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的绍兴味道,大家尝一尝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说到端午,不能不提到屈原 屈原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也是为官的楷模。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廉洁”一词最早就出现于屈原的作品中。《卜居》云:“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招魂》云:“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而未沬。” 在绍兴,端午节和清明、中秋、春节一样,被视为是一年中最为重要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无论吃喝、穿戴还是出行样样都有讲究。插“艾旗蒲剑”、喝雄黄酒、吃端午粽、戴香囊……让我们一起回忆那些寄予着美好愿景的老习俗吧! 挂艾叶除毒虫 农历五月初五,已跨入夏季,初生的蚊蝇大量繁衍,一些毒虫如毒蛇、蝎子、蜈蚣等开始肆行。为此,绍兴家家户户在这一天,以青艾当旗,剪菖蒲作剑,用柏子、艾绒做熏烟药物,这些东西都有驱逐蚊蝇、毒虫的功效。 “艾旗”、“蒲剑”缚成一束,插在门旁;“烟熏堆”做遍各房间。再用“雄黄白酒”喷洒,之前必须把屋内屋外、地面墙壁都扫除干净。孩童们还把“雄黄白酒”涂在皮肤上,捞沉澱的“雄黄”在额头上号“王”字和擦耳,据说可防毒虫叮咬。 “毛脚女婿”望端午 “望端午”是绍兴传统婚俗中的重要一环,一直沿袭至今。每到端午前夕,绍兴的“毛脚女婿”们就开始活络起来,家中长辈早早就帮“毛脚女婿”准备好了去丈母娘家“望端午”的大件小件,就等着挑了日子上门送去。 在越城区和柯桥区,城市里的“毛脚女婿”端午节上门,一般会为未婚妻家的七大姑八大姨准备一些礼物,比如毛巾、扇子、绿豆糕等,未来丈母娘家就丰盛一点,会至少带上“五黄”中的“三黄”(黄鱼、黄鳝、咸鸭蛋)和粽子等。农村有些考究的人家,还会准备大白鹅作为“望端午”中的大件。 在上虞很多地方,除了各种端午美食,大糕是端午期间新老女婿去女方家里过节的必备礼物。 端午麦草扇 在诸暨的次坞镇,端午节前夕就有许多妇女坐在家门口编织麦草扇。 在诸暨农村,编麦草扇是代代相传的手艺,很多家庭几代人都会编织。在诸暨的婚俗中,每逢端午节,新嫁女儿的娘家就会担着食品、麦草扇去看望女儿,以示父母的爱女之心。他们把这些扇子分送给亲戚四邻,表示自己尊敬、友好、和睦的心意。 中国人的节日总与美食分不开 那么绍兴人在端午节都吃些啥呢? 端午粽 ▲零基础包粽子小窍门 与端午节对应的美食是粽子,端午节吃粽子传说是为祭奠投江的屈原而传承下来的。 吃“五黄” 周作人曾写道:“端午须当吃五黄,枇杷石首得新尝。黄瓜好配黄梅子,更有雄黄烧酒香。”细细品读这首诗,绍兴人熟悉的端午“五黄”——枇杷、黄鱼、黄瓜、黄梅及雄黄酒都囊括其中。而近年来,带“黄”的美食在逐渐发生变化,除了前面提到的“五黄”,绍兴人在端午节还经常会吃咸蛋蛋黄、黄鳝、黄金瓜等。 炸巧果 在诸暨,一道油炸的美食成一家老小的最爱,这就是巧果,诸暨人称之为麦花。诸暨人吃麦花,一开始是为了端午节给新出嫁的女儿“撑门面”,麦花必须做得漂亮,所以诸暨人剪麦花更像在制作艺术品。 吃汤包 吃汤包(即馄饨)为新昌端午节的特殊习俗。端午那天,新昌人虽然也吃粽子,但是很少有人包粽子,只见家家裹起汤包来。 新昌端午吃汤包的原因还得从明代弘治年间,新昌连年大灾,饥民遍野说起。何鉴尚书刚因母丧事在新昌见此情景,奏请圣上开仓赈济。皇上派出钦差在五月五日端午节到新昌察访。何尚书看出了钦差会抓着端午吃粽的把柄而不开仓赈灾,速和县衙县令一同商量下发通知乡里:灾慌年过端午,不吃干来只喝汤,不包粽子吃汤包。 绿豆糕 端午还有吃绿豆糕习俗。绿豆糕中的糕字和高是同音的,高字一般都是好的、积极的、向上的一种象征,也是一种祝福。它形状整齐,图案美观大方,细润紧密,口味清香,能帮助人们清热解毒,保肝益肾。 绿豆糕 DIY 今天小编带来的一款绿豆糕 易操作且超级绵软爽口 一起动手做起来吧 ?END? 信息来源:绍兴接待 图文编辑: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 素材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仅作分享之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48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土荆芥的功效作用龙博探宝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