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时节话端午
端午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自古以来端午节便有赛龙舟及食粽等节日活动。自年起,端午节被列为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年5月,国务院将其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普及点知识:到端午节了,有不少朋友可能会发短信、 1.赛龙舟 2.挂黄葛藤 端午节挂黄葛藤却是客家地区的传统习俗。端午节当天,广东梅州客家人便在自家门前挂起黄葛藤,这样的民俗在客家地区延续了千年。在客家人眼中黄葛藤是驱邪之物,与别处将葛藤喻为捆绑鬼怪的“铁链”、“神仙索”不同,其在客家民间传说中与唐末农民起义领袖的黄巢有着紧密联系。 3.吃艾糍 肇庆广宁县的端午节好比“卫生防疫节”,很多习俗都跟卫生息息相关,比方说与端州一样,习惯将艾草、菖蒲悬于门户。有的地方还喝蒲酒,把酒洒在屋外四周,以避蛇蝎。广宁人端午包粽子的同时也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并认为端午节始源于“夏至”,因此广宁民间素有“到五月节才收棉被”之说。 4.吃“灰水粽” 灰水粽是惠州一种传统制法粽子,深受当地人喜爱。灰水粽是由一种名叫蚊惊的植物烧成灰做成灰水制成。用蚊惊制作灰水粽,当地有一个俗语:一升灰一升米。也就是说,一升蚊惊的灰可以浸泡一升糯米来制作灰水粽。要烧一升的蚊惊灰,约要30公斤的蚊惊。可以看出传统灰水粽的制作还是比较繁琐的。煮熟后的灰水粽的米粽颜色呈淡黄色,看起来非常诱人,韧劲十足,清香四溢,让人爱不释口。 5.浸龙舟水 因为龙舟寓意吉祥,同时平日摆在祖宗的祠堂中,因此龙舟滑过的水村民们都认为是“大吉水”,于是另一个习俗应运而生—浸龙舟水。在华南地区,什么都很讲“意头”的广州人每每此时就会全家走到江边洗龙舟水,有小孩的家庭,家长会让孩子小手小脚都“浸浸”龙舟水,祈求小孩子身体健康,快高长大,驱邪避秽。 6.烧艾条 点艾条是端午时惠州不少家庭的传统保留项目。艾条在惠州又被称为“午时香”,按照惠州习俗,以前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在端午节当天正午时分,将艾条放置在家里大门、厨房、阳台等地点燃,辟邪驱虫。艾条里包有锯末、硫黄、艾叶、香料等物。 7.祭河神、抢青 赛龙舟开始前,所有队伍都会焚香点烛、放鞭炮,用一头全烧猪拜祭河神。拜祭完后,参加赛龙舟的人吃烧猪,吃完才放龙舟入水,之后会有一个非常独特的环节--“抢青”。所谓“抢青”,就是把一根挂着一扎树叶的竹竿放在河中央,参赛的队伍各派出一个人去抢。这是一种求吉祥的仪式。 8.打午时水 端午节在惠州还有本地特色,如“打午时水”、“洗龙舟水”等。“打午时水”就是在端午节当天中午12时到井里打水。在惠州老百姓心中,这个时候的水最能辟邪,小孩用“午时水”洗澡能祛除痱子带来健康身体,成年人用这样的水洗澡会带来好运。 9.回娘家 广州旧俗在农历五月初二至初四便有送节之举。年轻“新抱”(媳妇)们,用“全盒”六个或四个,盛以粽子、猪肉、生鸡、鸡蛋、水果、酒等回娘家向长辈贺节。姑娘和儿童们挂香包,挂包以五色丝线编织,一般均为新媳妇所送,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贤良,一方面体现新媳妇的手艺,俗称“新抱手艺”。香包中装有檀香、八角、花椒、琉璜等。 10. 喝午时茶 端午节当天中午,封开当地人会带上箩筐或麻袋,一家大小到野外采摘草药,用草药煮泡“午时茶”。当地人认为端午当天采摘的草药功效最好,喝了“午时茶”能驱除秽气,清热解毒、防病治病。 端午节诗选端阳采撷(宋?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 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 粉俏媳妇把景撷。 乙卯重五诗(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竞渡诗(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浣溪沙(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渔家傲(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 等闲惊破纱窗梦。 五日(选一)(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 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 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 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 可怜江北海西头。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五丝(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宋?文天祥) 人命草头露,荣华风过尔。 唯有烈士心,不随水俱逝。 至今荆楚人,江上年年祭。 不知生者荣,但是死者贵。 策划:广东教育 来源:综合 “广东教育”是广东省教育厅官方 如果您觉得不错,请记得点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781.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药敷肚脐巧治病
- 下一篇文章: 胖东来告诉你端午节应该这样陈列,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