能起到震慑作用。” 由于经常在户外工作,家里难免会照顾不上,也顾不上照看孩子。特别是以前家里用着煤气罐,肖老师几个月不在家,煤气罐就没人往楼上搬,这给家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刚开始家里面都会有点抱怨,但时间长了也都能理解我,支持我。”肖老师提及家人的理解,欣慰地说道。 所谓干一行爱一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当我们问到做这么多年考古,有没有觉得厌倦、想过放弃的时候,肖老师坚定的说:“我就是越干越喜欢,越钻研越能发现新的东西。因为总有谜团在里面,考古就像破案一样抽丝剥茧,作为考古工作者,我认为我有责任去讲清楚一件文物的故事。” 从事一线考古工作二十余年,肖老师也希望有更多综合性人才能加入考古的行列。“考古现在最需要的是有绘图基础和考古知识的人才加入,需要有器物绘图和现场绘图的能力,我也正在培养这样的学生。” 谈到当前正在进行的的十六国墓葬考古报告的整理,肖老师坦言,希望自己的研究报告能为后来者提供一些帮助,能更好的揭示历史。 曾有人说,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一个结局都是这出戏新情节的开始。过去、现在、未来,正因为这些埋藏千年的遗迹,重新联结在一起。推荐阅读级XNUer,你知道吗?大学四年有一个一直关心你的人您有一条来自咸师的新消息,请注意查收!咸师,上“新”了!咸阳师范学院融媒体中心编辑 李文婷 责编 李文婷 审核 王书宇 监制 郭小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023.html
- 上一篇文章: 过犹不及剖析常见中药对人体的潜在危害
- 下一篇文章: 这一颗乡愁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