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了一天,抱歉!学校要举行校庆,休息时间都在彩排,接下来要停更一周,感谢大家的耐心等待。??

READY?GO

这是世界各国的国旗,你发现什么颜色使用得最少吗???

▲这里只选取了部分,可以去自行搜索全世界国旗。

全世界的国旗几乎把各个颜色都用尽了,却很难发现紫色的踪影。

紫色惨遭嫌弃?

国旗为什么没有紫色?别问,问就是穷。

古代东西方,紫色都是一种尊贵的颜色。

物以稀为贵,在年可以量产紫色染料之前,根本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负担得起在国旗上大面积的使用紫色。

中国盛行用根部含有紫色素的紫草来提取紫色。??

▲基本方法:将紫草根碾碎并兑入酒精,以60度高温熬煮,使紫色素溶解于溶液,过滤残渣,得到紫色染料。

但紫色素在高温环境中极易分解,很难提取到纯正的紫色。染一件正紫色的布料,必须得经过多次重复染色,工作量非常大。

《韩非子》:齐桓公好服紫,一国尽服紫。当是时也,五素(白绢)不得一紫。桓公患之,谓管仲曰:「寡人好服紫,紫贵甚,一国百姓好服紫不已,寡人奈何?」管仲曰:「君欲止之,何不试勿衣紫也。谓左右曰:「吾甚恶紫之臭(xiù气味)。」?于是左右适有衣紫而进者,公必曰:「少却,吾恶紫臭。」公曰:「诺」。于是日,郎中(官名,侍卫近臣)莫衣紫;其明日,国中莫衣紫;三日,境内莫衣紫也。

刘老师灵魂翻译:齐桓公喜欢穿紫色,带起紫色潮流。但五匹白绢也换不到一匹紫布。于是在管仲建议下,齐桓公看到穿紫衣的人就说:「嗦开!嗦开!我非常厌恶紫色衣服的气味。」于是大家都不穿了。

由此说明几点:1.紫色很贵。2.紫草能够全国流行,说明很可能有了人工栽培技术。3.齐桓公说非常讨厌紫草的味道,说明真的不咋好闻。

欧洲人主要是从两种动物身上提取紫色素:蜗牛和骨螺,提取的难度大且收益非常微小。

▲先把海蜗牛加盐浸泡十天,只左右的蜗牛只能提取出一盎司(≈28.3克)的紫色染料。

蜗牛差点灭绝……

骨螺是一种海螺,骨螺的腺体分泌物在遇到光照后会变成紫色。??

▲为了能反复利用同一只骨螺,人们通过不断的挤捏刺激其鳃下腺来获取紫色黏液,直到被生生挤死不再具有价值。

大概1只骨螺才能生产出1.4克,克要用到约只骨螺。

所以紫色的难得和尊贵就不言而喻了。在西班牙,通常把出身高贵的名门望族称为Borninthepurple(生于紫色)。

▲东罗马帝国的查士丁尼一世

为了让紫色更艳丽且不易脱色,方法是将腐烂的骨螺和木灰搅拌,再浸泡到尿液中。

普林尼的《博物志》记载:染色海贝提取分泌物的方法是将贝内的筋肉和内脏取出,加盐淹泡三天,用蒸气加热法,剥落鳃下腺内的分泌物。

染色法是:从贝中提取腺,加入盐和水,加热十天,清除表面的浮垢,并通过加人尿来调节色彩的深浅等。

罗马帝国在年颁布敕令,禁止贝紫染色的商业和民间行为,将其确定为国家控制的产品,所以称为「帝王紫」。

▲制作出来的布非常有味道!据说是挥之不去的海腥味+尿馊味…

所以当时穿这种紫色的人,我只能说,这是金钱的味道。

年,年仅18岁的威廉·珀金在一次研究奎宁的实验中,无意间发现了化学染料苯胺紫。紫色走下神坛。

而年以后成立的国家,普遍认为紫色与极端王权、宗教有很深刻的联系,因此在设计国旗时通常不会大面积采用紫色。

象征自由的蓝色、勇敢的红色、和平的白色等更受青睐,中东、非洲等沙漠地区则更偏爱绿色。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赤橙黄绿青蓝紫这些再寻常不过的颜色,在古代,受限于工业水平,画家们想弄到,是非常不容易的。

古代中国颜料主要分为:来自矿物的石色和来自植物的水色。??

水色中的很多颜料是中药材,如藤黄、槐花、苏木。??

▲很多颜料在当时要去药店购买。

矿色就更麻烦了!

为了弄到想要的颜色,好「色」之徒们不仅要跋山涉水、还要懂地质学、植物学、化学等知识。

《历代名画记》中标注了各种颜色的分布:「武陵水井之丹,磨嵯之沙,越巂之空青,蔚之曾青,武昌之扁青,蜀郡之铅华,始兴之解锡,研炼澄汰深浅轻重精粗。林邑昆仑之黄,南海之蚁铆。云中之鹿胶,吴中之鳔胶,东阿之牛胶,漆姑汁炼煎,并为重采,郁而用之。」

红色矿物染料主要来自于朱砂。??

古代把绘画称为「丹青」,丹指朱砂,青指青雘(huò),是两种可作颜料的矿物。

红色的染料获得相对比较容易,所以早期的壁画中,红色是用得最多、面积最大的颜色之一。

后来出现了鲜艳的胭脂红,不仅用来画画、做口红(审美·美妆篇提到),星巴克也曾把它作为饮料色素。

胭脂红,这个叫法是非常美了。

▲胭脂红是来自于美洲仙人掌上的一种寄生虫。(再说一次,不要去搜图片,密恐!)

不然你会脑补,它出现在你的口红里,你颜值满分的饮料里。

星巴克还因此被一群素食主义者告上法庭,原因是无意中吃了「虫类尸体」而破了荤戒。

黄色矿物染料比较有名的是雌黄。

古代的纸与雌黄颜色相近,写错后就用雌黄涂抹、再改写。雌黄就是古代版涂改液。所以人们常用「信口雌黄」来比喻不顾事实、胡说八道。

《梦溪笔谈》:「新书净本有误书处,以雌黄涂之……唯雌黄一漫则灭,仍久而不脱。」

雌黄的主要成分是三硫化二砷,有剧毒。和雄黄是共生矿物,两者被戏称为「矿物鸳鸯」。

雄黄我曾在端午小知识(??可戳链接查看)中讲过。

古人的毒涂改液可比现在带劲多了……

青色矿物染料的使用,最有名是这幅千古名画??

▲《千里江山图》中的蓝和绿。蓝色是石青,取自蓝铜矿;绿色是石绿,取自孔雀石;他们两种矿石经常共生,碱性铜碳酸盐矿。

因为《千里江山图》的寓意是江山永固,颜色要求千年不褪色,所以必须用最好的矿物颜料。

《国家宝藏》曾经说过,等级最高的宝石用来作画,次等的、边角料用来做饰品。

兵马俑涂的都是钱??

在西方人眼中,有一种蓝色完虐普鲁士蓝、景泰蓝、靛蓝。

它就是圣母蓝!??

我们今天叫他群青。

▲圣母蓝产自于阿富汗东北矿区的青金石,在欧洲的价格是同等重量黄金的五倍。由于昂贵,所以都是出现在圣母的长袍上。

那么有原材料就行了吗?

有原料你也不一定做出颜料,颜料的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很多还秘而不宣。

《红楼梦》中宝钗介绍颜料制作的准备工作:

「这些青绿颜色,并泥金泥银。也得他们配去。你们也得另拢上风炉子,准备化胶、出胶、洗笔,还得一个粉油大案,铺上毡子。」

颜料清单:「箭头朱四两、南赫四两、石黄四两、石青四两、石绿四两、管黄四两、广花八两、蛤粉四匣、胭脂十片、大赤飞金二百贴、青金二百贴、广匀胶四两、净矾四两……,咱们淘澄飞跌着。」

然后还为惜春开了一个装备清单:「细绢罗四个、粗罗二个,担笔四支、大小乳钵四个、大粗碗二十个、五寸碟十个、风炉两个、砂锅大小四个、新瓷罐二口、新水桶四个、布袋四条、生姜二两、酱半斤」。

大家请看敦煌壁画的颜料制作视频??

西方有的颜料制作就很奇葩重口了。

法国皇家挂毯的茜草红,很小清新的名字。凡尔赛宫中铺满了这种地毯。

茜草红是这样诞生的??

罗伯特·钱锡纳在《茜草红:奢侈与贸易的历史》中写道,提取这种红的步骤大致是:「先把织物煮沸,然后用牛粪和腐臭的蓖麻油进行媒染,再过三遍油。然后要用碱水泡四次,洗净、揉搓,用鞣料和白矾处理,再最后清洁一遍。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后,织物呈现不同程度的白灰色,这时再用茜草染色,并加入各种染剂,其中最奇怪的当属牛血。」

主料:植物茜草根。辅料:明矾、牛粪、腐臭的蓖麻油、牛血等。

▲美国作家霍桑在《红字》中,曾暗示性地提及这种染色方式,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胸前的红字带有血腥味。

这是美得发紫的名画《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油画中的黄色,来自于母牛的尿液。

制作方法是:让牛吃芒果叶,然后把排泄物提炼出来,就是这种黄色了。

因为制作方法来自于印度,因此也叫印度黄。印度人一般将这种颜料制作成高尔夫球大小进行出售。

▲因为牛是不能消化叶子的,所以20世纪被印度政府禁止了。

▲是不是每次看到绿色都觉得自己仿佛被治愈。在法国,绿色和金色象征着皇帝的权威。

莫奈使用的这种绿,叫做舍勒绿,含有砷,是剧毒。

这种颜料曾被用来大面积的涂抹墙壁,可以杀虫,也可以杀拿破仑。??

▲据说是被人偷盗出的拿破仑房间的壁纸。

拿破仑在圣赫勒拿岛居住了五年半的房间涂满了这种绿色。所以很多人猜测拿破仑死于砷中毒与舍勒绿有很大关系。

年,巴黎绿取代了舍勒绿。

▲这种光鲜亮丽的绿色快速成为时尚圈的宠儿,被广泛应用于衣物、壁纸、蜡烛甚至食品的染色中。维多利亚女王将自己一整间休息室涂成了巴黎绿。

但是,巴黎绿仍然是由砷构成的。

这是一副年的插画作品《砷之华尔兹》??

▲这幅画描绘了骷髅身穿含砷礼服跳「死亡之舞」的场景。

可能是绿色给西方人民留下的有毒记忆太深刻。

所以,在动画片中白雪公主吞下的那只女巫的毒苹果,泛着绿色的「毒光」;巫师熬的毒药是绿莹莹的。

▲即使到20世纪,绿色的蜡烛在苏格兰的销量几乎等于卖不出去。

这幅油画使用的主颜料叫木乃伊棕???

▲嗯,就是木乃伊提取的颜色,直到年因木乃伊的短缺而停产。

这个像脏脏包,看上去很好吃的,就是木乃伊??

▲年出版的《颜色大全》中记载:当年的英国皇家艺术学院院长善用「木乃伊棕」上釉,这种颜料来自木乃伊的肉,且「肉质越好颜色越饱满」。

中世纪的欧洲人还把木乃伊做成木乃伊粉,说成是一种治病的魔药,贵族们基本随身携带。

有些医师和商人发明了各种新玩法。

例如将木乃伊磨成粉兑入热巧克力里,能治疗中风和颅内出血,实乃居家旅行头疼脑热必备上品。英国国王查理二世还珍藏了不少用木乃伊头骨浸泡的「国王的琼浆」。在木乃伊粉的用法上还发展出了不同流派,甚至出现了「甜党」,认为木乃伊粉加蜜糖治癫痫,加蜂蜜治肺结核。

为色疯狂!好「色」之徒们是真的不容易。比如:

《蒙娜丽莎》最初完成创作的时候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

▲达芬奇在颜料中加入了牛奶、黄油、鸡蛋。食品原料的添加导致《蒙娜丽莎》经常发霉,画面中的细小黑色颗粒是霉斑。

达芬奇违反油画原则违规操作,没有按照油画颜料特性逐层覆盖颜料,而是随意涂改。

因此导致多层颜料混合在了一起,造成现在这种如同笼罩一层薄雾的朦胧美。

和古人们相对,现在有各种安全、环保、易得颜料的我们,是不是很幸福呢。

所以,每一种颜料,背后都承载着一段独一无二的历史。

这期好像有点偏题,嘿嘿,大家下期见~

查看其它几期







































北京治疗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
治疗白癜风的口服药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