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端午节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
中科白癜风公益活动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18/5469129.html其实,端午节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 作者:黄小强 1端午节为啥叫“端午”?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史籍上“端午”二字,最早可见于晋代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但为什么叫“端午”,大家却并不是很清楚,目前就有流传着好几种解释。 比如有一说,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所以端午节又叫“五月端”。这种解释其实感觉蛮邪乎的,但在汉族某些地区确实有这种说法,更有甚者认为五月这整整一个月,夫妻不能同房,妇女应该回娘家过一个月,而端午节作为九毒之顶,三毒之端,喝雄黄酒、插艾草等避邪驱毒仪式也正是为了应对这个“毒”,笔者能力有限,无法对这些说法进行考证,所以大家也就权且一听,我也就这么一说吧。 而另一个比较正统也比较符合节气的解释是:“端”即开端,和“初”相同,5月初五,所以叫“端五”,而“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午节的叫法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2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呢,和人们的健康习惯又有什么关系呢?在刚才说到的第一种解释里,“端午节”是“三毒之端,九毒之顶”。所以在春秋时代之前,端午节其实是一个祛病防疫的节日,后来因爱国诗人屈原在此日殉国明志而演变成中国汉族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缅怀华夏民族高洁情怀的节日。 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已成为了国人的普遍行为,而除了这些习俗之外,其实还有一些风俗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或对健康与生命的信仰是息息相关的。 1、佩香囊端午节给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其表现的就是对健康与生命的一种尊崇与信仰。 2、悬艾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其实说白了,艾草是有一定的防蚊作用的,这个可能才是这个习俗出现的根本原因。 3、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4、点雄黄酒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许仙家的白娘子就曾吃过雄黄酒的大亏。端午节时,有些地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5、驱“五毒”五月是春夏交替的季节,蚊虫开始大量繁殖出现,民间认为五月是五毒(蝎、蛇、蜈蚣、壁虎、蟾蜍)出没之时,民间要用各种方法以预防五毒之害。比如在房间内贴五毒图,或在衣服上绣制五毒等等,当然还得用根针戳一戳或者用点小饰品装饰下,表示压制的意思。 …… 结语:其实把话圆回来,这些事都很好理解。 5月开始天气转热,全国各地开始逐步进入夏季,各类传染病开始进入高发期,特别是虫媒传染病,如乙脑、疟疾、登革热等,现在还得加一个寨卡病毒病。 端午节在古代最主要的目的其实就是告诉大家人们开始要预防传染病了,是一个正儿八经、约定俗成的“卫生日”。 在这一天,我们不能仅仅就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6341.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的来历作文字精选五篇
- 下一篇文章: 端午节别错过7件最好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