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ngGuo

中国传统节日

学习畅谈内涵

传统

悠悠传统韵

浓浓节日情

共“话”中国传统节日

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流传至今,记录着中华文化的深厚内涵。

在此次综合性学习活动展示课上,小苹果们进行四四分组,每一小组选择一个喜欢的传统节日,搜集相关资料,亲手设计并制作一份PPT,每一份PPT都匠心独运,资料丰富,制作精美。

此次,小苹果们分别对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四个节日的来源、习俗、美食、诗词等做了详尽的介绍,深入挖掘传统节日的丰富内涵,与中国传统节日来了一场别开生面,深入浅出的对话。

通过“讲,听,品,议”,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魅力。

感受“共此时”,瞧!小讲解员们精神抖擞,体态大方,字正腔圆,手拿讲解稿,侃侃而谈。从各个传说,习俗来源,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符号”。

品味“共此食”,小苹果带来了各个节日最具代表性的节令食品:清明青团、端午粽子、中秋月饼、重阳花糕,品尝着这“舌尖上的节日”,更激发了同学们对传统节日文化的热爱。

学习“共此诗”,优美的诗词朗朗上口,小观众们听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认真做着笔记,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底蕴。

每个节日的感情基调是不同的,如清明缅怀,端午追忆,中秋团圆,重阳敬老……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将中国文明的经典内容铭刻在时间轴上,被世代传承。让我们珍视祖辈留下的文化遗产,共同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更好守护传统文化的根和魂。

念祖先之恩德--清明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夏历春分后十五日,现国家固定为阳历4月5日

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扫墓、踏青、荡秋千、蹴鞠等

《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起初只是代表节气,随着历史变迁,清明节在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古代寒食节风俗与上巳节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及离世亲人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并伴以踏青、植树等活动,节日体现饮水思源、凝聚族群、迎春健身及关爱自然的意义。

感先贤之圣德--端午

“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农历五月初五

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龙节、正阳节、天中节等

赛龙舟,吃粽子,挂菖蒲艾草、喝雄黄酒,栓五色丝线等

《渔家傲》宋·欧阳修“五色新丝缠角粽,菖蒲酒美清尊共。”

端午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最初是夏季驱离瘟神和祭龙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等说法。“端午节”为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报四时之恩赐--中秋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农历八月十五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

拜月、吃月饼

《水调歌头》宋·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中秋节源自于人们对月亮的崇拜。古人经长期观察认为,月亮的运行同农业生产和季节变化有很大关系,因此祭月就成了祈祷国家长治久安的一项重要祭祀活动。北魏、隋唐以来,历代都有秋分祭月的礼仪。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在祭月拜月的同时,又出现了赏月的习俗。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团结、团圆、庆丰收是中秋节的主题,因此,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人们祭月、赏月、拜月,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由家人团聚,达到社会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孝亲人之大恩--重阳

“重阳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农历九月初九

重九节、踏秋节

登高、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吃重阳糕等。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俗称“登高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年我国把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主题。

  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同时,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人们喜欢佩戴茱萸以辟邪求吉。

Tomb-SweepingDay

清明节

一场学习盛宴

一曲畅谈之歌

一次内涵滋养

—扎根立魂·中国传统节日—

图片编辑:叶恭辰妈妈

文字编辑:胡语菡妈妈

审核编辑:郑予昕妈妈

美篇制作:王梓烁妈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7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