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玩又逢一年端午日,这些老昆明习俗你
DRAGONBOAT FESTIVAL 端 / 午 / 安 / 康 《浣溪沙·端午》 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DUAN WU 端 午 简 介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天中节等,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节日源于自然天象崇拜。 仲夏时节,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处于全年最“正中”之位,方乃“端午”。其起源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内容,文化内涵深邃丰厚,在传承发展中还杂糅了多种民俗,活动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演化千年不可割舍的人文印记。 端 午 起 源 端午节历史悠久,故来历起源传说也众多,大致有以下诸说: 1. 纪念屈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于端午日,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以致以后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风俗。 2. 龙图腾崇拜活动 古百越民族以龙为图腾,以示他们“龙子”之身分,而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则与“龙”相近,其中粽子投入江河水里是祭祀龙神,竞渡用的则是龙舟。 故闻一多先生认为端午节是古百越族举行龙图腾崇拜活动的节日。 端 午 习 俗 端午是一个传统而重要的节日,节日风俗也十分多样,但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昆明的地方习俗独有特点。 1 吃粽子 端午食粽,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习俗,而老昆明过端午节,自然少不了讲究一个“吃”。 过去老昆明,每家都会自己包清水粽,没有任何内馅,折粽叶、装糯米、裹紧扎绳,动作一气呵成,晶莹饱满的糯米粒莹润光泽,簇成一个小小的三角形,只容纳万物之始的底色,乃清水粽引以为傲的资本。 粽子不仅能蒸了吃、煮了吃、切成片用香油煎黄,炸香蘸白糖下酒吃等等,吃法可谓多种多样,用大人们的话说,再穷也要有粽子应应节气,给娃娃吃顿饱饭,添添节日的喜气。 当然昆明人的端午吃的有很多:粽子、雄黄酒、煮大蒜、煮芽豆、咸鸭蛋、鲜花饼、火烧、芙蓉糕、萨其马等,端午节吃顿大餐很有必要~ 2 划龙舟 划龙舟历史悠久,自古流传。相传屈原投江后,百姓纷纷划着龙舟去营救他,还往江里扔粽子,希望江里的鱼虾不要吃他,演化至今划龙舟已成为中国民间传统水上体育娱乐项目。 而昆明端午节的划龙舟也有着强烈的本土特色。过去的老昆明过端午节会在盘龙江、滇池赛龙舟,艘艘舟楫在烟波浩渺的滇池中疾驶,许多市民赶来围观,在岸边呐喊助威。 有清人朱绂的诗为证:“两岸人声笑不休,满河箫鼓赛龙舟。日斜画舫归何处,撑过西山古渡头。”你争我赶,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一条龙舟,承载着历史与文化,划过了千年时光,展示着中华传统文化的风采,展示着昆明人的精神风貌。如今,龙舟竞渡的场景虽已不再,但往昔情景却成为了老昆明的记忆之一,成为端午时节里的念想。 3 挂艾草、戴装饰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布置可驱邪祛病的花草,来源亦久,相传很久以前,天帝的使臣下凡告知大家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过瘟灾,人们平安得救了,便世代相传,习以为俗。 菖蒲、艾蒿都会产生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虽然是一个习俗,但它也反映了几千年前已形成了驱蚊虫、防疾病的理念与思想,使艾草这个不起眼的中草药与中国人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成为端午节的活动重要内容之一。 端午节这天,小娃娃的脸上耳上还会擦上雄黄粉、手上拴着七色线、衣服上缝着用布做的吉祥青蛙等,说这样的话蛇就不敢来咬了。 长辈还会用筷子蘸点雄黄酒给孩子品尝,说是开酒晕、可以驱魔辟邪,展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与期待。 点 击 请 你 吃 粽 子 “端午临中夏,时清人复长” 除了以上提到的外,在昆明过端午节还有沐浴打扫、戴五色绳、卖菱角花等习俗。但不论是怎样的外在表现形式,都寄托着老百姓对生活幸福的向往。 端午节来临,小编祝每一位读者端午安康! 愿大家幸福甜蜜,惬意顺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9415.html
- 上一篇文章: 江苏娇妻一女侍7夫,狗血细节震惊全网没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