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朵花丨土家族传统节庆文化
你好 土家族 土家族 土家族人自称为毕兹卡(汉语谐音)。“土家族”是汉族对“毕兹卡”的称呼。土家族北支(湖南省湘西州、张家界市,湖北省恩施州、宜昌市,重庆市渝东南,贵州省黔东北)自称“毕兹卡、毕基卡、密基卡等”。南支土家族(仅分布于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境内的几个村落)自称“孟兹”,南支土家语与北部土家语不能通话,现只有泸溪的九百余人使用。 土家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土家语支,也有人认为归入缅彝语支,是藏缅语族内一种十分古老独特的语言。绝大多数人通汉语,如今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聚居区还保留着土家语。没有本民族文字,现时使用年创制的拉丁文字,通用汉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年10月,国家民委通过民族识别,确定土家族为单一民族。 土家族过赶年 在众节日中,以“过赶年”最具特色。建国前黔东北各地区土家族普遍“过赶年”节,现只有部分地区保留这一习俗,但其传说仍普遍流传,此节日在农历腊月二十八日(月大则在二十九日)举行。其来历有两种说法:一说在远古时代,有一支土家人聚居在一个鲜花盛开、果实满枝、野兽成群的山寨里。一天来了官兵,意欲占据其地,激起群愤,揭竿抵抗,与之战斗了三年零六个月。为了击败官军,乃杀猪宰羊,备酒设宴,痛饮一餐,甜睡一觉,提前一天过年。次日过年,官军们见酒肉而争食,喝得酩酊大醉,众人在首领的率领下,冲进敌营,打败官兵,取得胜利,保住家园,为了纪念这个日子,从此,遂提前一天过年。在思南一带,其说大致相同,说祖先为了打仗,争夺黄土坡,便提前一天过年,以便应战,皆以坨坨肉为食;另一传说是,明朝时,由于倭寇侵犯我国东南沿海,王朝令涛广土兵与倭寇对阵,限期于腊月三十日登程,不得违误,为叙离别之情,骨肉团圆,故提前一天过节,赶赴前线,首战告捷,屡立勋功。为了纪念这一吉日便尊为俗。其他诸说,皆相类似,都与战争有关,不同的是地点移到前线,并说为了不让敌人发觉,阗夜起来做饭,不敢点灯。 土家族土地节 土地节,时在二月初二日,俗传为土地生日。古代称“社祭”,社即社神。在长阳,每逢社日,则兴“闹土地会”。但是,这种有一定规模的村社活动到民国年间已经消亡了,仅仅在民间还可见到这种古俗的遗存,即人们多于这一天家家整治酒肉,分散到土地庙上供,敬土地公公、土地婆婆,祈求风调雨顺。此外,无子之家也就此求育。然后,回家享用“牲醪”。此间,往往也有乡邻亲友三五不等,人们俗称“吃春酒”。 土家族射虫日 恩施土家族地区至今保留古老的习俗,射虫,定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的惊蛰节头一天为射虫日。射虫日这天晚上,在田地边用石灰画一把弓箭,意指射杀所有的害虫。蛰是藏伏的意思,指动物在冬天藏伏起来。虫类是种类最多的昆虫类动物,冬天藏伏起来,叫入蛰,春天天气变暖,开始苏醒,这时正是雷雨天气,古人认为是雷声惊醒了它们,因此定了惊蛰这个节气。 虫类苏醒,对农作物的危害大,古代科技不发达,没有好的办法对付它们,幻想用神力和某种利器消灭之,故产生了画弓箭射虫的习俗,意欲把害虫消灭在萌动之中,不让它生殖繁衍,以免损害庄稼,贻误农事。 这种习俗还可能与土家族的祖先巴人的历史有关。南朝范晔著《后汉书西南蛮夷列传》,说到巴人首领廪君务相率部落沿夷水(清江)西迁时,有这样的记述:乃乘土船,从夷水至盐阳,盐水(恩施市有盐水溪,历史上曾设盐水县)有女神,谓廪君曰: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廪君不许,盐神暮辄来取宿,旦即化为虫,与诸虫群飞,掩蔽日光,天地晦冥,积十余日,廪君伺其便,因射杀之,天乃开明,廪君于是君乎夷城(有学者论证在今恩施境内)。虽然此虫非彼虫,但由此可见恩施土家族祖先早有射虫的经历,其间应有一定因果关系。 土家族嫁毛虫节 四月初八日过“嫁毛虫”节,又称“敬婆婆神”。届时,家家用红纸两条,分别写着:“佛生四月八,毛虫今日嫁,嫁出深山外,永世不归家”等字句,交叉成一“*”字,贴在堂屋左侧中柱上面,以为此举可以驱除虫害,四季平安。六月六日为“晒龙袍”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皆与汉族地区相近似。但对重阳节,黔东北土家族较为重视,须打糯米粑粑,推豆腐,祭“家虎”,有“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之说。 土家族牛王节 每年的四月十八日,是土家族的牛王节。这天各地都要举办牛王节歌会,搭起歌台,将牛头像悬挂在歌台中央,以歌颂牛的功德。牛王节十分热闹,各家各户提前一天将牛梳洗干净,喂精饲料,角上系一朵大红花,一早牵着去赶歌会,同时,也借此机会展示自家喂的牛健壮。 牛王节,土家人有两种传说:一是传说在许多年前,牛是天上的神牛中,看到人间日子苦,终日劳作,仍吃不饱,就悄悄盗了仙谷给人间,这事让守谷神发现了,告到玉帝那里,玉帝一气之下将神牛打下凡间,让它跟人一道吃苦受罪。从那以后,牛就陪伴人们耕田了。人们不忘神牛盗仙谷之恩,就将“仙谷”改为“盗谷”,日后又将“盗谷”改为“稻谷”。神牛盗仙谷的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土家人就将这天定为“牛王节”,以各种形式予以庆祝,这便是牛王节的来历。二是传说四月十八日这天,土家人有位祖公,曾得牛王救助,俗语有“人是吃的牛的饭”之说,因此,祭祀牛王有着不忘根本的意蕴。是日,养牛人家,一般都须以猪肉砣和糯米蒸制馔肴,为耕牛加料并停耕一天,并焚香礼拜,祈求牛王保佑。同时,正堂显眼处都要张贴《牛儿经》。 土家族清明节 清明节期间,土家人和其他民族一样,上坟挂青,祭奠先人,同时也有自己的特色。渝东南武陵山区的石柱土家山寨至今流行祭祖扫墓“插坟飘”的民俗,旧时还有办“清明会”的风俗。 官田、黄水、冷水、马武坝等土家山寨,清明节还要上山采摘“清明菜”,做“清明粑”。清明菜是一种野生长纤维植物,银灰色,开黄色小花,带糍性,混上玉米面或糯米,用石碓窝打绒做成“清明粑”,柔软绵扎,清香扑鼻,耐人寻味。做成“清明粑”,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来共同食用。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土家情调。 旧时清明会,是以一个山寨姓氏宗族为单位,约集多人,到本族祠堂办“清明会”,介绍本民族起源、发展过程和演变历史、重大历史事件等活动,寻根问祖,继承祖先拓展基业的吃苦耐劳精神,也有的在清明节大祭时,续修族谱,弘扬悠久的姓氏历史文化。经济状况好的宗族还要请和尚、居士,做法事超度亡魂,祭奠先祖列宗,行三叩九拜礼,烧化冥钱,燃烛烧香,备足酒肉,上山“踏青”,祭奠祖先。 土家族端午节 端午节,土家族有头、二、三端阳之分。即初五、十五、二十五,以头端午最为隆重,这天一般都要推豆腐包粽子,接出嫁的女儿女婿回家“过端午”。所谓“有心拜年,端午不迟”,说明这个节日的重要。过端午节,各家都要采集艾蒿、菖蒲、风藤等悬于门首,用这些草藤烧水洗澡,可以去风湿,治疱疮。因而有“艾叶如旗招百福,菖蒲似剑纳千祥”的联语。喝雄黄酒,给小孩身上抹雄黄,以及绕井宅撒雄黄也是端午节的重要民俗事项,因为雄黄有防蚊虫蛇蝎的功能。 土家族六月六 绝大部分土家族都将六月六称之为“晒龙袍”,与汉族称谓基本相同,但节日传说截然不同。关于六月六来源的传说很多,其中最广泛的说法是:这一天是湖南茅岗土司王覃篨(亦作覃垢)蒙难之日。相传,覃篨为反抗封建王朝的民族压迫,在这天惨遭杀害。在刑场上,覃篨怒目圆睁,当刽子手凌迟剥皮时,忽然从他身上飞出九条金龙,霎时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朱元璋吓得从金殿龙椅上晕倒在地,连忙爬起来祷告苍天。同时下令将人晒干,扎成覃篨像,让他每年坐七天帝位。土家族人将覃篨血染的战袍抢回来洗净晒干,立庙祭祀,谓之“晒龙袍”。从民间传说看,六月六是土家族的一个重要的纪念性节日。 土家族女儿会 每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是土家族的“女儿会”。到了农历七月十二、十三这两天,父母要接出了嫁的女儿回家团聚,参加祭祀祖先的活动。也因为这天出门的女子多,到聚居区乡镇“赶场”,观看游艺活动的姑娘和年轻媳妇多,故又被称叫作“女儿会”。方圆百里的青年男女便梳妆打扮,穿戴一新去赶会。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谈情说爱的盛会,而且已不仅仅限于某一个少数民族的男女参加。一些男女青年借此机会以对歌方式寻找美满的情侣,被彼此相中,即约定地点交谈,以定终身之好。 土家族七月半节 土家族人过七月半,和客家不同,不是过七月十五,而是过七月十四。过七月半,主要是祭祀,也叫“赶云南大会”。传说,古时候由于战乱,部分土家族先民流入云南,终身不归,在外亡人,成了野鬼。他们的家人对他们十分怀念,当在稻谷,苞谷等所有大秋作物即将成熟时,家人对在外亡人的思念之情油然倍增。因此,每逢七月半,先到村外向云南方向烧香纸,深情地呼唤亡灵:“老人家,你快回来吧”边喊边回家,喊到家门口,在大门外面坪场再用酒肉、新鲜稻谷、苞谷供奉和烧香纸祭祀(因在外的亡灵不能进屋上神龛同祖先列位),以示在外亡灵回到家乡“吃新”。到了傍晚,还要备办一些稀饭,烧些钱纸拌在里面,在大门外远点处洒完,叫做洒“鬼稀饭”。表示在外亡灵要回云南去了,家人给他们送些盘缠赶路,赶“云南大会”去。 土家族摸秋节 摸秋节是土家族欢庆秋的节日,即中秋节。土家人摸秋,杀鸭子用鸭血泡糯米,蒸熟成血粑,切成块块,先将鸭肉与子姜、红辣子爆炒后,再炖汤,放上血粑,为祭秋之佳肴,味道鲜美可口。当夜,置酒、西瓜、月饼于庭院祭秋,彻夜不寐,谓称“守月花”;入瓜园菜圃,摸挂满于瓜架的各种瓜果,谓之“摸秋”。窥无子嗣之家,去园中偷摘东瓜,以彩红包裹,箫鼓衣冠送至其家,主人设筵招待,如果来年真添生子嗣,则更具盛馔申谢。田泰斗竹枝词:“金轮捧出碧山头,坐着月花果见不?豆荚瓜棚频眺望,须防有客夜摸秋”。 土家族洗神节 洗神,旧时土家族除信奉白虎神外,还供奉“大、二、三神”(家神),每年冬月初一杀猪宰羊,男女老少着本民族服装参加“洗神”。摆三牲祭品,由老师(即男巫)手执司刀、令牌、吹牛角招神,跳舞驱邪。然后由一班男女耍火棍(用三尺长的一根竹竿,画上红绿颜色,打通竹节,灌上桐油,塞上布条点燃)左右盘旋,跳民族舞蹈。 ~END~ 无锡市民族团结促进会 推荐阅读 56朵花丨塔塔尔族传统节庆文化56朵花丨塔吉克族传统节庆文化无锡市民促会组织学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扫码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pz/9387.html
- 上一篇文章: 泸州一女子喝了雄黄酒,突然变脸hell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