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nk/mipso_4358934.html
转眼间,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端午节在农历的五月初五,是一个传统的节日,这一日,人们都要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上艾叶,有时还要佩戴香囊...说起端午,这可是许仙和白娘子的情劫呀。

法海

白娘子为蛇妖所变,你可要小心啊!

许仙

不许你说我娘子坏话,我才不信!

法海

我给你一瓶雄黄酒,你叫那白娘子喝下去,别怪我没早提醒你

神话传说《白蛇传》中,端阳节日,许仙听从法海之言,劝白素贞饮雄黄酒,白素贞现原形,许仙惊吓而死。白素贞潜入昆仑山,盗取灵芝仙草,遭鹤鹿二仙阻止,白素贞被打败,恰在此时,南极仙翁出于同情而赠以灵芝,得以救活许仙。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古时候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雄黄是一种矿物质,俗称“鸡冠石”,其主要成分是硫化砷,并含有汞,有毒。一般饮用的雄黄酒,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雄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毒的功效,中医还用来治皮肤病。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每年阴历五月五日为我国传统的端午节。从古至今,端午这一天非常热闹,追溯其源,亦非简凡。这一天杭州胡庆余堂国药号等一些中医药馆分赠或卖各种式样的香袋。端午本名“端五”,据梁宗怀《荆楚岁时记》载:“京师以五月一日为端一,二日为端二,三日为端三,四日为端四,五日为端五。”查《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初也。”端五亦名端阳,重阳。亦有书载这一天为春秋时代爱国诗人屈原投汨罗江逝世之日,《续齐之皆记﹒五花丝粽》“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江,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子贮米投水以祭之。”▲雄黄矿石我国传统习俗,凡每年逢端午这一天,小孩胸腹系老虎肚兜,臂缠长寿线,男女颈项挂各式香袋,腰佩辟瘟丹;有的田间采百草以疗疾,有的一早挖艾叶菖蒲悬挂门口,床前悬挂蒲剑逢鞭,有的艾熏室内或午时焚烧蚊烟,有的组织力壮者划龙船。同时,不忘户户准备雄黄酒,菰叶裹黍粽子,粽象锤形,谓称锤粽。清代顾禄撰《清嘉录》谓“五日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簪艾叶榴花,号为端五景;人家各有宴会庆赏,端阳药市酒肆,馈遗主顾,则各以其所有雄黄、芷、术、酒糟等品,百工亦各辍所业,群入酒肆共饮,各曰白赏节”。并载“研雄黄末,屑蒲根,和酒以饮,谓之雄黄酒,又以余酒染小儿额及足心,随洒墙壁间,以祛毒虫”。有诗云;“称锤粽子满盘堆,好侑雄黄入酒杯,余沥尚堪祛五毒,乱涂儿额噀墙隈”。记得我小时候,端午这一天父亲叫我去豆腐店买一块嫩豆腐,回家后撒上雄黄粉,然后用筷子蘸一点染黄的豆腐水涂在额上,意为解毒辟邪,免患疾病,最后将豆腐及时倒在墙角,以祛蚊虫。雄黄,作为一味药,其实历史很悠久了。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一书中,也有讲到雄黄。书中认为其“主寒热、鼠瘘、恶疮、疽痔、死肌、杀精物恶鬼邪气百虫毒”。而在《本草纲目》一书中,也认为雄黄是治疗疮毒最重要的一种药。到了现代,中医认为雄黄主要含二硫化二砷,性苦、温,有大毒,界定其功能解毒杀虫、燥湿祛痰、截疟、定惊,主要用于痈疽疔疮、蛇虫咬伤、虫积腹痛、癫痫、破伤风、哮喘、疟疾及疥癣、麻风。临床广泛用于痈疽疔疮、癌瘤积毒、痰盛惊风、虫疥湿癣,其效果很好。即使在当代国家药典和部颁标准中,还有数十种成方制剂中用到了雄黄。▲雄黄粉端午后,天气渐热,蚊蝇开始多了,各种疾病的滋生源也逐渐开始繁殖,古人已懂得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运用具有利湿解毒、杀菌灭虫的艾叶、菖蒲、雄黄等,有科学道理。但雄黄酒和雄黄豆腐万不可轻尝。民间故事“白蛇传”有这样一段情节:端午那天,许仙在法海和尚的怂恿下,强要白蛇娘子服一杯雄黄酒,娘子无法拒绝,服下后骤然腹痛,睡在床上显现了可怕蛇身,许仙见后,立刻吓昏倒地…..。虽然这是一种神话色彩的故事,不足为信,但是从中我们可知雄黄酒的剧烈和毒性。雄黄,其辛温有毒,有燥湿祛风、杀虫解毒的效用,能治疥癣、丹毒、蛇虫螯伤、腋臭等病,然而临床多以研末调敷外用,或烟熏局部,很少内服,即使制入丸散者,内服也是及其微量。所以,食用雄黄,极易中毒。历年来有饮雄黄酒中毒的报导,我们不得不加以注意。如果不慎中毒者,急以中药防己10克煎汁,或生甘草、生绿豆以1:2比例急煎浓汁频服。

您的每一次转发就是一次蝴蝶效应,会有更多的人因您而种下一颗善的种子,您也因此结下一段善缘。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阅读者。

注:若对本文有疑问或欲求甚解的读者朋友可移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xw/52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