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端午习俗除了耳熟能详的吃粽子、赛龙舟之外,还有饮雄黄酒、佩香囊等,有辟邪安康的期望。

吃粽子

市面上常见的有白粽子、豆沙粽、花生粽、枣蓉粽、鲜肉粽子、蛋黄肉粽等种类多样的粽子。

陈慧云营养师指出,不管是什么馅的粽子,它的主要成分还是糯米,其碳水化合物含量及热量均较高,一个中等大小粽子(约g)的热量相当于一小碗米饭(约三两)或大半个馒头(约80g),而加了“料”的粽子,比如加了白砂糖、油、肥肉或蛋黄等,其热量就更高了,尤其是肉粽子,不仅热量高,脂肪含量也非常高。

常见粽子的营养成分表

(每g食物)

怎样吃粽子更健康?

陈慧云营养师建议:

1.粽子虽然美味,但不建议多吃,一天1-2个即可;代替主食或适当的减少主食的摄入,比如米饭、面条、馒头等;

2.趁热吃,吃时应细嚼慢咽(糯米在加热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胃肠道弱的人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在吃);

3.搭配新鲜蔬菜水果和肉,营养均衡;

4.粽子吃多了容易积食、消化不良,可以饮用一些消胀茶或三焦茶,或者吃后喝点绿茶等;

这几类人食用粽子时应特别注意

老人和儿童:糯米粘性大,不易消化,以及由此产生胃酸过多、腹胀、腹痛、腹泻等症状;建议可选择小粽子并要充分加热。

胃肠道不好的人:进食过多加重胃肠的负担;建议可选择小粽子并要充分加热。

高血糖及糖尿病患者:刚煮熟的糯米升血糖速度很快,再加上粽子常有含糖量很高的豆沙等,更容易升高血糖。糖友的粽子建议在家自己做,把握“粗细搭配”原则,粗就是杂粮(如谷物、薯类、干豆等),建议杂粮和糯米按照1:1或1:2的比例,既可以增加粽子的黏性,又做到了“粗细搭配”的原则,此时的粽子纤维质含量增加,可以帮助糖友们延缓血糖升高。

心血管疾病患者:不选择脂肪含量多的肉粽。建议可选择甜粽子或少油少盐不加肥肉的粽子。

饮雄黄

俗话说“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那雄黄酒到底是什么呢?

雄黄酒是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白酒或黄酒而成,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因雄黄的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不建议饮用(不仅不能驱邪、解毒,反而可能引发中毒),建议外用(安全,驱邪、杀虫等作用)。如需饮用,应遵医嘱。

陈慧云营养师表示,酒精的热量很高,仅次于脂肪,1g酒精热量达7kcal,且不能被人体吸收利用,容易造成脂肪堆积,诱发疾病。她建议,普通人不建议饮酒养生。如必须饮酒,建议每周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g,大概相当于5两高度白酒,或4瓶啤酒(ml/瓶),或4杯红酒(ml/杯)。

佩香囊

端午送礼是一个老传统了,但是长辈血糖高不能送粽子,这该送什么好呢?古人过端午除了吃粽子,更讲究一个香。陈慧云营养师建议佩香囊是个很好的选择,不仅轻便好拿,而且高级、实用。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佩戴香囊避除秽恶,预防疾病的方法。中医健康管理中心研制的香囊由纯中草药制成,内装有艾绒、紫苏叶、藿香、冰片等11味中药材。这几味中药配伍使用,有散风驱寒、辟邪化浊、通九窍等作用。

香囊可放置在:衣柜、卧室、客厅、办公室、挂包、车内等场所。个人佩戴时可放在挂在脖上或上衣口袋。孕妇最好不要使用,过敏者慎用。

素材来源:中医健康管理中心陈慧云

责编:李阳平

空调房狂打喷嚏!三伏灸来治理!(附三伏灸免费体验福利)

热?热?热!高温来袭,来一杯清热解暑、清心除烦降暑茶简直舒服极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5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