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并没有专为儿童设立的节日,现在的六一儿童节,是新中国成立后才有的一个节日。不过,在一些特定的节日里,也会有独属于孩子们的过节方式。这些节日可以看成是古代的“儿童节”,而且一年四季都有。

春季儿童节:上巳节。

三月三上巳节原本是纪念黄帝的节日,魏晋以后就逐渐演变成野外踏青、野炊的节日。每年的这天人们都会来到湖边、河边尽情的游玩,富贵人家还会在水边呼朋唤友大摆筵席。

孩子们除了踏青、野炊、捕蝴蝶、放风筝这些常规活动之外,还有一项独属于他们的过节方式,祓除畔浴。古人认为季节交替之际,容易患病,需要到水边净身,消除病气。春秋时期,社会风气开放,每年三月三,男女老少都会到河边用兰草沐浴,祛除不祥。宋朝以后,理学盛行,祓除畔浴就成了孩子们专利。

夏季儿童节:端午节。

端午节是最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这天人们会用划龙舟、挂艾蒿、喝雄黄酒、吃粽子等各种方式来欢度节日。不过这些和孩子们的关系不大,因为他们要去外婆家“躲端午”。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中国古代认为五月是“毒五月”,其中又有九天被当做是非常耗损精气“九毒日”。端午这天就是“九毒日”的第一天,对孩子非常不好,不能待在家里,要去外婆家“躲端午”。

秋季儿童节:七夕节。

七夕不是古代的情人节吗,怎么又成了儿童节了呢?这是因为闽南地区,人们流行在七夕节这天让孩子们拜七星娘娘,祈求孩子能平安长大。

冬季儿童节:春节。

春节期间,孩子们能穿新衣、放鞭炮、吃美食、看大戏,玩的百无禁忌,大人还会给孩子们金额不等的红包。春节虽然不是儿童节,但胜似六一儿童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12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