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床--典故

相传秦朝时,江南的一小村中突然流行一种怪病。患病人全身皮肤长出疙瘩,且奇痒难忍。当地许多名医均束手无策。后来,有位术士说远在东海的一座小岛上,生长有治这种病的药。但岛上遍布毒蛇,草药又常被毒蛇压在身下,采之十分艰难。终于,几名壮丁挺身而出。他们带上雄黄酒登上蛇岛,历尽千辛万苦,仅剩一人背回了两篓草药。村民用这种草的种子煮水洗擦,仅3次病就好了。因为此药多在蛇身下发现,如同蛇的床一般,故起名“蛇床”,其子即称“蛇床子”。

蛇床

产地分布;浙江、安徽。

成熟周期:八月采挖。

形态特征: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茎直立,下部木质化。单叶对生,具短柄。

功效:泻肺降气,下痰止嗽。

释名

又名:蛇粟、蛇米、床、马床、墙蘼、思益、绳毒、枣棘。

李时珍说:蛇虺喜卧于下吃子,所以有蛇床、蛇粟的名字。叶像蘼羌,所以叫墙蘼。

集解

《名医别录》载:蛇床生长在临川谷及田野,五月采实阴干用。

苏颂说:蛇床三月生苗,高二三尺,叶青碎成丛状像蒿枝。每枝上有花头百余,结为同一,像马芹。蛇床四五月开白花,呈伞状。它的子为黄褐色,像黍米,非常轻虚。

李时珍说:蛇床的花像碎米攒成一簇。其子由两片合成,像莳箩子而细小,也有细棱。凡花实像蛇床的有当归、川芎、水芹、本、胡萝卜蛇床子

蛇床根

味苦,性平,无毒。

徐之才说:恶牡丹、贝母、巴豆。伏硫黄。

主妇人阴中肿痛,男子阴痿湿痒,除痹气,利关节,治癫痫恶疮。久服轻身。

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6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