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屈原不姓ldquo屈rdqu
节日主题图 由城市美学家(佛山)楊銘斌设计 今日是高考大幕开启的第一天 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端午节 高考学子们 即将把自己的满腹学识倾洒考场 俏佳人也有满满的端午冷知识 要和你一起分享! 你知道 “第一个粽子是用什么包的?” “端午节还有什么其他名字?” “屈原是不是姓屈?” “为什么端午节要带香包呢?” …… 这些冷知识,你都知道吗? 1、第一个粽子使用什么包的?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成“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成“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2、屈原居然不姓“屈”!怎么样?是不是没想到?屈原其实姓芈(发mǐ音),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楚之同姓者也。”楚的国姓就是芈。所以他和芈月是不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 也就是说,“屈”字并不是他的姓,而是氏。姓是族号,而氏则是姓的分支。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所以他叫屈原,不叫芈原。同样与屈原同姓不同氏的历史名人还有“西楚霸王”项羽,他也叫芈羽。 3、粽叶不是棕树的叶子?包粽子当然要用到粽叶,但实际上,我们口中的粽叶并不是指某一种植物的叶子。从全国范围内来讲,粽叶可以是芦苇叶、箬叶以及种类繁多的其他粽叶,如:桂竹叶、月桃叶、芭蕉叶、荷叶、粽巴叶。而我们包粽子多用粽叶芦。 4、带香包最早为了吸汗?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这些随身携带的袋囊,内容物几经变化,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辟虫的雄黄粉,发展成装有香料的香囊,制作也日趋精致,成为端午节特有的民间艺术品。 5、端午节还有几十个别名?虽然中国大部分的传统节日都有别称,但是端午节却是在我国所有传统节日中叫法最多的,多达二十多个,堪称节日别名之最。 6、喝雄黄酒=喝砒霜?现在大家可能都知道了,雄黄酒内服对人体是有害的,这是因为雄黄中含有硫和砷。说到砷,你可能不太熟悉,但砒霜你一定知道。砒霜可是一种最古老的剧毒之一,它常常出现在武侠小说以及古装电视剧中,是各路奸诈小人居家旅行的好伴侣。 那么雄黄酒就一点用都没有了?当然不是,雄黄矾是最好的消毒剂。把它打湿,涂抹在被蚊虫叮咬的皮肤上,一会儿就不痒了~ 7、赛龙舟其实真不是因为屈原很多人可能以为端午节是用来纪念屈原的,人们在江上划船,驱赶那些鱼虾蟹,让它们不要去吃投江的屈原遗体。实际上这真是本末倒置了……是屈原“选择了”端午节这天投江,而不是因为屈原那天投江了,所以才有的端午节。 屈原曾写过《九歌·湘君》,“驾飞龙兮北征,邅吾道兮洞庭”,讲的就是驾龙舟荡于江上,将一些器物(如玉佩)扔到江中纪念某人的诗。据不少专家考证,龙舟竞渡的活动可能早于屈原一千多年,真正的起源是某种原始精神。 温馨提醒停不下来的吃货们 粽子虽好,可也不要吃太多噢! 因为,你会胖! 一个粽子的热量相当于两碗米饭热量 而且糯米的质地黏滞 大量摄入会增加胃肠道的负担 引起消化不良 最后祝大家端午安康! 高考旗开得胜! 本文“节日图”壁纸版权 归城市俏佳人节目组所有 其他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可即联系删除 天津市治疗白癜风医院天津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4501.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吃什么
- 下一篇文章: 靖安中医暑天蚊患不用愁,中药香囊解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