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票选出那个最与ldquo粽rd
6月24日,“与‘粽’不同”端午民俗互动活动上线,短短四天时间,收到了上百条读者留言,经过活动组织团队的阅读筛选,最终精选了20条与“粽”不同的留言进行投票。 端午节 有人系五彩绳挂艾草饮雄黄碰鸡蛋 有人尝一口家乡的粽子就好似回到了少年时光 这里的故事来自新疆、甘肃、湖北、广西... 无论甜粽咸粽天南地北 来看看他们的端午民俗故事 看完之后,记得选出您最心仪的那一个哦 01 我对于端午节最深刻的记忆便是母亲做香包。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母亲就为我们姐妹几个做好了香包。香包是用做衣服剩下的布头做的,这些布头太小了,不能再做他用,丢掉了却也可惜,于是母亲就把这些花花绿绿的布头用心裁剪,物尽其用,做成了大大小小的香包。母亲做的香包是圆形的,中间有孔,可以穿五彩丝线。香包色彩鲜艳,针脚细密,很是漂亮。香包里面装的是浸过香料的棉花,戴着温软又舒服,还香气袭人。香包有大有小,大的有小鸡蛋那么大,我们这叫“钵盂”,是戴在脖子上的。小的有杏核那么大,因此小小的香包就叫“杏核”,用五色线穿五六个,戴在手腕和脚腕上。于是在农村,每年端午时节,孩子们戴着的各色香包,就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香包一直要戴到农历六月初六,才可以取下来。母亲说,戴香包可以辟邪,防止蚊虫叮咬。我却觉得戴香包最大的好处就是:感觉漂亮。在于为什么要一直戴到六月六,却不得而知。——岐山县图书馆雷红梅02 小时候每年端午节,妈妈总是买来粽叶包粽子,有红枣的、咸肉的、蛋黄的、水果的……,满屋子飘着粽子的香气,煮好的粽子我们在妈妈的安排下,送给左邻右舍的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们。邻居马爷爷家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年妈妈总是亲自送过去,安慰爷爷送上祝福,大家都笑着说,每年有小婉妈妈都给我们送粽子,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过节。妈妈总爱编五彩绳,给我和弟弟系手腕脚腕上,并告诉我们,系了花绳绳,蚊虫不咬人。一直以来我们都信以为真。直到长大了,我也做了妈妈,我的妈妈做了外婆之后,我也是这样告诉我的女儿,也是这样和妈妈一样包粽子、煮粽子、送粽子、编五彩绳,有一点不一样的是,我的粽子还送给我的“亲戚”——古丽大妈一家,她是个温柔善良勤劳的维吾尔族大妈。今天端午节,我准备下午去她家送粽子,送上祝福,我也是她的女儿,让我们民族团结一家亲,欢欢喜喜过端午。——阿克苏地区图书馆殷小婉03 我们甘肃过端午的习俗,与南方有所不同。虽然我们也在门上插植物来驱邪避毒,但是我们插的不是艾草、柳条。而是沙枣花枝,为什么呢?因为它生命力很顽强,能在沙漠中存活,我们西北人喜欢把它插在门框上,希望它能给家庭带来长寿幸福,此外沙枣树还特别的香,古人有诗有云,“金花银叶片,花飘十里香”,说的就是它。所以沙枣花还有个别名叫七里香,每逢端午节前后,沙枣花争相开放,香飘千里,所以也有俗名“七里香”。沙枣花和柳条,艾草一样具有杀菌祛毒的功效。同样,我们西北地区在端午节吃的食品也和南方有所不同,我们甘肃就兰州而言,端午节应景食品是甜醅子,因为我们这里既不产粽子,也不产糯米,过去端午节时,酿制甜醅子是最主要的应景食品。它的原料主要是小麦,也可以是青稞。从端午节前几天开始,奶奶妈妈们就开始买酒曲制作甜醅子,准备在端午节这天食用。——兰州市图书馆刘行健 04 在我的记忆中,每到端午节前夕,妈妈就提前准备糯米、白糖、粽叶,这是端午节必吃食品。虽然那年代物资并不那么丰富,妈妈还是尽其所能,让我们吃到端午节应有的美味。还自己亲手做香囊,绑在我们姐弟的脚脖上,寓意就是“辟邪”,再用一根长长的红线,把香囊串起来,挂在我们的脖子上,当做端午节的项链,这些是记忆中最不能抹去的母爱。妈妈还会在端午节早上,准备一些艾蒿,把外皮扒成一朵花,挂在门的两边,来辟邪,又寓意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我也成了一个母亲,模仿着妈妈做的一切,将端午节的习俗代代传下去。——盘锦市图书馆杨庆宁05 广西的端午节和三月三一样隆重!北海的端午节很特别,因为靠海,所以疍家的端午节的非常热闹!疍家的端午节少不了龙舟赛,祭金猪了!一大早人们聚集在侨港码头。舞台中央是烤的金黄的金猪,香火弥漫,锣鼓整天。是人们在祈祷风调雨顺,渔业丰收!开场过后就是振奋人心的龙舟赛了!这种来自疍家的端午节仪式,是对自然的敬畏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广西北海市少儿图书馆韦桥花06 我们那里过端午,会给小孩子缝制一些艾草包,有小辣椒形状的,有小苹果样子的,挂在身上,煞是可爱。端午节当天,很多家里都会炸馃子。端午前后,正是麦收时节,特别忙的时候就带着馃子去地里吃,连个菜、连个汤都来不得及做。——衡水市图书馆杜项科07 自从成亲后每年端午节都和婆婆一起包粽子,不知不觉已经30多年了,这期间女儿大了加入包粽子的行列,后来女婿又加入包粽子的行列,现在小外孙也能包粽子了,四世同堂,生活幸福知足!——铁岭市图书馆张淑军08 在端午这天我们这大数人有吃五种食品(粽子,包子,油果子,蒜子,茶蛋俗称鸡子)意为五子登科,取个好兆头。还要买艾叶和菖蒲挂在门口,同时家里要驱蚊虫。据说这天驱蚊效果好。——吉安市图书馆谌子旸09 又是一年端午到,又是一年粽飘香。与往年不同,今年的端午因为疫情防控需要,多了一些不一样的过节方式:云端观美景、线上听讲解、直播里体验端午习俗。虽然不能身临其境,但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也让人有更多的机会品悟端午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介休市图书馆高红燕10 很难忘记儿时的红鸡蛋、雄黄酒,我的家乡有一种紫草,也称鸡蛋草,此草无毒,每到端午节时,都要到地里去挖,挖回来跟鸡蛋煮,鸡蛋外皮就变成红色,看着很好看,然后邀约一群小伙伴带着红鸡蛋到山上滚,滚坏了才舍得剥开吃。另一个是雄黄酒,妈妈说端午节抹了雄黄酒,一年都遇不到蛇,怕蛇的我每年都要妈妈帮我抹在身上,因为真的很怕蛇,这是我童年对端午节最美好的回忆。——嵩明县图书馆吴绍珍11 小时候,端午节上学当天,同学们手中都拿着一个颗煮熟的鸡蛋,见面就碰,看谁的鸡蛋结实,结果整个教室都飘满蛋香~——赤峰市图书馆刘琳 12 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尤其对咱们武汉人来说,或许经历了一场不平凡的的考验,让我们更加懂得珍惜!今年的端午对我们来说也非常特别,因为从盐蛋到粽子全部是由我们自制!家里老人血糖不好,外面的粽子又是高油高糖,可是过节不吃点盐蛋粽又少了节日的气氛,于是我和妈妈决定自己做!这也是我们第一次尝试自制粽子,真的是与“粽”不同呢!先将糯米和杂粮米洗净,浸泡一夜,准备好在菜市场买来的粽子叶和绳子,将提前腌制好的肉准备好,于是一勺米一块肉,或者放几颗去核的红枣,然后包裹,捆上线。从开始的“露馅”到后来的手法娴熟,这个过程和妈妈一起感受到了久违的亲子时光,我负责包,她负责捆,分工搭配,干活不累!今年的端午真的与“粽”不同,和家人一起更是幸福,爷爷奶奶吃上了心心念念的杂粮鸡肉粽,咬下去满口清香,或许味道不及超市的好,但是亲人间的幸福和快乐是金钱换取不到的!最后祝各位朋友端午安康哟!——武汉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花椒 13 往年端午节都在学校过,今年因为疫情在家和家人一起过!今天一早跟着爸爸去割了艾草,不仅参与还收获了关于艾草的不少知识呢,还有学包粽子,参与平台端午知识竞答,一起在平台登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百科知识库》了解关于端午相关知识……简单又有趣!因为疫情在家,和家人的每次参与互动又互相了解理解了许多,平平淡淡简简单单挺好的!——南阳师范学院图书馆单白雪 14 我是小学生,在今年端午节,我和妈妈奶奶一起包粽子,妈妈包的像模像样,奶奶是东北人,下手豪爽,两片粽叶,两根粽草,包了个大面包。而我嘛,为了包住粽子,就放一小口米,结果我一顿吃了四个,两天就吃完了。辛辛苦苦包的粽子,这么快吃完,不禁有点伤感。当时包粽子就徒好玩,现在想想,真挺累的,你们觉得呢?——太原市图书馆李曼菲15 端午安康,最希望的是母亲安康。五年前,母亲患脑梗,身体机能不断退化,她一步步衰弱直至卧床,粽子里没有了母亲的味道,这个节日似乎我就感受不到那种氛围,总是在混沌中度过,缺少了清晰的记忆。母亲似乎和每个节日相连,她健康的日子,节日尚未来临,她便已经忙乎起来,每年端午我们总会提前十天左右就看到她泡糯米红枣,煮粽叶,每天来到母亲身边,粽叶的清香都让人心暖,踏实。我们家的端午从来都不是一天,母亲把节日拉长。而今,母亲每日卧床,她已无力让粽叶飘香,我心戚戚,惟愿母亲安康,家家粽叶永清香!——阜康市图书馆颜丽16 小时候端午节里特别开心而难忘的事情是:端午节早上醒来,发现手腕上有一束七彩线,那是妈妈趁着我熟睡的时候系在我的手腕上的。当时每年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问妈妈,妈妈说那是神仙在端午节给我的礼物。我竟深信不已。然后,下雨天一到,就把七色线放入水中,据说它将会变成一条彩龙飞走。其实,到现在为止,我依然相信端午节雨中的七彩线定会化龙腾飞的。这不但是我小时候端午节很开心难忘的事情,而且,我还要延续这一美好而神奇的习俗到下一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永远传承!——大连市沙河口区图书馆栾贵铭17 我的老家把端午节称为五月端阳。提前一个礼拜,大人们都会在孩子的手腕、脚腕拴上五色线,脖子上佩戴一个精工细作的香包。那时家境困难,母亲总是在端阳节前几天就开始用各种颜色的碎布头给我们一针一线地缝制香包。端阳节这天,各家各户的大门、房门上都插上了沙柳枝或柳树枝,有的还插着沙枣枝,树枝上还带着新鲜嫩叶,散发出淡淡的清香。这一天要吃瓤饭,瓤饭不是一人一碗,而是做一小盆,一大家十几口人围在一起一筷头一筷头地品尝。那种黏黏的、软软的、甜甜的味道,从口里一直香到心底。和瓤饭一起端上饭桌的还有甜醅子。吃甜醅子之前还要给左邻右舍送去一些,大家相互礼让,你送过来一瓷碗,我端过去一茶缸,邻里之间的和睦就在这香甜的甜醅子里了。端阳节的晚饭是凉面凉粉,配上炒韭菜、土豆丝和自己腌的咸菜,让人垂涎欲滴。吃完了再喝一碗浆水,那才叫一个“爽”字。——榆中县图书馆金凯18 小时候,最期待的是佩香囊。端午前一周左右,家里的长辈就拿出针线箥箩,碎布头,薄荷叶,香草等,制作各种各样的小饰品。孩子们不管男孩还是女孩,全部装备一新:脖子上小粽子形状的香囊,小扫帚;手腕上、脚腕上五彩线,再约上几个小伙伴,放学后就在外面比谁的香囊漂亮,谁家的长辈心灵手巧??跑累了,便各回各家,吃上一口甜糯的香粽,一脸的满足。说着,笑着,夜深了,便走进了甜蜜的梦乡……——盘锦市少儿图书馆李丹19 在记忆中,每到端午的时候,爸爸都会买上许多的糯米和粽叶,然后泡在一个很大的不锈钢盆里,随用随取。先取两片粽叶卷成圆锥状,然后往里面放米和馅料,别小看这么一个动作,其中也是有技巧的,圆锥下面的眼要做到漏水不漏米,这样粽子才不会散;接着把上方剩余的粽叶向下折,粽叶尖端向一侧折叠,最后将粽子捆好,这样一个粽子就包好了。虽然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难,实际操作的时候大家手忙脚乱,煮的时候总会有几个散掉,但大家依旧很珍惜一起包粽子的时光。粽子不管是甜是咸,都是和家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如果有机会,希望今年的端午节也能和家人一起再包一回粽子,在这个节日里,多陪陪家人。今年由于疫情,不能回家,但是也要为父母送去安康!——晋中市图书馆王子娟20 我们作为80后生活条件比上一辈人好了很多,但和现在的00后的人条件相对要苦些了,那时我们的童年没有什么玩具来玩,每天都会帮着父母做家务活,也没有什么零食水果来吃,只能盼着逢年过节会做些粑粑得吃。我们是侗族的,到端午节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忙着包几筛子的木灰粽子,我家我记事起都是我奶奶包粽子,我们几兄妹就帮忙烧火用大锅子煮,粽子要煮时间长才好吃,一般都要煮到半夜,那时的我们都要等到粽子熟了吃饱才开心的想去睡觉。睡觉第二天起来就是端午节了,我们就帮父母一起把艾草挂在自家的门窗上,这样可以避邪保家人平安;还要用木锤子打一些草药在自家的房前屋后,洒,这样可以不让山上的蛇、虫类的来家里。把这些忙好了父母就会准备一桌丰盛的菜一家人吃个团圆饭!想起这些都是载着满满的儿时回忆啊!——天柱县图书馆袁仁智扫描右侧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1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今年的端午ldquo拍了拍rdqu
- 下一篇文章: 公益乐学线上教学端午香囊开课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