浓情端午节,“疫”样粽香情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他们崇拜龙图腾,所以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的祭祀,后因纪念楚国诗人屈原,端午节继承了赛龙舟的习俗,它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为了让同学们更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文化,崂山区实验小学3年级2班开展了“浓情端午节,疫样粽香情”的班级主题活动。

端午节有系五彩绳的习俗,常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汉代以用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这五种颜色很有讲究,从阴阳五行学说上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同时还是一种饰品。最简单的以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于臂膀;或在五彩绳上缀饰金锡饰物,挂于项颈。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这一习俗始于汉代,代代沿袭,流传到今天。

古代有大量与端午有关的书画作品流传于世,通过先贤绘制的作品可以窥视当时种种热闹景象,感叹古人丰富的精神信仰与浓烈的节日氛围。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配香囊,都有驱瘟辟邪的目的。来看看同学们笔下的端午节吧:

                      端午时节        

粽子也叫角黍,是端午节我们必备的食品。目前所见最早记录粽子的文献是晋代周处的《风土记》,他提到粽子的多种做法。我们今天粽子的种类非常多,甜的、咸的、豆沙馅的、肉馅的、蛋黄馅的、蜜枣馅的等等,来看看同学们包的各种粽子吧:

挂艾草、佩香囊都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艾草是一种草本植物,有温经、散寒、驱蚊等药用功能,民间还认为它可以辟邪招福。香囊又名香袋、花囊,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这里的“容臭”指的就是香囊,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品。来看下同学们巧手做的香囊: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孩童眼中的端午节。

五色绳、龙舟、粽子、香囊,更有各式各样形象生动的—手工作品——这是同学们手中呈现出来的端午节。

可爱的端午手工

从幼童到少年,他们认知的世界越来越广阔,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在这样美好的时光里愿传统节日文化继续滋养他们的成长。

端DUANWU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62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