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项援助 http://pf.39.net/bdfyy/bdfzj/171020/5777828.html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安康

源于防疫达于致敬

?

民谚曰:“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在中国,端午节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其原始的意义是辟邪驱疫,六朝开始加入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传说,唐宋之后逐渐升华成一个全国性的民俗大节。

中国的传统节日都产生于农耕社会,与农业生产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农历五月初五也不例外。五月五,正是到了夏季中最重要的农忙时节。“端”与“初”同义,“五”与“午”音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亦为“午月”,所以初五也作“端午”。又因“午时”为“阳辰”,故也称“端阳”。

正值仲夏,气温升高,百虫活跃,蚊蝇滋生,易传播疾病。古人在这一天打扫庭院,挂艾悬蒲,佩戴香囊,饮雄黄酒,上山采药,杀菌防病等。这些习俗反映了古人对疾病的预防意识。

端午节最原始的含意是祈神求福、避邪保健,千年相传,被称为“卫生防疫日”。

《六幺令·天中节》

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清代画家徐扬绘有《端阳故事图》,其中有一幅《采药草》,描绘的是一位老者带领两个童子在崇山峻岭中采药的故事,上题:“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

民谚说:“端午节前都是草,到了端午便成药。”

《诗经·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为什么端午节采的药,药效最强呢?古人认为,端午阳气旺盛,天地纯阳,正气汇聚,万物至此皆盛,阴邪之气避而走之,中草药最为纯正。此时,一些中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强,恰好入药,所以端午也是采药的最佳时节。

古人有云:“手执艾旗招百福,门悬蒲剑斩千邪。”

每到端午节前后,人们便提篮去郊外水边采新蒲,然后回家酿酒。宋夏、秋之夜,燃菖蒲、艾叶,驱蚊灭虫的习俗保持至今。有民谣唱道:“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挂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可见,古人插艾和菖蒲祛毒是有科学道理的。

民间将蒲根切细、晒干,拌上少许雄黄,浸白酒,也有单独把雄黄研磨成粉末放入白酒内泡制成雄黄酒。民间认为雄黄酒可以驱毒避邪,所以雄黄酒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饮品。民谚有“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之说。有的还将雄黄酒涂抹儿童面颊耳鼻,或在额角写一“王”字,比作猛虎,以威邪魅。民间还将喝剩的雄黄酒喷洒房屋壁角阴暗处,或贮藏起来,平日遇有虫咬红肿,可以涂抹解毒消肿。

古人智慧无限,端午节作为夏季中最重要的节日,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本身就包含着浓浓的古老习俗,沉淀了丰富的文化记忆,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民族情感。

?

END

图文

网络

编辑排版

张诗涵

审核校对

小羊肉串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0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