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临床药学部

丁浩李智平

说起“祛火药”,您是否会马上想到牛黄解毒片?遇上牙龈肿痛、口舌生疮、便秘等“上火”的症状,牛黄解毒片好像都可以“解毒”,是不少家庭必备的“明星药”。

但是今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修订伤科接骨片、稳心制剂和牛黄解毒制剂说明书的公告》,要求修订牛黄解毒片和胶囊等的说明书,明确禁用于孕妇、哺乳期妇女、婴幼儿。一款解毒药,怎么会变禁用呢?今天就让我们来认识一下既熟悉又陌生的牛黄解毒片。

前身前世

它的前身——牛黄解毒丸,是清热解毒的名方,见于元代《咽喉脉证通论》,著者佚名,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牛黄解毒片由丸剂改制而成,成分有:人工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也有六十余年历史,因疗效好,用途广,成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中成药之一。

道光版重刻《咽喉脉证通论》

今生今世

而此次国家药监局的说明书修订要求增加了详细不良反应、注意事项,提到了:

“本品含雄黄,不可超剂量或长期服用。有连续用药半年以上出现砷中毒的报告。”

“不宜与含雄黄的其他药品同时服用。”

“儿童用药尚无安全性研究资料。婴幼儿禁用。”

也就是说:儿童服用此药安全性不明确,不满3周岁的儿童(婴幼儿)不可服用此药。

雄黄的秘密

我们来看看其中的雄黄,为何被“点名”。雄黄经矿物采挖后去除杂质制得,被认为有“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的功效,民间在端午节有喝雄黄酒辟邪的传统。《中国药典》明确提醒,雄黄“内服宜慎,不可久用,孕妇禁用”。

雄黄主成分为二硫化二砷(或四硫化四砷)。年瑞典食品管理机构认为某款牛黄解毒片的砷含量“极高”。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牛黄解毒片,每片含雄黄0.05克,如长期服用或擅加剂量,可能导致砷蓄积中毒。注意:服用含有雄黄的药物,如出现皮疹、剧烈瘙痒、发热、哮喘、胸闷、心悸、腹泻等“砷蓄积中毒”症状,要及时就医。

砒霜与良药

古人云:雄黄见火如砒霜,雄黄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会氧化生成三氧化二砷,即砒霜。砒霜有剧毒,小说中潘金莲毒杀武大郎,包法利夫人自杀,现实里拿破仑,光绪皇帝皆倒于此物之下。但砒霜也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注意:雄黄不等于砒霜,在雄黄炮制过程中,会将砒霜去除;但长期或超量服用,还是需警惕砷蓄积中毒。

另外,从中药角度看,牛黄解毒片的药性比较寒凉,可能易引起儿童和老人脾胃不适。

俗话说“大黄救命,人参杀人”。总之,药物的使用非常有讲究,切不可随意服用。

药师再次提醒您:孕妇、哺乳期的妇女、不满3周岁的儿童不可服用牛黄解毒片或牛黄解毒胶囊。

点击查看往期复旦儿科药学科普链接?:

儿药二代演绎儿童健康小故事,轻松解析合理用药大道理

儿童用药的禁忌,你知道吗?

儿童感冒与肺炎用药的常见误区

儿童常见发热、咳嗽,家长如何选OTC救急?

流感≠普通感冒,但愿宝贝别中招!

小儿哮喘及用药简介

儿童雾化治疗知多少

丁浩李智平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中国白癜风专家
中国白癜风专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3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