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挂菖蒲雄黄画ldquo王
今日端午,小布向大家道一声“端午安康”!作为中国最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阿拉宁波也有各色各样的习俗。赛龙舟、挂菖蒲、送“端午担”……你都说的上来吗?端午节安康赛龙舟 时至今日,赛龙舟依然是人们纪念端午节最火爆的活动。 宁波是端午节龙舟竞渡发祥地之一,年在鄞县云龙镇甲村石秃头出土的羽人竞渡纹铜钺,证实宁波早在多年前,就存在龙舟竞渡活动。 ▲赛龙舟 挂“端午三友”艾叶、菖蒲、蒜头被称为“端午三友”。 一到端午,不少老宁波就要到附近田野采艾蒿,到河塘拔菖蒲,扎成艾束菖蒲剑挂在自家门楣及窗户上;中午要烧苍术,让中草药的清香气味持续均匀地飘浮在每个角落;有的还在艾旗下面挂一个大蒜头。蒜头象征武器铜锤,与蒲剑、艾旗相配合。有的人家还要在门口贴上打油诗:“五月初五端午节,诸虫百毒门外歇,若要再想钻进来,请等过了重阳节。”同蚊子、苍蝇开玩笑,颇具幽默色彩。 ▲艾草和菖蒲 佩香囊端午接近夏至,是季节转化的时候。蛇、蜈蚣、蝎子等开始活跃,蚊蝇大量滋生,各种疾病高发。家家户户会在门户上插菖蒲、艾草,妇女、儿童会佩戴艾叶、香袋、布虎等驱邪的东西,有的还会用草药煮水浴身,目的在于辟邪攘毒、驱疾防病。 ▲佩戴香囊 雄黄画“王”在宁波,家长喜欢在端午节那天,以小儿额头涂抹雄黄为习俗,意在可驱避毒虫。典型的方法是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王”似虎的额纹,又虎为兽中之王,因以代虎)以镇邪,寓意孩子犹如“百兽之王”老虎一般勇敢向前,又意为辟邪驱鬼,保佑儿童吉祥如意。 ▲涂抹雄黄(来源:宁波文明网) 送“端午担”按照宁波旧俗,有对象的男青年还要在端午挑“端午担”送女方家。 端午担,少者四色,多者八色,黄鱼要成双,一只蹄髈、一只鸡、粽子、荸荠、粉干等等,最重要还有一只头颈涂红的戆大鹅,故也有“呆大”女婿一说。城里未过门的女婿(俗称“毛脚女婿”)也要提包头送节,趁此机会好好拍拍丈母娘的“马屁”,包头六色或八色,用幢箱篮装着酒、烟、黄鱼、火腿……外加时鲜佳果枇杷、桂圆之类。宁波人把这种送礼称作“垫矮凳脚”,意思是要把未来的丈人丈母摆平。按礼节,丈人丈母要把部分“节货”作“回礼货”送还女婿家。如果是新媳妇,回礼中会有雏鸡,寓意“早生贵子”。 ▲挑“端午担” 裹碱水粽老宁波的端午节,很多人都会在家里包粽子。宁波民谣《十二月节气歌》中有“五月白糖揾粽子,六月桥头摇扇子”的说法。但宁波人包粽与别处不同,宁波箬壳粽用的是老黄箬壳(毛竹壳)或用青竹壳,宁波粽子是稠粘适口的碱水糯米粽,包扎成棱角分明的四角枕头形。粽子煮熟后,剥去箬壳后的四角糯米粽,因碱水浸泡的缘故,晶莹剔透犹如田黄石,清香扑鼻,蘸上少许白糖,吃起来又糯又稠。 ▲裹粽子 端午“五黄六白”宁波人的端午舌尖不止于粽子。以宁波老话“忙做忙,勿要忘记五月黄”为例,以前端午,老宁波时兴吃“五黄六白”。即便当下在宁海、余姚及宁波市区,不少家庭也仍保留此食俗。今天晚上9时,央视科教频道将播出《宁波端午传统美食之“五黄六白”》,宁波美食亮相央视11分钟!“五黄六白”分别指什么?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44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这种开紫花的野草,有清热解毒的作用,是痈
- 下一篇文章: 味道记忆中我们小时候的端午节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