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朱厚熜,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其父是兴献王朱佑杬,是明宪宗第四子,母亲是蒋氏,是北京中兵马指挥使蒋斅的女儿。公元年,明武宗周厚照驾崩,因其膝下无子,皇位便由堂弟朱厚熜继承。同年,朱厚熜设年号嘉靖,后世称其“嘉靖皇帝”。

如果问,谁是封建朝代史上行事最为独特的皇帝?那么,这个人自然非嘉靖皇帝莫属。他是一位头脑十分精明的帝王,执政期间,勤于政事,整顿纲纪,轻徭薄赋,待民如子,开创了“嘉靖中兴”的盛世。可以说,是嘉靖帝为隆庆新政与张居正改革、嘉隆万大改革奠定了基础。

甚至,有记载,嘉靖帝在用人上,嘉靖帝“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态度变化很大,对于权力把握很强,对于文官集团控制也很强。不过,到了嘉靖帝执政后期,逐渐疏于政务,沉于道学,鲜少上朝。尽管如此,嘉靖帝依旧牢牢控制着国家权力,幕后专政。

后世谈起嘉靖皇帝,无非就是三件要事“大礼议”、“壬寅宫变”、“戚继光抗倭”。影视剧在涉及到此类题材时,经常会对嘉靖皇帝进行丑化歪曲,呈现出其昏庸无能的形象。其实,在真实历史中,嘉靖皇帝是一位大有作为的君主。

关于嘉靖皇帝的身世,他家中共有兄弟姐妹四人,嘉靖帝年龄最小。不过,嘉靖帝并未见过自己的哥哥,其兄在出生五天后早夭。他的大姐在四岁时,因病去世;而二姐在十岁时,亦患病离世。那一年,嘉靖帝仅有六岁。

一门四子,三人早夭,最后,仅剩嘉靖一人存活,这未免有些命运弄人。在古时,政府并不会对生育率进行控制,家中多子向来被作为福运的象征。出生率高涨背后,伴随的是死亡率居高不下。众所周知,古代无论是生活水平还是医疗水平,都相对滞后。通常在今天看来是不值一提的小病,放在古代却能轻易夺去人们的性命。

不过,一门四子,三人早夭,这种病亡率,已经远超当时的平均概率。显然,在其背后,还有着更深缘由值得探究。这里有两个因素:

第一,为何嘉靖一门患病率如此之高?

第二,为何嘉靖一门病亡率如此之高?

前者一般与生活水平有关,后者,则取决于当时的医疗水平。如果说,此事发生在普通百姓身上,倒也可以理解,但是,作为一个藩王府,各方面条件优越,却在数年内相继离世三位子女,那就只有两个原因:

其一、该家族身体基因较差,疾病或由遗传而来。

其二、当时,嘉靖帝一家搬至湖广安陆州居住,或许出于水土不服,导致三个子女病亡。

嘉靖帝十三岁时,其父病逝。自此,仅剩母亲蒋氏与其相依为命。或许有人疑问,家族内病亡率这么高,为何嘉靖帝没事呢,他的身体又是怎样的呢?

根据各方文献记载,嘉靖帝的身体状况同样不容乐观。自幼年起,他就是体弱多病的典型,家中父母一度认为他难以存活。然而,就是这样,嘉靖帝亦然倔强的存活长大,并选择来到北京,在这里开启了他全新的人生阶段。

当上皇帝,对于嘉靖帝来说,可谓是利弊参半。我们仅从弊端来说,本来嘉靖帝身体就十分虚弱,平常唯有依靠补食静养方能强身。可是,成为皇帝后,面对着后宫佳丽三千的诱惑,嘉靖帝年少气盛,难免又沉浸其中,造成对身体的二次损耗。

皇帝,作为封建时代权力最大的人,可谓是呼风唤雨般的存在。后宫属于皇帝的游乐园,这里佳丽云集、争奇斗艳,恐怕每一位正常男人,都难以心神笃定。而皇帝在这里,却可以为所欲为,一定程度上讲,这里的每一位女人都可供皇帝支配。

如此诱惑下,年仅十五岁的嘉靖皇帝又怎能抵抗?

朝内有臣子考虑到这点,曾劝诫嘉靖帝少近女色,专注国事。然而,独掌皇权的嘉靖帝又怎会受制于臣,自然不会采纳这个建议。于是,朝中的大臣又想方设法,帮助嘉靖帝强身健体。虽然他很乐意接受强身的诉求,但是,选择的强身方式比较另类,平常我们所认为的就是五禽戏、武术之类的健身体操,可是,嘉靖帝却十分青睐房中术、不老药。

如此可知,嘉靖帝身体又怎能撑得下去呢?

随着长期服用含有毒素的丹药(砒霜,水银,雄黄,朱砂等等),自此,嘉靖帝身体愈来愈差,最终,在公元年初,崩于乾清宫,终年60岁。对于历史上的许多皇帝来说,60岁已经算是长寿的年龄,嘉靖帝在体弱多病的状态下,能够存活至此,确实有着一定福运。

不过,若是他晚年未痴迷于长老不老,想必还能再多活数年。

因为,道士曾对嘉靖帝说过“二龙不能相见”的一句话,之后,他连太子裕王朱载垕与另一子都不敢相见,长期隔绝,父子之情有若虚无。嘉靖帝驾崩后,裕王朱载垕继位,年号“隆庆”。奉先帝世宗皇帝遗诏,“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

自此,以海瑞为代表,赦免了所有谏言诸臣,也就是从这一刻起,揭开了长达十八年隆万大改革的序幕。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1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