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时代(下)

4足迹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这句话熟不熟悉?

讲的什么意思,我也不知道。

就觉得一副霸气侧漏的样子。

嗯,说对了,这就是秦始皇传国玉玺上的八个字。

为什么叫它传国玉玺呢?

因为它是传了很多国的玉做的玺。

废话。

因为它的经历本身就是个传奇。

它是秦始皇用和氏璧雕成的。

始皇驾崩,传给二世。

秦灭,刘邦又拿去玩一哈。

王莽篡位,抢走也是必然。

光武中兴,它又回到了刘家手里。

汉末,孙坚福星高照,走着路被它绊倒了。

然后孙坚就死了,孙策用它换了三千个小弟。

它到了袁术手中。

阿瞒灭袁术,自然也是“充公”为敬。

曹丕篡汉,为了降低负罪感,在上面刻上了“我是自愿的”。

西晋灭魏,司马氏照单全收。

五胡乱华,十六国老大们交替保管。

东晋不服气,又抢回来了。

刘裕崛起,为了它,灭了晋。

南朝宋齐梁陈,人人耍一遍。

杨坚建立隋朝,杨广大兴土木,它跟着奢华了一番。

隋末,皇室带着它跑路漠北,它又体会了异域风情。

李世民建唐,杀进突厥,接它回国。

唐末,朱温反叛,匈奴南下。

唐废帝大势已去,江山可以更迭,玉玺不能易主!

他带着玉玺登楼自焚。

从此这块见证之石再无踪迹。

至于后来的各种传说志异野史谣言皆不可信了。

你说你人脉广,局长处长所长政委都跟你喝过酒。

你有它人脉广吗?

讲了那么多废话,我到底想说啥?

其实我想说的是。

旧朝退位,新帝登基。

替天行道,有凭有理。

顺应命数,传国玉玺。

顽石一块,印章而已。

印章大概是古人懒惰不想写字的产物。

尤其是帝王,粉丝那么多,人人都来要签名不得累死。

于是就发明了戳子,签名也不用文房四宝,铺纸磨墨,盖一下就成。

还能批量生产签名照,每个粉丝发一张。

当然了,印章还有个功能,防伪。

现在收藏字画,鉴定印章也是重要环节。

还有更重要的作用吗?有啊。

玉玺

5烙印

以往的章节,基本都是以一门学问或者产业为主题。

农业,畜牧业,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等。

而今天这一节,只围绕一个物品。

它对于文化的传承与交流有着深远的意义。

有了它不必每天按时到校听着先生唠叨人之初性本善我们可以在家偷偷欣赏金瓶梅。

有了它挨家挨户摇铃铛喊着妙手回春专治疑难杂症成为了历史换来的是电线杆上的淋病梅毒不孕不育。

有了它过年过节省掉了亲朋好友的嘘寒问暖一句嗨皮牛耶群发朋友圈大家夸我重感情。

有了它范进也有出头之日陈世美也能变成驸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必背小红本本传遍千家万户。

它绝对有理由独自霸占一个单元。

它的爸爸叫做活字。

它的爷爷叫做雕版。

它的太爷爷叫做拓片。

它的祖爷爷叫做章。

而它,就叫做印刷机。

这就是为什么我之前用了一个单元介绍玉玺。

中国的印章文化就是印刷机的雏形。

我想把印刷机放在中古时代的唐宋。

我甚至想放在古典时代的东周。

我多么想说印刷机是西方剽窃我们的。

但我做不到。

文明史不能歪曲事实。

印刷机确实诞生于15世纪的欧洲。

我只能把它放在这里。

印刷机出现之前,人类几乎是没有书看的。

早期的印刷术效率低下。

想学习根本是笑话。

能识字的那都是上层人物。

老百姓全是文盲。

知道为什么关二爷只读春秋了吧?

他就这一本书。

知道为什么杜预只看左传了吧?

他就这一本书。

像欧阳修那样的大苦B,就只能借书抄着看。

印刷机的出现,让文字开始流传于民间。

麻雀也能飞上枝头变凤凰。

屌丝有了逆袭的机会。

平头百姓寒窗苦读考公务员。

贫下中农青灯黄卷光宗耀祖。

一切皆有可能。

当然,可能性不大。

因为儒家思想,三纲五常告诉我们。

什么出身就做什么事。

花里胡哨的不要搞。

要说咱中华民族就是那么无私。

上善若水。

从来不计较专利权。

司南让人拿走了,变成了指南针。

连环画让人拿走了,变成了动漫。

蹴鞠让人拿走了,变成了现代足球。

印章让人拿走了,变成了印刷机。

大爷的,气死我了。

最让我炸裂的,是下面这个东西,又让人拿走了。

印刷机

6让这个世界燃烧吧!

我们吃鸡,跳伞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

当然是找枪!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菜刀再利也怕火器。

捡不到枪,你就是花老师,浪子断,也得拔腿就跑,不跑等着落地成盒。

枪的出现,就是为战争服务的。

它直接让打架从“突突突”变成了“BIUBIUBIU”。

而它的基础,正是源自一种物质的发明。

火药。

火药既是发明,又是发现。

它确实属于人类的制造,但又同时属于大自然固有元素的结合。

火药的诞生很偶然。

话说我们的历代君王,都想长生不老。

每个君王都养着一个神秘的团体——方士团。

你当他们是术士道士都行。

这些人专门负责研究神药仙丹。

他们把这项工作称为炼丹术。

西方的炼金术和这差不多,我们以后会讲到。

炼丹术就是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凑在一起烧啊烧啊。

烧着烧着“嘭!”就炸了。

火药就诞生了。

我们在中世纪的唐朝就有“硫磺,雄黄,并蜜烧之”的记载。

比这还早的春秋,民间也有了“硝石”的概念。

我记得黄蓉还用“震天雷”刺杀完颜洪烈,可惜没成功。

长生不老药没练成,练成了火药。

遗憾啊遗憾。

当时咱们并没有重视并加以深入。

反而因为现象过于危险,禁止了研究。

现在想想,如果咱们春秋时代就制造出了枪炮。

那是个什么景象。

估计现在地球就不叫地球了,叫中国球。

年前带着AK,M4打入欧洲。

雅典和斯巴达还在为了谁是文艺青年谁是二B青年的问题光着膀子对骂呢。

可惜啊可惜。

祖先们热爱和平,并没有想到军事应用。

现在,我也只能买个烟花放一放,以祭奠逝去的辉煌。

痛心啊痛心。

我们传授给印度人,印度人教会了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又让欧洲人学走了。

欧洲人开始埋头研发。

15世纪,德国制造了滑膛枪。

这是冷兵器时代到热兵器时代的真正转变。

而我们,直到20世纪初抵抗八国联军,还用的大刀长矛。

不得不承认,中国做的只是原材料的发现。

而技术和理论的突破确实在欧洲。

就这样。

西方,用我们的发明,轰开了我们的大门。

火药

7分分合合

这一环节比较简单,随便说说。

火药,是军事发展的重要环节。

但不是决定性环节。

决定性环节是它——冶金学和金属制造。

之前讲过青铜器和铁器。

那时候没有提炼与融合的概念。

成品好不好全看原材料的档次。

原材料的档次全看矿石的纯度。

一切看脸。

冶金学出现后,随心所欲。

一张A士,只要我轻轻一撸,就变成一张皱了的A士。要什么牌有什么牌。

软的,硬的,脆的,韧的,根据需要的性能熔炼。

铸造,敲打,淬火,屠龙宝刀谁与争锋。

记起当年骑着小破马,满东瘟疫满希利苏斯挖瑟银矿的日子,一把鼻涕一把泪。

其实,冶金在更早的时候已经出现。

之所以放在这里。

一,因为它由“技艺”进化成了“学问”。

二,它带出来语文,数学,物理后的又一门重要学科。

什么学科?猜猜看。

冶金

启蒙时代结束了。

它文武并存。

既是文艺的复兴。

又是战争的革命。

火药的出现告诉我们。

铸造,是为了毁灭。

请继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109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