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癣风怎么医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26/6126358.html

加群了解更多兴和事

李永贵

解放前,兴和县汉民族中,有许多节日习俗。这些习俗都以农历记述,大多延续至解放初期,有些甚至延续到现在。虽然其中不免掺杂一些封建迷信、陈腐落后的意识和习惯,但我们可通过这些旧的习俗,窥见当时兴和县人民的精神风貌及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现将其主要节日习俗作一大略介绍。

1、正月初一;俗称大年初一。这一夭是旧历年的第一夭。在正月初一,亲朋好友、互相到家祝贺。对长辈称“过年精神”,一般互称“过年好”。商业金融界互你“过年发财”或“恭喜发财”。并用烟茶、糕点等加以款待,走时送出门外。小孩拜年,大人们要给“压岁钱”。压岁钱给单数,不给双数。单数意味吉祥,双数则不利。

这一夭也是饮食最丰盛的一天。全家人要换新衣服,以示和旧一年的告别。五更天后即起床,换衣服,洗脸,点旺火,响炮竹,敬天地,全家人互相祝福并给长辈拜年.早饭不论贫富,一律煮食饺子,这饺子在年前就已包好,并冻起来,数量足够初一到初五五天食用。多数人家还在饺子内暗包上钱币,谁吃出来就意味着谁长福,初一到初五这五天内,生米不下锅,一律吃年前备下的饭,这五天内,妇女一也不做针线,无事做,每天一家人以玩赌渡时取趣.

2、破五:正月初五民间称为破五。这一夭的早展,家家要清除五天内家中和院内积攒下的污垢,并且要剪裁各类纸人数枚,置于污物之中,于天亮之前送于街外,意思送穷,争取在新的一年里,生活更加美好,过丰衣足食的生活。家庭的主妇在这一天可以缝做衣服,开始了新一年的家务劳作。并从初六日开始请客宴宾。小辈请老辈表示尊亲,老辈叫小辈表示亲亲。亲朋间相互请叫,表示在新的一年里,要更加亲密往来,合作帮忙,共同前进。

3、八仙:正月初八日,民间称这一夭为“八仙”。相传:古时候民间有八个义人,他们时时事事为他人着想,为贫困人办了许多好事,受到人们的好评,尊为“八洞神仙”,并在正月初八日这一天加以纪念,一直相传不断。初八这一天的晚间,各家都要在院内燃灯七盏,称为祭七星,并要上庙烧香、布施庙中的和尚,周济生活贫困的街坊。这一夭,高跷等各种民间文娱活动组织,也开始上街演出。

4、十指:正月初十这一天,民间称为“十指”。这一天妇女不拿针线,不做衣裳,谓之“忌针”。这天中午家家都吃筱面。在蒸筱面时,为了占卜当年的旱涝,要做12个小面人,顺序放于笼中,蒸熟以后,逐个进行检查,上面有水者则预示某月雨水多,无水者相反。饭后沿街转告,大家切盼当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还有一个神奇的传说,“十指”这天夜间,是老鼠娶媳妇的节日,要在缸间、柜后扔食品,天真的孩子们,夜间要偷听老鼠“婚礼”的热闹场面。

5、灯节;从正月的十四开始,十五日进人高潮,十六日结尾。这三天俗名为“灯节”。各家各户都要制做赏心悦目、喜瑞吉庆的花灯,挂上街头和门前.并要点燃旺火,还有灯龙四条,配合文艺队伍,沿街沿巷游转,灯官穿上特制的衣服,骑在高头大马之上,沿街检查灯火,满意者加以赞扬,不满意时,要大声斥责.大街的各主要区域设灯棚,迎三官“神象”供于其中.十四到+六日这三天,白天夜间热闹非常。沿街张灯结彩,家家旺火并烈,欢呼动地,鼓乐喧天,焰火高放,欢声缭绕,游观的人群兴高采烈,满街满巷,秧歌、高跷、船灯、狮子等,除绕街活动演出外,还要入院表演,除烟茶、糕点招待外,演毕还要给以一定的劳金。十六日以后,“大年”就算过毕,各行各业即开始各自的作业,力争过上个好的年景。

6、龙抬头:二月初二的这一天,民间称为“龙抬头”的节日。在这天的黎明时分,各家要按这一年的“治水龙数”,投硬钱币于茶壶之中,吊于井中或倾于水缸内,名为“引龙钱”,并举行献牲活动。企盼“各龙合作”,适时降雨,五谷丰登。这天家家要吃春饼、饺子,’‘二月二吃饺子,媳妇养个胖小子”。这天,多数男子要理发,名曰“剃龙头”。

7、清明节:俗名“鬼节日”。在清明节的这一天,家家上坟,培土祭祖。城乡居民还要集资雇人掏井,保证在新的一年里,家家都能吃上充足甘甜的井水,还要为儿童们作虫、鱼、鸟、雀、人等各种形式的面食,谓之“寒食”,以娱儿童快乐。清明节也是春耕播种的开始。

8、四月二十八日:县城四月二十八日,张皋等地四月八日,是奶奶庙会。是日晨,城乡的善男信女,带上供品,赶到奶奶庙里,烧香祈祷,求得子女平安,新婚的青年还求早日赐子。上庙完毕,父母要给庙中送布施钱,还要给孩子购买长命锁、富贵钱、和尚帽子和小泥娃娃及玩具等。在庙上,剧团还要演十多天大戏,外商也跟踪而来,形成一个红火热闹的物资交流大会。从这一天起,单衣上身,过上夏季的生活。人们幻想着,得儿生女,家宅平安,兴旺发达。

9、端午节:五月初五为端阳节,家家户户在这一夭都过端午。这一夭的早晨,城镇乡村,人们在早晨太阳未出以前,见面不说话,到河边或有水的地方,洗手洗脸并抢抓蛤蟆,认为河水可以治病,蛤蟆可以除邪。回到家中以后,几乎家家都要用前一天采摘的艾草供神敬佛,并煮在水中洗手脸,女子还要戴在头上几枝,意思是祛除不祥。并剪彩带为蛇、蝎、蚰蜒和兔、鸡等各种动物形状,或编制成四角的五毒符贴于门上,用以避邪。这一夭,人们还要饮雄黄酒。雄黄是有毒之物,少泡一点在酒里,据说可以抗毒。端午喝雄黄酒。是为了除邪疫.和各地一样,这一天也吃粽子、凉糕等食品。结五色线系于小孩子们身上,名为“长命绳”。出嫁的女子在端午节前要住娘家,过端午之后,方可返回婆家.传说是为躲端午不喝雄黄酒。取自白蛇饮雄黄酒丧命之故。

10、七夕节:七月初七称七夕节,是妇女们忌计祈巧的节口。这一天的晚上。人们在院中设置香案,陈列爪果,对空遥祭“牛郎星”和“织女星”,祈求妇唱夫随,全家人安好。并且向织女娘祈巧,使妇女巧手灵便,能裁会缝,巧安家计。在夜间还要盛满一盆水,水里放针,妇女们在月亮升起的时候,借月光捞针。据说谁能先捞到,谁就最聪明。并且将这一天作为幼女开始学做针线活的日子。

11、中秋节:八月十五日称为中秋节。这一节日的最大待点是外出的家人要在这一天赶回来和家人团聚,过团圆日。节前各家皆备油、糖、面粉等,制做各种酥甜可口的月饼,还要购置各种应时的瓜果等,打酒、豹肉更是不可缺少.有钱之家还要领牲杀羊,白天好吃好喝,庆祝丰收和团圆。晚间,屋内屋外打扫干净,在院的中间摆上香案,陈列月饼瓜果等,香案中央供奉月光像.全家人有次序地排列在供桌后边,等月亮上来以后,焚香烧纸,望月而拜。然后备酒饮食名为团圆饭。有的人家还吹奏乐器,行欢作乐,直到深夜人困为止。最后,把绘有月宫白兔图案的月光饼,分给全家人各一份品啥,名曰团圆饼。但忌给出嫁的女子和外甥。

12、重旧节:九月初九为重阳节。城乡居民都在这天吃糕。城镇和大的村子,还要举行外出登高旅行及骑马赛跑活动。对于好的骑手和马还要给以一定奖赏。民间还有以九月九日到十三日这五日内,根据有雨无雨卜冬雪之多寡的习俗,这五天如有雨,则认为冬季降雪量很大,在生产、生活等方面早作准备,反之要另作安排.所以有谚语云:“重九至十三,无雨一冬干”.

13、腊八:十二月的初八日称为腊八节。这一天要以黄米、小米、杂豆、红枣、赤糖、江米等掺混在一起,天亮以前,做成胎人粥,日出前进食。这一天不吃肉,早、中、晚三顿饭,家家都吃素菜。农家及市民,腊八的前一日,皆创凿河中冰块抬回家中,一部分留下人食,大块的立于院内的粪堆之上,腊八的早晨以粥置于冰块之上。烧香磕头。相传是沿袭释迦牟尼佛雪山胜会的传统。旧时,出嫁的子女,在夫家腌完菜以后,即回娘家,过了腊八以后必须返回婆家。谚语说:“吃罢腊八粥,女子娘不留”.

14、祭灶俗:十二月二十三日的夜间,家家皆祭灶神。对“灶神”,除敬香烧纸,供上一般的食品以外,还要供上麻搪。在祭完“灶神”以后,全家人都要分吃麻糖。“灶神”这一天要上天界,故祭灶神时,家人以麻搪粘于灶神位上,且祝日:“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

祥”。

15、除夕:十二月的三十日,为全年的最后一天,故称为除夕日。各家各户室内室外扫刷一新,年需物事皆备。是日上午,各家各户均贴上新春联。晚间张灯结采,架起旺火,旺火上罩以各色花纸,室内贴上“吉庆有余”的一类年画。诸事齐备,则出焚香,行“安神礼”。一般富人家,都供奉:夭地、土地、灶神,财神、仓神、子孙娘娘等。入夜,爆竹之声,此起彼伏,正所谓“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寅卯交替之时,点旺火、接神.然后上香,摆供磕头、祝福。除夕家人终夜团聚,谓之“熬年”。多有人家于除夕夜间,用种种方法,

以验明年之丰欠。有的盛杂粮于小布袋中,系于井中或水缸内,但不能着水,后半夜“接神”以后,取出查看,根据出芽不出芽,预示明年种什么庄稼相宜。

以上是旧民间的主要节日风俗。此外,尚有大小添仓、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十五、十月一等很多旧俗,这里就不一一记述了。

分享到你的圈子里,给你的朋友也看看!

▍素材来源:文

李永贵转载请注明来源

▍欢迎微友投稿,我们来帮您上头条

▍合作投稿/便民信息发布:[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7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