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藏药之精粹坐台的故事
导语 水银▲ 水银,即为化学元素中的“汞”,银白色的重质液体,化学性质稳定,常温下即可蒸发,汞蒸气和汞的化合物多有剧毒(慢性)。 在中世纪炼金术中,水银与硫磺、盐共称炼金术神圣三元素。我国古代常常会用汞作为原料炼制金银等物炼制成“汞齐”。古代道教认为汞齐做是“长生不老药”的成分之一。 传统中医领域,也有对水银经过炮制入药的记载。 南北朝刘宋·雷敩编撰的中医学著作《雷公炮炙论》中描述:"凡使,勿用草中取者、并旧朱漆中者、勿用经别药制过者、勿用在尸过者、半生半死者。其水银在朱砂中产出者,其水银色微红,收得后,用葫芦盛之,免致遗失。若先以紫背天葵并夜交藤自然汁二味同煮一伏时,其毒自退。"其针对的是疥痹,梅毒,恶疮,痔瘘等症状。 可以看出,水银在经过炮制后,可降低毒性以达到药用效果。 坐台历史 《四部医典》▲ 在藏族医学领域,“水银洗炼术”是藏医药学中的精粹,更是珍宝类藏药制作的核心工序,其加工的制成品称之为“坐台”,是药物成分,也是一种制药工艺。 “坐台”是藏语"仁青欧曲佐珠钦木"的简称,“坐”指炼制,“台”指灰、粉末,“坐台”的意思是煅烧成灰。 关于“坐台”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印度。相传南印度婆罗门有一位大师将其炼制成功,并因长期服用此物而修成正果。公元8世纪,宇妥·元丹贡布在编纂的藏医学巨作《四部医典》中,将“水银洗炼术”称为“仁青佐智欠姆”,其炮制所得的药物称为“坐台”,并对“坐台”加工的实践方法做了大篇幅的记载。在公元13世纪后半叶,藏医学家邬坚巴·仁钦贝西行至中亚乌仗那后学习并钻研了古代印度流派汞制剂工艺技术,之后在印度和西藏布札等地将相关“汞制剂技术”梵文文献翻译成了藏文并将该技术在藏地进行传播,成为了藏药制剂的核心工艺技术。 措如·才郎▲ 作为藏药中最重要的加工方法与实践精华,历代藏医药学者非常重视”坐台“工艺的实践与延续,尽管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度销声匿迹,但通过新中国西藏政府与藏医大师措如·才郎的不懈努力,这项曾经失传50多年的技术得以重新挖掘开发,年国家特批准了西藏自治区藏药厂(现为西藏甘露藏药股份有限公司)独家拥有“坐台”专利,属国家一级保密科技项目,并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坐台制作 水银洗炼▲ 在藏药的成分中,“坐台”极其重要,在制作前,需要进行特殊的藏传宗教仪式,对制作人员也有严格的身份要求,以保证“坐台”的正宗。而整个制作过程相当复杂,工序严谨,历时漫长。 通过“水银洗炼术”的炮制方法,将含汞化物的医药配制品加工及水银净化、水银粉末加工和药粉配制,其工艺程序繁琐,不仅需要煅烧成灰,还需要经过研磨、洗净、加工、提取等复杂而独特的步骤。生产”坐台“,会涉及到珍珠、珊瑚、高良姜、食盐、碱花、八金粉、八元粉、三酸水、硫磺、水银等药物和辅料的炮制,这与道教的炼丹有所区别。 扩展阅读 “所有名贵藏药都离不开的药引子——“八珍”及“八铁”。 八珍 指藏医中以矿物入药:自然铜、金矿石、银矿石、磁石、矾石、雌黄、雄黄、赤云母。 八铁 指藏医中独特的以金属入药:金、银、红铜、青铜、黄铜、铁、铅、锡。 炮制工艺▲ 从科学常理上看,水银洗炼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毒素。但是,华西医科大学药物研究所、成都中医药大学藏研所等单位曾对”坐台“的化学成分进行测定、并通过药效学与毒理学的研究,最后证明,”坐台“在经过炮制后,其有毒成分已经转化成了纳米级小分子,从物理形态来说,不会在人体内形成积累沉淀的,因此,只要按需服用,”坐台“成品安全无毒,对人体完全无害。 坐台功效 ”甘露藏药“传承古法制作▲ “坐台”被充满智慧的藏医学家加入进藏药的制作里,以增强药效,减轻原药的毒性,延长有效期,扩大药用范围等,可以说,藏药有无“坐台”,区别很大。临床实践证明,含有“坐台”成份的珍宝类藏药在人体内的药物浓度可保持七天。 其本身对治疗脑溢血、风湿、高血压、中风偏瘫、胃肠溃疡、肝炎、关节病、皮肤病、癌症等疑难杂症有奇特的功效,同时能够清热解毒、滋补强身,美容养颜、提高免疫力及增强五官功能。在配伍得宜情况下,融入到其他治疗心脑血管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的药物中,会相辅相成。 七十味珍珠丸▲ 在藏区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不知藏药的“坐台”,就白吃了藏药。故藏药中是否含有"坐台",经常成为藏民们判断是否是正宗藏药的标准。而“坐台”被广泛使用在了享誉世界的“甘露”系列产品,如七十味珍珠丸、仁青常觉、仁青芒觉、坐珠达西等珍宝类藏药中,对各种急慢性病、心脑疾病、泌尿、生殖、消化、循环、呼吸、神经、免疫系统疾病具有积极疗效。 结语 以“坐台”为代表的重金属矿物药制剂具有藏区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以珍贵药材及矿物为主要成分的藏药方剂配伍及其传统的炮制工艺蕴含了藏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与思维方式。在其传承发展的历史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指导、诊疗方法和用药技术,具有完整性、文献化以及广泛传播的鲜明特征,成为祖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藏族人民的繁衍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也必将造福更多世人。 广西甘露众生 更多精彩内容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067.html
- 上一篇文章: 药功秘方真传珍贵偏方
- 下一篇文章: 粽香千里,广西田园带您一起感受端午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