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广网

央广网合肥6月1日消息(记者鲍玉婵)当活力“六一”邂逅浓情端午。伴随着夏日的清风,6月1日,在肥西县上派镇,一场“品民俗迎端午传文明”的主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举行。

庆“六一”,非遗“变脸”逗乐孩子

现场体验非遗文化,给今年的儿童节带来不一样的快乐。来自川剧的非遗节目“变脸”首先开场,变幻莫测的变脸表演赢得在场家长和孩子们的阵阵掌声。为了逗乐孩子,表演者还精心设计一反常态,将最后的一张京剧脸谱改为“哆啦A梦”机器猫的造型。

川剧变脸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一场非遗表演,让孩子们了解了川剧变脸艺术的魅力。“真的不错,逗乐了孩子,也让我们学到了知识,川剧‘变脸’是非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我们人人都要学习和传承必要。”家长们对此赞口不绝。

旱地赛龙舟,开怀大笑释放压力

这边变脸表演一结束,另一场别开生面的旱地龙舟赛就激烈上演了。参赛选手们来自于各个社区,他们分工明确——指挥、把舵……大家跟着口号的节奏在旱地上“划船”,奋力前行,划出了浓浓端午情。在比赛现场,参赛队员们骑坐在充气“龙舟”上,以脚为“桨”,快速向前“划”行,这是一场速度与默契相融合的比赛。“一二、一二,跟着节奏‘划桨’!”“大家保持速度,后面的组快超上来啦。”“龙头歪了,歪了。”……在一片欢呼声中,赛道上的彩色卡通龙舟快速向前“划”行。

旱地赛龙舟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参赛选手宣礼春感叹表示,旱地龙舟赛的确很有意思。团队需要齐心协力向前冲,彼此默契是最重要的。“基层的工作千头万绪,社区工作者们都很辛苦,这一场龙舟赛让大家的压力得到放松,让大家难得开心一笑。”

制香囊、包粽子,传承民俗文化

又是一年端午时,艾香情更浓。镜头转到香囊制作现场,老师们首先用雄黄酒在每个孩子额头上画个“王”字,寓意王者为上,百毒不侵,避之大吉。大家一起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彩绳、制香囊、包粽子。

制作香囊央广网发受访者供图

在制作香囊之前,老师首先介绍了端午的习俗以及端午节制作香囊的由来,让大家在活动前了解端午的民俗文化。随即便开始制作香囊,桌子上的小珠子、挂绳、针线、流苏等配件材料一应俱全,各自选样后大家就开始动手认真制作,遇到问题相互探讨。转眼之间,一个个精细的香囊就在家长和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中完成了。看着小巧玲珑的香囊制作好了,孩子们开心极了。

接下来,包粽子吸引了更多的孩子们,大家一起学习包粽子。只见粽叶上下翻飞,糯米被包裹起来,缠绳子……包好了粽子。这堂特殊的“劳动教育课”使孩子们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活动在弘扬、传承了传统文化的同时,既丰富了辖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又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还将创建文明城市的理念传递到社区居民心中,引导居民主动投身创建文明城市中去,形成潜移默化、以身作则、全民共同参与创建县级文明城市的良好氛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106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