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台家园漫谈徽州水口八歙县雄村
漫谈徽州水口(八) 歙县雄村 编导张艳婷 当七月的流火,逃离于一段记忆,内心涌动的情愫,便牵手八月的微凉。漫步在岁月的岸边,享受一段漂泊的浪漫。微风轻拂盈盈的心事,流水静听心灵的声音,这里的天空晕染了芳菲的故事。漫谈水口,我们这次走进的是与呈坎、棠樾齐名的一座江畔古村,那里封藏着最绚烂的生命色彩,以及最朴实的尘世幸福。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为赴一场命中注定的约会,她轻展盈盈的笑靥,从清新婉约的风韵中走来,在淡绿的新芽上、在碧草繁花间,目送那细水长流,一路欢舞。 雄村,原名洪村,地处歙县城郊,曾以洪姓为主,后元末时期曹姓大举入迁,名臣辈出,兴旺发达,即取《曹全碑》中“枝分叶布,所在为雄”之句,更名为雄村,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渐江之畔,青山环抱,竹林掩翳,清碧的江水傍村流淌,波光如澜,这是一块钟灵毓秀、风光旖旎的风水宝地。 清溪清我心,水色异诸水。当澄澈的江面,遇上温暖的阳光,就有了如星光般的闪耀,迷人至深。相传雄村形似凤凰、藏风聚气,可以说是“聚山水之灵韵,成天地之浩远”。顺着青石板古道,蜿蜒向前,脚下江水清碧,对面青山如屏,真应了那句“苍翠无际,隐隐如画图”。 水口林里,绿树成荫,诗意盎然,自成一景,沿途设立了牌坊、亭阁、长廊等建筑,既可歇息停留,亦可观景闲谈。更特别的是,有一处十里长堤,遍植桃花,夹以紫荆,每到春天,便呈现出“十里红云”的亮丽景象,蔚为壮观。 “竹解心虚,学然后知不足;山由篑进,为则必要其成”。在“桃花坝”的东首,便是雄村最具代表性的水口建筑——竹山书院。作为徽州现存最完整的一座书院,也是清代徽州私家园林中硕果仅存的一处,竹山书院系曹氏兄弟奉父遗命而建,延山引水、含虚构远,将周边优越的自然环境摄取入园,突显了书院园林的书香之气。 构图的天成之趣、意境的象外之旨、技法的简约之致,无不令人赞叹。而与竹山书院相伴相生的,是雄村水口的文昌阁,又叫“凌云阁”,八角高翘,如鸟振翼;纯锡铸顶,形似葫芦。当然,每层每角都悬有铜铃,微风吹动,铃音回响,清脆悠远,不绝于耳。 在这万山丛中,雄村走出了诸多重臣名流,据统计,仅明清两朝,共有21个举人、31名进士。清末翰林许承尧就曾赞道“吾乡昔宦达,首数雄村曹”。其中,历事三朝的曹振镛,着实是个传奇,他创下了“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骄傲史实。 溯流而上,离雄村的辉煌过往也就越来越近。慈光庵、小南海、四世一品坊等,这些生长在水边的故事,穿过历史的尘埃,愈发显现出光亮。无论是历代宗谱,还是血样配比,都验证着雄村曹氏乃曹操后裔,让一代代曹氏族人引以为豪。 对于徽州人来说,水口作为一个村落水系的总枢纽,既掌控了一个村落的风水,也代表了一个村落的灵魂。不仅是徽州村落布局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因受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影响,水口文化在徽州地区显得更加多元、更富有探究的意义。 歙县雄村,散落在徽州大地的明珠村落,千百年来,仍悄无声息地安卧在山峦之中,等待着游人去一睹它的芳容。时光轮转,心境依然,或许这就是山水的永恒魅力。 宰相故里,一品雄村。在岸边信步流连,远眺苍山叠翠,白鹭低飞;近观江水平平,扁舟自横,人生所有的烦恼忧愁,似乎都可以在那轻易化解。这是一种怎样的畅快人生,又是一种何等的自在由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zz/9728.html
- 上一篇文章: 端午节只知道吃粽子还有这些冷知识
- 下一篇文章: 黄山因景绚丽,众飞有你雄起黄山两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