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歌,过端午
北京治雀斑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714638.html医院订阅哦 端午节由来 端午节,又称为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的五月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別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 《渔家傲.忆端午》 作词:郭梵丁、欧阳修作曲:张艺演唱:罗中旭 杏园林独樽酒浇湿了心口闻鼓隆浮水中观舟楫争渡我站在江头微风送梅露千年后共思楚离不同花已动情正浓无意梦暑中听胡音诵骚录一弯月怀古漫漫路远修瞬息间些许悲痛皆止于吊屈中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 端午节意义 (一)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 (二)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纪念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是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国伐楚。吴国大宰相,受越国贿赂,陷害子胥。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三)端午节第三个意义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救父投江而死。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 (四)端午节第四个意义是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秋瑾是六月五日殉国,后人为敬仰其诗,复哀其忠勇事迹,就与诗人节合并举行纪念,而诗人节亦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屈原》 作词:陈文玲 作曲:陈文玲 演唱:蔡琴 他们说你是一个孤独的诗人他们说你有一颗忧郁的灵魂汨罗的岁月是否像我所想像的那般寂寥是否水中你的心思像一尾鱼款款徘徊冷湿的青泥掩覆在你身上纵有多少无奈徒托流水寄怀究竟你愿长久躺在静湿的江底还是期盼著拨桨的手撩开你深邃的面容 笑傲人世是一份何等的情怀众醉独醒是一种怎样的悲哀悠悠的江水卷逝走亘古以来的萧条凄凉取代水中你的惆怅是岸上我独自徘徊龙舟的喧哗划出波波水痕追思掠过江面片刻又将你遗忘也许你将年年享受五月的粽香 也许等待著另一次际遇看一看江上的阳光 端午节习俗 (一)赛龙舟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的习俗,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二)吃粽子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这是旧时流行甚广的一首描写过端午节的民谣。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端午节的习俗大同小异,而端午节吃粽子,古往今来,中国各地都一样。 (三)挂艾叶菖蒲 挂艾叶菖蒲是中国民间节日习俗,在端午节以艾叶悬于堂中,剪艾力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戴之,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榻,有驱魔法鬼之神效。 (四)挂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五)饮雄黄酒 饮雄黄酒,是中国民间节日端午节的习俗之一。雄黄酒,用以驱虫解五毒,小儿涂于头额、耳鼻、手足心,并洒墙壁间,以法诸毒。 《赛龙舟》 作词:车行 作曲:饶荣发 演唱:刘和刚 嘿 赛龙舟赛龙舟赛龙舟嘿 赛龙舟嘿 嗨哟嗨哟···嗨哟嗨哟··· 喝一碗老酒啊润一润歌喉 掀一排浪涛咱们赛龙舟 与命运搏斗和时间竞走 风飕飕一挥而就鳌头啊 来吧来吧朋友赛龙舟啊 来吧来吧朋友赛龙舟啊 湖东为咱喝彩 湖西为咱加油啊 火火辣辣的虎口 传承民歌文化,分享民歌作品。民歌中国是千万级流量民歌信息分享平台,覆盖度最广的民歌自媒体社群,入选中国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9661.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包粽子,真的是为了纪念屈原吗乡村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