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要给哪些人送礼ldquo重午水
白癜风专科医院在哪里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30820/4240392.html ?提示:点击上方"瑞安发布"↑↑↑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今天是端午佳节,小编祝各位安康顺遂! 端午节,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虽然各地对端午节的起源众说纷纭,但不论是纪念屈原,抑或是纪念孝女曹娥、介子推,后人对于端午节所立下的各种习俗都是为了纪念先祖,祈求幸福安康。 △屈原像 瑞安的小伙伴们知道乡贤----清末学者张棡日记中播报的那些关于端午的习俗吗?和现在朋友圈里晒的有何不同?一起来见识一下吧! 张棡(~)字震轩,号真侠,瑞安市汀田人,曾担任瑞安中学堂、浙江省立第十中学(温州中学前身)等学校教师40余年。张棡有写日记的习惯,其遗留的日记起自光绪十四年(),终于年,共计52年,约多万字,是研究温州这一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与风俗民情等方面十分珍贵的史料。 △《张棡日记》,温州图书馆馆藏书 1 端午节收“重午水”有什么讲究? 《张棡日记》有曰:“是日端阳节,夜三句钟后同内子早起,至厨房唤雇工同舟子划山边载山水,俗谓之‘重午水’,盖亦吾乡之旧俗也。晨七句钟,循例吃粽子、鸡卵、饮雄黄酒”。 瑞安历来有端午收“重午水”的习俗。据说,这天的凌晨或午时到河边及水井中打水,此时水长年不腐,可明目,可做药用。收的越早,效果越好。 张棡说“循例吃鸡卵”。据说端午节吃了鸡蛋鸭蛋,一年可以经得起风吹、雨淋,可辟邪。 端午节还有撞蛋的习俗。通常用五颜六色的绳子编蛋袋,装蛋后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 △蛋袋,蛋袋!戴戴平安 2 婚后“望头年”要给丈人家送什么礼? 吃粽子是端午的一项突出节俗,民间有谚云:“吃爻端午粽,棉衣慢慢送”、“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好送”,可见粽子不仅是可口应时的食物,也是标志季候转换的节物。 △端午粽香悠扬,端午前夕瑞安各街道组织“包粽子”活动……邻里温情四溢。 瑞安习俗,一般是四十个粽扎一把,内有一个特大的叫“粽娘”,又有一把特小的叫“子孙粽”;普通的叫“新庚粽”,是分送亲友邻居的。粽子还是女婿向丈人家拜望“重五”节的必备礼物,体现了一种亲情与纯朴的乡风。 端午节这天,旧时在瑞安区域,对丈人家,外婆家、干爷、塾师,都需送粽子和鱼肉等物,是拜望的意思。婚后第一个端午,叫做“望头年”,有钱人家粽多至八十把,肉多至百余斤,其余鱼、鸡、鸭各一对,另外还有果馈、枣、荔枝、龙眼等。丈人家“回盘”则是新夫妇夏天穿的衣服各几套,还有鞋袜、肚兜、扇子之类,以及子孙粽等,有祝女儿多子多孙之意。 △团团圆圆,回家过节。 3 旧时白鹤桥外彩舟竞渡是怎样一番盛景? 光绪廿一年闰五月初五,张棡在日记中称,当天与友人在邑(瑞安)城东门阿姊处看彩龙舟并详述了当时的盛景: 彩舟尚未装扮齐整,各船均出白鹤桥外先看竞渡,两岸游人拥挤不堪,真一场大热闹也……遥见旌旗飞扬,光彩夺目,自城隍庙河边缓缓而来,龙舟身约长数丈,中有亭,结彩高矗,内扮秋千架一字,诸小童各扮古人杂剧,演打秋千,舟两旁各插五色绸旗。舟前头一小童,头戴金冠,双插雉尾,身穿蓝缎洒金蟒袍,面如冠玉;舟尾坐一小童,装扮女儿,头戴珠簇斗篷,身穿湖色纱衫,大红裤子,三雨弓鞋,手执画楫,貌若天仙,观者无不喝彩。两岸均有香案迎接龙神…… △旧时划龙舟景象 清末民初,瑞安龙舟竞渡习俗正经历着一个不平凡的曲折发展历程。从被官方禁止到龙舟改良,到最后政府解禁龙舟竞渡,见证了瑞安端午划龙舟习俗的“一波三折”。 《张棡日记》作为研究瑞安地方文化的史料,对政府严禁划龙舟的原因作出深入分析:“舟划必斗,舟斗必争,争则互殴,落水纷纷,易至酿命,而以讼破家者累累矣,可为伤心惨目,故历来官长皆禁之。若不早行严禁,恐有竞争酿命之祸。”对于龙舟竞渡习俗屡禁不止,张棡认为:“惜无良法部勒之,遂成勇私斗怯公战之陋习”,“官场屡行禁止,然屡禁屡弛,总不能廓清弊俗”,部分村民“往往借龙舟射利或报复寻衅,于是逞一时斗狠,酿戕命之重案”。强制,并不能彻底铲除龙舟竞渡中的不良习俗,于是政府“因势利导设法改良之为佥乎”,依据成绩排名奖励获胜者大旗,使比赛中的恶性竞争行为得到明显改善。 △端午,站在瑞安龙舟基地南滨街道十八亩河水域的河岸边,看龙船竞渡,水逐浪飞,数龙相斗……虽然现在竞技龙舟逐渐取代了民间龙舟,比赛方式有所改变,但是不变的是那一份“速度与激情”,是万人围观的热闹。 划龙舟作为一项有益的体育活动,年被列入国家体育比赛项目。瑞安划龙舟,也被列入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4 为什么要在端午悬菖蒲、洒雄黄水? 在中医理论中,端午这一天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日子,于是端午就成了驱邪防病的好时机,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悬菖蒲,洒雄黄水。 而在瑞安端午节民俗传说中,用雄黄酒洒地、门上插菖蒲叶等风俗,与陈十四娘娘有关。 相传,陈十四原是观音大拇指上的三滴血,后化为红雨降世为民女。她美丽热情,因遇雌雄二蛇化身作怪残害黎民,她激于义愤,立志为民除害。 据传,陈十四在和南蛇婆博斗时,南蛇婆用她的看家宝“黑葫芦”放出阵阵毒气,陈十四被熏得头昏眼花。正当陈十四临难之时,忽见南天门金光闪闪,观世音伸手从苏州保和堂抽来一条菖蒲叶,化作一柄青锋逼人的菖蒲剑送到陈十四手中,陈十四以此剑杀败南蛇婆。同时,观世音还随手折下柳枝,洒雄黄酒于人间。 自此,瑞安民间百姓认为雄黄酒与菖蒲可解(避)蛇虫百脚之五毒。因此,每年端午节瑞安民间家家户户门上都插菖蒲(剑);正午时,房前门后都洒雄黄酒,这两种习俗一直沿传至今。 △门上挂菖蒲 △时下瑞安民俗活动中更是常见长辈给小孩点雄黄祛病防病。 5 瑞安古诗文中的端午民俗 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诗人,瑞安邑人端午同题诗创作生生不息,小编梳理若干首古诗文,从中可见古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民俗特色。 后端午行——叶适 一村一船遍一邦,处处旗脚争飞扬。祈年赛愿从其俗,禁断无益反为酷。喜公与民还旧观,楼前一笑沧波远。日昏停棹各自归,黄瓜苦菜夸甘肥。 风俗竹枝词(两首)——杨淡风 端午 起来洗罢草头汤,小子雄黄满额黄。鸡卵黄柑白米粽,狼餐虎食当天光。 做香囊 千针密缕做香囊,弟妹纷争扰满堂。还要安排七姓绺,东家西舍走忙忙。 已未瑞五避寇沙城——明·陈挺 世乱他乡楚节来,泛蒲思放马周杯。伤心艾叶青谁采,溅泪桃花绛自开。霞布未闻曾靖难,彩丝休道可禳灾。兰汤旅邸无心辨,卧听潇潇雨送梅。 闹龙舟——清·洪炳文 瓯俗端阳盛竞渡。奋棹争先趋如鹜。一舟追逐曳龙尾,横触他舟覆于水。水中之人半死生,两村持械相闹争。血流满身头颅迸,不是闹龙直闹命。命案一到公庭中,人财两失妙手空。株连波累家家泣,亢龙有悔悔何及。 月令竹枝词·五月——民国·瘦梅 南塘端午赛龙舟,台阁笙箫喜漫游。蒲剑雄黄除五毒,饱尝角黍乐悠悠。 瓯江竞渡词——清·胡玠 别有梭船出四乡,一标万楫竞飞扬。遥遥百里荷花荡,直作昆明演武场。 端午谣——民间 五月五重五,钟馗骑艾虎。手捏菖蒲剑,捉鬼五万五。 大家都在看 ●明代画梅花画得最好就是瑞安这一家人,老爸女儿女婿被赞为画梅三圣手●一门四院士,瑞安这个家族厉害了!岳父女婿都跟鱼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位瑞安籍考官因考生的一首五言诗为女儿定下终身,女婿后来成为影响温州的重要人物●孙锵鸣十二字择婿!女婿是富二代,被李鸿章称为“海内奇才”●瑞安话十级测试来了!“差解人”“米筛断缝”“生受”是什么意思?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三国至今,瑞安古城多年的历史浩浩荡荡,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循城市印记,寻文化传承。《玉海文史》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以重大历史事件再现、经典建筑点评、名人名仕及街巷名称典故介绍等,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 文字参考:《张棡日记》、《瑞安遗风》何克识编著 组稿:市社科联 编辑:吴潇丨美编:江达富丨责任编辑:潘贤群 传承!发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5839.html
- 上一篇文章: 62种常见中药副作用汇总果断收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