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白癜风研究专家 http://pf.39.net/bdfyy/tslf/170706/5522607.html

粽叶飘香,

祝大家端午安康!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6月25日迎来端午节。为什么端午节说“端午安康”比较好?端午到底是不是纪念屈原?现在点子王就满足大家的“求知欲”!

为什么说“端午安康”比较妥当?

  复旦大学民俗学教授郑土有说,端午节即农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开端,古人形容此间“恶月恶日”“五毒尽出”,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黄”,即名称中带有黄字的食物,寓意“青黄不接”的时候“接起来”;也有饮雄黄酒的习俗,古语曰“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二是要拴葫芦、扫把,挂五毒图。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门上。民间还有给孩子戴五彩绳、挂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头上写“王”字等习俗。都有驱除灾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里面。

端午节冷知识

屈原投江之前就有端午节了?

提到端午,很多人的印象中它是纪念屈原的节日,然而早在屈原投江之前,端午节就已经存在了!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的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屈原不姓屈?怎么样?是不是没想到?屈原其实姓“芈”(发mǐ音),司马迁曾在屈原列传中说:“屈原,名平,字原,楚之同姓者也。”屈原的祖先就是楚武王熊通之子,芈姓,熊氏,被封在一处名叫“屈瑕”的地方,并以“屈”为简称,自此以后,其子孙后代就以屈为氏所以,后人就芈原为屈原。

端午为什么吃粽子?

粽子又称“角黍”、“角粽”,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是汉族传统节庆食物之一。粽子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最初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到了晋代,粽子成为端午节庆食物。

粽子,属籺的一种,籺是人们在逢年过节时用来拜神的贡品,逢年过节做籺拜神是古老的传统习俗。籺有很多品种,不同的节日会做不同的籺,粽籺是端午节拜神的贡品。

每年人们在为吃甜粽还是咸粽争辩时,唯有广东人笑而不语,因为他们有甜咸双拼粽。

端午节为什么要吃咸鸭蛋?

俗话有云:“要吃咸蛋粽,才把寒意送”。因为端午节后预示着炎热的夏天来临,动植物生命活动进入旺盛阶段,再加上气候潮湿,病虫细菌活跃,容易引发众多疾病。端午节吃咸鸭蛋,可以祛毒,利于保持身体健康。

五毒是什么?

端午节躲的“五毒”,一般是指蝎子、蛇、蜈蚣、壁虎和蟾蜍。但各地也会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和心情,重组五毒排名,比如没有蟾蜍的地方,会以蜘蛛替代;鼠疫肆虐时,老鼠也是五毒之一。

五毒耳枕,青蛙来保佑老人孩童安康,并把它作为礼品赠送亲友,特别是老人和孩子以表示吉祥、和善、友爱。辟邪,保平安。

此外,人们还认为虎食五毒,所以在端午节时也有送布老虎的习俗。

端午为什么挂艾草?

艾叶含有挥发性芳香油,它所产生的奇特芳香,可驱蚊蝇、虫蚁,净化空气。

可见,古人插艾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民族共同的习俗。

很多人都记得《甄嬛传》里的这个情节:安陵容有流产迹象。太医诊断后,建议她在药里加上艾叶,还提议在房间里也可以熏艾来止血、保胎。中医认为,以艾入药,有理气血、暖子宫、祛寒湿的功能。但实际上它保胎的效果并不明显,充其量只能达到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作用。在房间里熏艾,也只能起到消毒、净化空气的作用,和保胎关系不大。

吃完粽子不能喝雄黄酒?

说到雄黄酒,大家都会想到白娘子在端午节喝了雄黄酒现出原形,把许仙吓死的桥段。实际上,不光是白娘子,对普通人来说,雄黄酒随意喝可是要出事的!

雄黄是一种含砷的有毒矿石,雄黄入酒,会加速砷的吸收,很容易中毒。雄黄酒加热饮用更危险,雄黄遇热易分解为三氧化二砷,就是俗称的砒霜。毫不夸张地说,喝热雄黄酒实际上等于吃砒霜,所以,吃完粽子千万别喝雄黄酒。在没有碘酒之类消毒剂的古代,用雄黄泡酒,可以祛毒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五彩绳的五彩都代表什么?

端午节戴的五彩绳,五个颜色分别为:青、白、红、黑、黄,五色是分别对应着五方五行的。中国古代“五行”说:东方属木,为青色;西方属金,为白色;南方属火,为赤色;北方属水,为黑色;中央属土,为黄色。有着这么美好寓意的五彩手绳,你想不想亲手编一条送给家人作为礼物呢?什么?你说学不会这么复杂的手工?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小编这就教你懒人版五彩手绳的编法,戳下方图片就能学到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5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