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s://m-mip.39.net/nk/mipso_4522696.html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萧县绿城学校转发宿州市教体局

《年“端午节”及暑假安全致学生和家长一封信》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

“端午节”、暑假即将到来,为保障假期学生人身财产安全,请各位家长切实履行监护人责任,配合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有效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一、疫情防控安全

目前,疫情没有完全消除,假期不能忽视疫情防控,日常生活努力做到“四勤”(勤洗手、勤消毒、勤通风、勤测温);“四减少”(减少外出、减少聚集、减少聚餐、减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四不接触”(不与陌生人接触、不与归国人员接触、不与健康状况不明的人接触、不与疫情中高等级风险地区的人员接触)”。

二、防溺水安全

夏季是溺水的高发季,暑假一定要教育孩子做到“六不”: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在无家长或教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到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到不熟悉的水域游泳;不熟悉水性的学生不擅自下水施救。并教育孩子遇到同伴溺水时避免手拉手盲目施救,要智慧救援,立即寻求成人帮助。

三、交通安全

不在马路上游玩嬉戏,不横穿马路不闯红灯,过交叉路口等要注意过往车辆,靠右行走,骑自行车不违规带人等。孩子不满12岁不能骑自行车、不到16岁不骑电动车上路,严禁骑车时追逐打闹。严禁乘坐无牌、无证、超载、超速等非法营运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车辆等交通工具。

四、饮食卫生安全

保障食品卫生要做到“三不”(不吃不洁食物,不吃过期变质食物,不吃“三无”食品);“四勤”(勤剪指甲,勤洗手,勤洗澡换衣,勤洗头理发)。

注意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地参加有益的体育活动和公益活动。

五、心理健康安全

教育起于家庭,家长要尊重、信任、陪伴孩子,平与孩子,共同成长。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兴趣,缓解孩子因学习和生活出现的焦虑心态。与孩子积极沟通交流,创建温馨家庭氛围,改善亲子关系,让孩子体验居家快乐。

六、网络信息安全

假期孩子在家,要教育孩子网上交友要谨慎,聊天避免谈隐私,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将家庭地址、个人电话等重要信息告诉陌生人。不信网友,不见网友;不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不当言论。网络购物要通过正规官方渠道,谨防电信诈骗。

七、自我防护安全

孩子出门前要向家长说明去向和同伴姓名,不要独自外出游玩,保持与家人联系。不把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父母及自己的姓名随意告诉陌生人。不轻信他人花言巧语,不接受陌生人给的食物和其他物品,不跟陌生人走和不到陌生领域去玩。

家长要做到“四知道”(知道孩子去哪里、孩子做什么、孩子和谁去、孩子何时回)。家长要及时督促孩子按时回家,不在外留宿,不留同学在家过夜。

八、防火、防电、防雷雨等安全

天热易燃,教育孩子不玩火,不携带火种上山进林区,发现火灾不逞能上前灭火,要大声呼救或报警。

外出遇到雷雨天气,要学会及时躲避,不在空旷的野外停留,不在大树底下或高层建筑下躲雨,注意洪水、雷电、山体塌方等自然灾害,出现意外要及时呼救并拨打、、电话。

家长不在家时,不随意使用煤气、液化气灶具等。如需使用,必须提前请教家长,学会并按规范程序操作。

不用湿手擦拭电器,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遇见有人触电要及时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木条等非导电物体将触电者与带电电器分开,切勿用手直接救人。

九、假期生活学习安全

制订好假期计划,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完成功课,调节身心,参与实践,培养品质。

不沉迷于手机、电视或网络,不到网吧、游戏厅、KTV等禁止未成年进入的场所。不登录不健康网站,不玩不良网络游戏,不浏览、不制作、不传播不良信息,做到遵纪守法,不违法乱纪。

不长时间看手机,不躺着看书,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用眼习惯。

孩子是社会的未来,更是家庭的希望和幸福,让我们家校携手、共同努力,给孩子创建健康、快乐成长的良好环境!

宿州市教育体育局

年6月11日

端午习俗知多少

“窗户风薰端午,楼台月满中秋。”当夏日的风薰得路人醉时,端午就要来了。端午节的习俗有哪些,我们来看一看:

民俗一:吃粽子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民俗二:挂艾草

古时为祭祀投江的屈原,荆楚之人农历五月五日会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为恐鱼吃掉,人们想出用粽叶包米,外缠彩丝。后来,吃粽子就成了端午节的风俗。在老北京,粽子用江米、黄米、小枣做成,俗称“二米粽子”。系粽子则用马莲草,也是北京特产。

民俗三:赛龙舟

传说楚国人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王作楫说,古人赛龙舟时在终点设了鱼标、鸭标、铁标,谁拿到这3个标就获得了冠亚季军。为了让参赛者从远处看到终点,古人还会在3个标上用锦缎打上蝴蝶结。

民俗四:斗百草

古时人们到端午节,会结伴去郊外采药,采药途中会斗草玩,逐渐形成习俗。王作楫介绍,参与游戏的两人会持草相对站立,双手各持一草或花茎的两端。游戏开始后,二草相勾,双方各自把草向自己方向拉,谁的草或花茎被对方拉断谁为输。

民俗五:收五毒

端午节时,女孩要在胸前别上“缯子”,据说这种用彩色丝线缝制、样子跟粽子类似的布艺可以驱邪避恶。男孩则在颈上挂一个葫芦,里面收进“五毒”图案,意思是“收”了五毒。

民俗六:点雄黄酒

老北京人在端午节还有点雄黄酒的习俗,会把酒在男孩的额头上写“王”字,在女孩的头上点五个点,人们认为,这样蚊虫苍蝇会被雄黄酒破解,驱邪避害。

端午节习俗甚多,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除了以上介绍的习俗外,不同的地域还有一些独具特色的端午习俗,可以和孩子一起了解噢!

——文宣中心编辑出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ry/9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