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喉,小儿易发的急性传染病之一。白喉病属温病范畴,中医学文献中的“喉痹”、“喉风”、“锁喉风”、“白蚁疮”、“白缠喉”、“白喉风”等包括有本病。郑梅涧《重楼玉钥》说:“白喉乃由热毒蕴结肺胃二经,复由肠寒,下焦凝滞,胃气不能下行,而上灼于肺,咽喉一线三地,上当其行,终日蒸腾,无有休息,以致肿且滞,溃见闭矣……”。本病因疫疠之气从口鼻而入,侵犯肺胃二经,化燥化火,上熏咽喉所引起。临床表现以咽喉部粘膜上产生一种灰白色不易脱落的假膜及全身中毒症状为特征。发病季节以冬、春二季为多。在气候干燥的环境更易流行传播,故也称作“疫喉”(疫喉包括烂喉痧和白喉,白喉只是其中之一)。白喉的分类主要是按照发病率的不同进行分类的,其发病概率的高低依次为咽、喉、鼻、以及其他部位的白喉。成年人的发病率较高的为咽白喉,而幼儿患者一般为其他部位的白喉。患者患有白喉后,会有全身的发热以及轻微的症状,患者的扁桃体会有红肿,易与扁桃体炎混淆,患者病情加重后,会有乏力、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扁桃体上会有乳白色或灰白色的大片的假膜。白喉易发病于秋冬或早春季节,中医辨证分类:一、风热疫毒:初起恶寒发热,伴见头痛,咽痛,全身不适,有汗或无汗,咽部多见红肿,附有点状假膜,不易拭去,吞咽困难,舌质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清热解毒,肃肺利咽。常方药:玄参10克、板蓝根克、山豆根3克、黄芩10克、金银花10克、连翘10克、牛蒡子10克、薄荷后下6克、生甘草3克、土牛膝根6克。二、阴虚燥热:咽部红肿,喉间干燥,发热口干,口气臭秽,咳如犬吠,喉部有条状假膜,颜色灰白或灰黄,甚则侵及悬雍垂和上腭部,饮水则呛咳,舌质红绛少津、苔黄或少,脉细数。治宜养阴清肺,泄热解毒。常选方药:玄参10克、生地10克、麦冬10克、川贝6克、赤芍10克、丹皮6克、板蓝根15克、土牛膝根6克、山豆根3克、天花粉10克。三、疫毒攻喉:身热目亦,咽痛明显,假膜迅速蔓延,可波及咽喉深部,呼吸急促,烦躁不安,甚则吸气困难,喉间痰多如拽锯,胸高胁陷,面唇青紫,舌质深绛或紫暗、苔黄燥或灰而干,脉滑数。治宜泻火解毒,涤痰通腑。常选方药:黄连3克、黄芩10克、黄柏10克、山栀10克、生石膏先I下25克、青礞石10克、鲜竹沥10克、土牛膝根10克、赤芍10克、生大黄3克。治白喉偏方:1、桑菊饮: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知母、石膏。此方具有辛凉解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犯肺或肝经风热证。2、养阴清肺汤:大生地、麦冬、玄参、生甘草、薄荷、贝母、丹皮、白芍。此方具有养阴清肺,解毒利咽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白喉阴虚燥热证。3、银翘散: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牛蒡子、竹叶、荆芥穗、生甘草、淡豆豉。此方具有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4、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此方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5、生地25克、麦冬15克、玄参15克、白芍25克、丹皮15克、薄荷15克、川贝3克、生草10克、大枣2枚。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小儿量酌减,可养阴清肺,解毒利咽。方解:喉为肺之门户,燥热毒邪伤肺,发为白喉。故方中用增液汤(生地、麦冬、玄参)清热养阴润肺;生地、丹皮、白芍清热凉血解毒;川贝清热化痰、止咳平喘;薄荷、甘草泻火解毒。诸药配合,共成养阴清肺,凉血疏风解毒之功,对白喉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可用于治疗因肺热所致的咽喉肿痛等症。主治:白喉,症见喉间起白如腐、不易拔去、病势甚速、初起发热或不发热、鼻干唇燥、呼吸有声、似喘非喘。可用于白喉、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慢性咽炎、咽喉炎、鼻咽癌、声带小结、口腔溃疡等病症。随症加减:若体虚者,加熟地,或生熟地并用;热甚者,加生石膏、连翘、去白芍;燥甚者,加天冬、茯苓;白喉初起兼有表证者,加桑叶、葛根、荆芥、蝉蜕;热毒偏重者,加金银花、连翘、板蓝根;大便燥热秘结者,加大黄、芒硝;小便热涩短赤者,加石韦、竹叶、栀子等。本方加土牛膝,可提高对白喉的治疗效果。6、雄黄解毒丸:明雄黄50克,广郁金50克,巴豆霜9克。研为细末,醋糊为丸,如莱菔子大。每服1克,温开水送下。有涌吐痰涎之效。方解:方中雄黄解毒,祛痰;巴豆破结攻邪;郁金行气破瘀,疏肝利胆;三药相伍,有较强的涌吐作用,吐后痰涎涌出,呼吸通畅,诸症渐愈。用于痰涎壅盛,病情危急之时,常可收到立竿见影之效,为喉科救急之良方。7、除瘟化毒汤:桑叶12克、葛根30克、薄荷叶6克、川贝6克、生草6克、木通10克、淡竹叶10克、金银花12克、生地12克、枇杷叶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小儿量酌减,有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之效。方解:金银花、甘草、淡竹叶清热解毒;木通清热利水;生地凉血清热;桑叶、葛根、薄荷辛凉透表;川贝、生地、枇杷叶养阴清肺化痰。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解毒,辛凉透表之功。主治:风热白喉,症见头痛、发热恶寒、骨节疼痛、咽喉疼痛、脉浮数、白膜满布于咽喉。8、达原败毒散:白芍15克、槟榔10克、川朴6克、丹皮9克、羌活10克、独活10克、柴胡10克、前胡10克、桔梗10克、枳壳6克、薄荷叶6克、云苓10克、草果仁6克、川芎3克、甘草6克、土牛膝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小儿量酌减,有清热败毒,和解透达之功。方解:此病症乃温邪挟表,邪客膜原所致,故方用柴胡、白芍、槟榔、厚朴、丹皮、草果仁和解表里,透达膜原;羌活、独活、薄荷辛平透表;桔梗、甘草、前胡、枳壳、云苓理气化痰,清肺利咽;川芎活血祛风;重用土牛膝清热败毒,导热下行。合而用之,共奏清热败毒,和解透达之功。主治:时疫白喉初起,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骨节烦痛、舌苔腻、白膜初起、脉浮数。9、龙牡射干汤:厚朴、附片(先煎)各9克、牡蛎、龙骨各30克(均先煎)、黑锡丹(包煎)、巴戟天、黄芪各12克、射干、马勃(包煎)、甘草各3克、木蝴蝶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服用。   主治:白喉。   10、白喉汤:天冬、生草各10克、黄芩、连翘各12克、玄参、生地各15克。水煎服,每日1剂,2次服用。有清咽解毒、养阴润燥之效。   主治:白喉。11、鲜卤地菊全草60克,水煎服;也可用鲜卤地菊取汁,加相当于药液1/4的食醋,外涂假膜处,每日2~3次。12、鲜土牛膝根60克,煎汤分服,每日一剂。13、抗白喉合剂:连翘、黄芩各18克、生地30克、玄参15克、麦冬9克,水煎服。有清热养阴解毒之功,适用于咽白喉初起,热毒偏盛者。14、生熟巴豆散:熟巴豆4粒,生巴豆3粒,去油研末吹喉,每次0.2克,适用于白喉假膜痰浊闭塞喉间者。15、斑蝥、乌梅肉适量捣烂,如黄豆大丸,贴人迎穴,两小时后起泡。适用于咽白喉患者。16、蛇麻草适量捣汁,调鸡蛋清,加少许食盐,用棉签蘸涂咽部,每日3~4次,治疗咽白喉有效。17、将陀公木根洗净,晒干,研成细末,收存备用。用时每次取1克,吹入喉内。一日3次。主治:白喉。18、常见的治白喉中药有:生地、玄参、麦冬、浙贝、白芷、槟榔、丹皮、连翘、金银花、土牛膝、山豆根、牛蒡子、生草、草果仁等。也可用马兰头适量,水煎服,也可以当作炒料炒菜吃,还可以配合玄参和少量的甘草、芦根,水煎煮,连续服用三天,白喉会有很好的改善。19、新鲜铺地草适量,用米泔水清洗干净,榨汁服用,一般2小时服用一次,对于白喉有很好的改善效果。火炭母鲜草适量,捣烂取汁,加入蜂蜜调和均匀,一天服用6次,较严重的白喉患者,可增加饮用次数,一般坚持一周时间,白喉会有很好的改善效果的。特别推荐:《丽肤养容膏》适应痤疮、各种色斑、皮肤粗糙、肤色灰暗、毛孔粗大、皮炎、湿疹等人群,效果确切。《防疫清肺膏》是张宏恩大夫通过临床实践改良了前辈留传的秘方所成。可预防感冒、瘟疫和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对鼻炎、哮喘、头疼、胸闷憋气、蚊虫叮咬等有较好的缓解和改善作用。《除癣止痒膏》对顽癣、阴痒、梅毒、疱疹、狐臭、脚气、神经性皮炎、白癜风、红斑狼疮、斑秃、荨麻疹、湿疹等有很好的抑制与修复效果。。张宏恩

疗疾救难慈心怀德此生无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4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