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艾草飘香。艾草是我国南方几乎到处都有的一种植物,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艾叶以"驱疫辟邪"、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新鲜艾草还能制作成艾叶粑食用,秆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等。形态特征:艾草茎具明显棱条,上部分枝,被白色短绵毛。单叶,互生,茎中部叶卵状三角形或椭圆形,有柄,羽状深裂,两侧2对裂片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中间又常3裂,裂片边缘均具锯齿,上面暗绿色,密布小腺点,稀被白色柔毛,下面灰绿色,密被白色绒毛;茎顶部叶叶全缘或3裂。头状花序排列成复总状,总苞卵形,密被灰白色丝状茸毛;筒状小花带红色,外层雌性花,内层两性花。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花期7-10月。艾叶在中医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艾叶属性:味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传统药性理论认为艾叶苦燥辛散,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等作用。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症,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平喘、镇咳及祛痰、止血及抗凝血、镇静及抗过敏、护肝利胆等作用。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艾叶的用法可分为内服、外用两大类,内服需经专业中医师经辩证后,对证组方开药,个人切勿自行服用,以免适得其反,在此重点讲述外用方法。1.制成艾绒、艾柱、艾条等灸于体表穴位: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或三年以上陈艾叶,多次碾轧、揉烂如棉即成艾绒。艾绒经捏压塑型制成不同大小的锥形艾炷。将艾绒置于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艾条。艾绒、艾柱可用于隔物灸(如隔姜、隔蒜、隔盐、隔附子饼等),艾柱亦可直接灸于穴位皮肤上,称为瘢痕灸;艾条灸大致用于悬灸、实按灸、温针灸、艾箱灸等。艾灸疗法有温阳散寒、温经通络、祛瘀止痛、收敛固摄等作用。2.艾草煮水熏蒸、泡脚或泡浴:可祛风寒、温阳通经、祛湿止痒等。取适量干艾草煮水,水热时可用水蒸汽熏蒸患处,注意避免烫伤;待水温合适时,可进行泡脚或泡浴,期间应当注意多喝温开水,少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发烧和患有低血压、糖尿病的人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每周三次以内即可,不宜过于频繁。3.制作成香囊佩戴:用艾叶、雄黄、香草、檀香等材料纳入香囊中,随身佩戴或悬挂于床头,有驱蚊虫、辟邪、香体之功效。4.其他外用方法:如用艾草制成药枕,有安神助眠解乏之功效;全草熏烟做房间驱虫消毒用;加工成艾草膏外用;提炼出艾叶油,用于制作香水、化妆品,或直接涂抹于皮肤上以疏通经络等。艾草的外用方法简单、易操作,特别适合在家进行自我保健。针灸医院针灸科是自治区级中医重点专科,主要运用电针、五行六气三元针、黄帝内针、艾灸、手指点穴、拔罐、穴位埋线、穴位放血、穴位注射、耳穴压豆、中药烫熨等非药物中医疗法治疗各种疾病。主要治疗的病种:1.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膝关节炎、肩周炎、网球肘、下颌关节炎等骨关节疾病;2.面瘫、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偏头痛、带状疱疹及脑中风后遗症等神经肌肉相关疾病;3.月经不调、不孕不育、失眠、耳鸣、过敏性鼻炎、单纯性肥胖等功能性疾病。如需了解更多,可前往我院针灸科咨询。咨询全晓艳阳小荣张秀芳秦莉

更多资讯敬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51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