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但以腰背部为多见。患者感染病毒后,往往短时间内无症状,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的神经元中,在机体免疫功能减退时才引起发病,如感染、肿瘤、外伤、疲劳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等。本病好发于三叉神经、椎神经、肋间神经和腰底神经的分布区,初起时患部往往有瘙痒、灼热或痛的感觉,有时有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不振等前驱期症状,随后有不规则的红斑、斑丘疹出现,疹群之间皮肤正常。有些患者皮损完全消退后,仍可留有神经痛,多数患者在发病期间疼痛明显,少数患者可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痒感。中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多因情志内伤、肝郁气滞、日久化火而致肝胆火盛、外受毒邪而发。中医学属“缠腰火丹”“缠腰龙”“蜘蛛疮"范畴。   方一雄黄白矾膏   :雄黄10克,白矾10克,乳香5克,没药5克,冰片少许,生石灰水50毫升,香油50毫升。   :将雄黄、白矾、乳香、没药共研极细末,入冰片末混匀,加入生石灰水和香油,搅拌均匀成膏状,外涂患处,不需包扎,每日2~3次,一般1次止痛,2~3次可愈。   :清热燥湿,解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湿热毒邪蕴结肌肤者。   方二虎杖板蓝根汤   :虎杖15克,板蓝根20克,牡丹皮、赤芍各13克,蝉蜕10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清热凉血,清热解毒;主治带状疱疹。   :发热者,加葛根10~15克,黄芩3~10克;继发细菌感染者,加金银花6~15克,连翘6~15克。   :治疗13例全部痊愈。其中疗程3天者8例,5天者4例,因继发细菌感染疗程9天者1例。   方三雄黄洗剂   :雄黄20克,明矾20克,大黄30克,黄柏30克,侧柏叶30克,冰片5克。   :除雄黄、冰片外,将其余药物加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文火煎30分钟,煎至毫升左右滤出,加入雄黄、冰片粉末,充分混勻后,以不烫手为度。用纱布或脱脂棉沾药液洗患处,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药液洗后保留,下次加温再用。5天为1个疗程。   :清热解毒止痛,主治带状疱疹,症见发疹前,局部均感皮肤灼热及刺痛,不久皮痛处出现红斑,继则出现成簇水疱,局部剧烈疼痛。   :用此方治疗带状疱疹30例,其中1~2个疗程痊愈者23例,3个疗程痊愈者6例。一般外洗后,次日疼痛明显减轻,夜能安眠;大部分冲洗后,2~3天皮疹停止发展,水疱大都干涸,皮损逐渐消失。   方四马齿苋合剂   :马齿苋60克,大青叶15克,蒲公英15克   :先将上药用水浸泡30分钟,再煎煮3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煎出的药液混合。每日1剂,早晚各服1次。   :清肝火,利湿热,主治带状疱疹   :用此方共治疗观察带状疱疹例,治疗结果1~10天内,大部分结痂脱落,疼痛消失占例,平均治愈日数为5.3天;10天以上治愈者19例。本方用药简单,在缩短疗程、减轻疼痛方面有较好的作用。   方五雄黄蜈蚣膏   :雄黄9克,蜈蚣3条(瓦焙)   :分别研为细末,混合均匀,香油调涂患处,每日3次   :清火解毒,主治带状疱疹   :洪某,女,68岁,右肋至背部起带状红色而高出皮肤之如粟粒大小密集的丘疹,火燎样疼痛,伴发热,体温39.8°C,咽轻度充血,曾用青霉素5次而不效。给以雄黄蜈蚣膏治疗,涂1次痛止,3次而体温降,1天后疹即消大半,2天后基本病愈。   方六紫花公英汤(董建华)   :金银花、连翘、车前子(包煎)、萆薢、晚蚕砂(包煎)、紫花地丁、蒲公英、丹参、炒酸枣仁、瓦楞子各10克,生甘草3克。   :水煎,去渣取汁,分2次温服,每日1剂   :清热化湿,解毒通络,主治带状疮疹湿毒外发,内蕴血分,症见左胸胁灼痛、瘙痒、夜不成寐、皮损处充血糜烂、局部有疤疹、沿左胸胁呈带状分布、食少、精神不安,舌红,苔黄厚,脉弦数。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偏方等仅供专业中医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分享,文章、图片、视频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荨麻疹效验良方及民间偏方干燥综合征临床验案精选一般医生不敢用的精神分裂症效验方抑郁症效验良方失眠症效验单方接触性皮炎验方,偏方大全

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欢迎把我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92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