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东中学食有粽,事有终,端午安康
端 午 DRAGONBOAT FESTIVAL 粽 又是一年粽叶飘香时。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又称端阳节。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传统的中国端午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之所以能够绵延千年传承至今,相信每一个端午元素都为这节日传统民俗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富有神话色彩的悲壮传说、留香的艾草、江边蓄势待发的龙舟、香甜的粽子...... 岁岁端午,今又端午 端午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多年历史,古时“端”与“初”同义,“五”与“午”相通,五月为午月,故初五作端午。因为有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史说绝唱,端午节又凭添了人文情怀和深邃诗意。 每一个特殊的日子,都有它精美的意义和来历,在这样的感知里,把美好的回忆凝聚,把精彩的故事与诗意升华。粽子香,饮雄黄。艾叶香,插满堂。桃枝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民俗活动 端午节是中国民间十分盛行的民俗大节,过端午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惯。赛龙舟(隐寓苍龙)与食粽(拜神祭祖贡品)是端午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赛龙舟 赛龙舟南方比较盛行,北方的水比较少。这个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有人认为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身体。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吃粽子 吃粽子也能看出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南方大都吃肉粽,北方大都吃枣粽,谐音为“早中”。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现在也有家长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 香囊内一般装有朱砂、雄黄、香药,不仅有驱蚊虫的作用,传说也有避邪驱瘟之意,并且也很美观。一般挂在蚊帐的两侧,小孩的手腕、或脚踝、或佩戴在颈部。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时值仲夏,是皮肤病多发季节。人们在端午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虽说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很有医学依据,这些活动也反映了老祖宗的聪明才智。 拴五色丝线 中国古代以五色为吉祥色,所以端午节除了做香囊外,还会编五彩绳,系指孩子的手腕、脚腕。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据说有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点雄黄酒 说到雄黄酒,很多会想到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是的,雄黄酒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可以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 端午安康 为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让广大学生更好地了解、认同和喜爱我们的传统节日,主动探索传统节日中蕴涵的文化内核。旭东中学举办了“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 本次手抄报活动,各班同学踊跃参与,有的同学着重介绍端午节由来,有的同学着重分享端午节诗句,题材新颖,内容丰富,学生们亲自编排、设计、绘制,加深了对端午节的认识,增强了对我国传统节日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希望通过这样有意义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培养新时代炎黄子孙的民族情结,让祖国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代代相传。 其实端午节习俗的真正意义 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是对家庭团圆的期待 一个电话 一声问候 是对亲情的慰藉 是对光阴的珍惜 扫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8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新手养好盆栽多肉的几个秘诀,选些好养的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