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家乡端午节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端午节 今天,你最开心! 农历5.5 记忆中的家乡端午节 无论我们身处何地,对于家乡的牵挂,无时无刻不萦绕于心。端午节即将来临,不由自主的想起很久很久以前,在家乡度过的每一个端午节。春节过后,第一个能改善生活的节日便是端午节,所以印象深刻。那飘着芦苇叶清香的小米粽子,饱含花香的蜂蜜。还有七彩线,艾叶的幽香,雄黄粉特殊的气味,香草草浓郁飘香的绌儿。飘着蒜香的凉皮,像海绵一样的面筋。这些,都是家乡端午节的印象。每年端午节的早晨,父亲天没亮就拿着镰刀,把屋后大片的艾割下捆起来,给左邻右舍送去。家家户户的门楣上,都插上了艾叶。小孩子的耳朵上,也架上艾叶。母亲用卖鸡蛋换来的钱,买上一包雄黄,在我们兄弟的额头,耳朵后面抹上雄黄。不论是艾叶还是雄黄,都是防蚊虫的。这是古老的习俗,有一点的科学依据,不是迷信。满胡同的小孩子们,额头耳后,都抹上雄黄。孩子们好奇的打量着对方,欢呼雀跃,嘻嘻哈哈地追逐嬉闹。这一天,孩子们快乐的像小鸟一样。端午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习俗,那便是在脖子上,手腕上,脚踝上系上用七彩丝线拧成的七彩绳子。至于七彩绳子有什么讲究与来历,到现在我还是没弄明白。端午节这一天,孩子们是全副武装,耳朵上的艾叶,额头耳后的雄黄,脖子手腕脚踝上的七彩绳子。重头戏便是满身的绌儿(香囊),各种小动物造型的绌儿,都是母亲用碎布头一针一线绣成的,内面还有浓郁奇香的中药配制的香草草。宝贝金贵的孩子,还会穿上绣有“五毒”的花肚兜。丝线缠绕的七彩粽子,是家乡绌儿里面最常见的,最简单的一种。端午节前的半个月,街上到处都是卖绌儿的。绌儿是家乡民间的传统手艺,如今,已经演变成民间工艺品。家乡庆阳的“香包节”,把庆阳民间文化传播到全国各地,世界各地。每年“香包节”都要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争先购买庆阳民间文化的瑰宝——绌儿。家乡的农村妇女,在农闲时,或三五成群坐在一起拉家常,手里还在飞针走线,描龙画风。端午节也叫“粽子”节,来由是为了纪念爱过是人屈原。家乡的粽子之所以让人念念不忘,是那种特殊的清香,让人百吃不厌。家乡的粽子是用小米大枣做馅,芦苇叶子做皮。出锅后,清香四溢,回味无穷。家乡粽子的吃法很简单,也非常原生态。粽子解开粽叶,放在盘子,抹上蜂蜜。那种味道,真叫人销魂。离开家乡很多年了,这种销魂的味道,一直让我魂牵梦萦。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乡人也能吃到南方的大米了。于是,粽子也有了新花样。家乡人习惯把小米粽子叫金粽子,把糯米粽子叫银粽子。无论离家多久,无论是在天涯海角。对于家乡的眷恋,体现在对家乡味道的怀念。“每逢佳节倍思亲”在端午节来临之际,遥祝家乡人:端午节快乐!义渠君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5737.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中医传下的35个秘验方,也许你用得着
- 下一篇文章: 民间奇效偏方老中医10个治疗带状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