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黄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两纯金可锤成万分之一毫米厚、面积为16.2平方米的金箔。即一克黄金可以打制成约0.5平方米的纯金箔,厚度为0.12μm。

在中国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品,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南京是中国金箔的发源地。如今南京是世界最大的金箔生产中心。

金箔医用、药用价值由来已久。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食金,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服之神仙。尤以箔入丸散服,破冷气,除风”。梁﹒陶弘景《名药列录》:金箔可以“镇精神、坚骨髓,通利五脏邪气”。唐﹒甄权《药性本草》:金箔可以“疗小儿惊伤,五脏惊病失志、镇心安魂魄”。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箔可以“疗惊痫风热肝胆之病”。清.黄宫肃《本草求真》:“金箔可以除邪杀毒、解热驱烦、安魂定魄、养心和血”。在现代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金箔仍作为入药的配方,成为海内外抢手的“金丹神药”,如我国著名的中成药的“安宫牛黄丸”、“金箔镇心丸”、“金箔散”等名贵中成药等均采用金箔入药配方或用金箔包裹。在我国民间,也有用金箔为小儿压惊的偏方。在现代外科手术上,金箔用于烧伤皮肤的冶疗及外科缝合手术。

金箔镇心而安魂魄金箔质重镇降,能镇定心神,安定魂魄。本品味辛苦性平,归心、肝经。功能镇心安神,解毒,用治心肝实热及惊吓所致神魂不安,惊痫,癫狂,心悸及疮毒。倘是虚证,应该用补养药,单用金箔重镇,则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黄金性质稳定,永久不变色、抗氧化、防潮湿、耐腐蚀、防变霉、防虫咬、防辐射,用黄金制成的金箔具有广泛的用途。能够锁住药物的成分不被挥发,保证药效,延长药物的有效期,防止药物潮解、抗氧化等等。

1.辛苦,平。

①《本草汇言》:“味辛,气寒,有毒。”②《本经逢原》:“无毒。”③《本草求真》:“辛,平。”

2.入心、肝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②《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0.9~1.5g煎服,或人丸、散。一般多作丸药挂衣。外用:研末敷。阳虚气陷、下利清冷者忌服。1.金箔镇心丸(《沈氏尊生书》)治癫痫惊悸,怔忡气郁,一切痰火之疾。西珀、天竺黄、朱砂各15g,胆星30g,牛黄、雄黄、珍珠各6g,麝香1.5g。蜜丸,每30g作30丸,金箔为衣,薄荷汤下1丸。

2.金箔散(《补要袖珍小儿方论》)治耳脓水。白矾、胭脂各15g,金箔7片。同研细末,掺在耳内。

3.安宫牛黄丸外层包裹的金箔纸,本身也是组方的一种药材,是需要跟药丸同时服用,中医认为金箔有清热镇静和坠痰的作用,可以提升安宫牛黄丸的解毒、镇心作用。另外安宫牛黄丸表面包裹一层金箔,还可以起到保护药物的作用,使药物有效成分不容易挥发、潮解或氧化,延长安宫牛黄丸的保持时间,让药物更加稳定。

安宫牛黄丸外面包裹的金箔是非常薄的,剂量很小,在国际标准内可以用作食品添加剂,是安全、无毒的,因此不用担心它的毒性。

金箔又名金薄,为用黄金锤成的纸状薄片。自然金又名生金,通常分为脉金(山金)和砂金两种,脉金产于石英脉中,砂金产于冲积层中。传统工艺制作金箔,是以含金量为99.99%的金条为主要原料,经化涤、锤打、切箔等十多道工序的特殊加工,使其呈现色泽金黄,光亮柔软,轻如鸿毛,薄如蝉翼,厚度不足0.12微米。

青医药苑

感谢您阅读,谢谢您认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93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