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泽人你知道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喝雄黄
五月初五颂端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此外端午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端午节是流行于中国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一直以来,中国人在端午节都有赛龙舟、吃粽子的习俗。那么这些习俗因何而来,习俗盛行的背后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1 1 1 端午的时间 先说“端午”这两个字,“端”是开端、开始,“午”就是炎热的夏天,午时是11:00-13:00之间,是一天里最盛热的时候,端午则是一年之中最盛热时候的开端,也就是盛夏的开端。 端午节与夏至密不可分 在中国,每个节日都有其特定的习俗,这些习俗往往都是围绕着节日主题展开的,端午节也不例外。据称在一年中的24个节气里,夏至节气与端午节的关系最为密切相关,每年端午节都会在夏至之前到来。 夏至到来以后,气温开始显著升高,高温天气持续不断,这种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尽管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也给细菌滋生创造了条件,很多常见疾病开始高发。所以古人也称端午节为“恶月”、“恶日”。但是,秉持着遇到困难迎难而上、主动正视并解决困难的信念,中国古人认为端午节是一个吉祥的日子,所以端午节的主题有辟邪迎吉之意。 1 2 1 端午的典故 ??纪念伟大诗人屈原 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 公元前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身殉国。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这之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大家都会赛龙舟、吃粽子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被楚王杀害,后来伍子胥奔向吴国,帮助吴国伐楚,五战而入楚都城郢城。 当时楚平王已死,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 吴王阖庐死后,他的儿子子夫差继位,当时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来讲和,夫差同意了。 伍子胥建议:应该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到越国贿赂,谗言陷害伍子胥,夫差相信了,赐给伍子胥宝剑让他自刎。 伍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之后便自刎而死,夫差听说伍子胥的话之后大怒,下令将伍子胥尸体装在皮革里,在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 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作辞颂扬。因此,也有人说端午是纪念曹娥的“孝节”。 1 3 1 端午风俗有哪些?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相传划龙舟是为了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食粽 粽子,又叫做“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在夜间煮熟,早晨食用。 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某些地区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统称糯米粽。 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有的家长还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在中国某些南方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悬艾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 家家户户都要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端午节上山采药,则是我国各个民族共同的习俗。 ●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所以在端午节时,陕西人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一度春秋,一度梦回辗转荡风,与君共度时光荏苒,端午已至粽香浓浓,龙舟赛舞诗词歌赋,琴瑟箫管纪念屈原,端午安康 那么光泽人你知道 端午节为什么要挂艾叶? 端午节快到了,你第一个想到了什么?粽子君?赛龙舟?千万不要忘了,还有一个 低调清新的植物在向你招手。 2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在浦城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将菖蒲、艾叶、桃枝、竹叶、葛藤插于门楣,悬于堂中,有的用艾叶、菖蒲烧水洗澡,并喷洒在房前屋后。 儿时,母亲总是会早早地采来新鲜的艾叶,一束束插在门楣上,一脸虔诚的模样,仿佛在完成一件神圣的事,那时还小的我不解地问母亲,为什么要插艾叶?母亲笑着说:“艾叶挂在门口,可以驱蚊辟邪,毒虫鬼怪不敢进屋害人,这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满屋子都是艾草清苦浓烈的香味。 端午为什么要插艾草 端午节插艾草是为了驱邪避瘟。相传很久以前,按常规瘟神在端午节要降灾,天帝产生恻隐之心,便派人下凡体察民情。五月五日,天帝的使臣扮成卖油翁吆喝道:“一葫芦二斤,二葫芦三斤。”大家争先抢购,只有一个老头不仅不买,还告诉老翁账算错了。等油卖完,老翁尾随那个不买油的老头,说:“你是天下的好人,今天晚上瘟神降瘟灾,你在屋檐下插上艾蒿、菖蒲,就可以躲过瘟灾。”老头听说后就挨家挨户告诉了所有的人,于是,家家插上艾蒿、菖蒲,瘟神无法降瘟灾,人们都平安得救了。后来世代相传,习以为俗。 艾叶的功效 艾叶,又名艾蒿、艾草等,为菊科植物。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用治脘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等证,如艾附暖宫丸。炒炭止血,可用治虚寒性月经过多,崩漏带下,妊娠胎漏,如胶艾汤。本品捣绒,制成艾条、艾柱,外灸能散寒止痛,温煦气血。煎汤外洗可治湿疮疥癣,祛湿止痒。 艾叶的作用 祛除:颈肩腰腿痛很多老年人的老毛病——颈肩腰腿痛会时不时的冒出来。很多人会随意吃点止痛药。 其实,一吃就好的止痛片,经常服用会有很多副作用:容易成瘾、引起过敏反应、损害造血系统、胃黏膜损害、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小编要告诉大家一个超简单的止痛方法: 艾叶+酒 材料:艾叶60克、生姜15克、生葱2-3棵、烧酒适量。 用法:前3味药捣烂,用布包好。然后,将其蘸热酒,涂擦患处。 功效:一般腰疼病患者,涂上一两次,就再也不疼了。 适用于因风寒引起的关节疼痛。 艾叶泡脚,功非小补 很多人知道用热水泡脚对身体非常好,如果用艾叶泡脚,那更是胜吃补药。 祛虚火、寒火 艾叶泡脚具有祛寒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口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那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祛实火 艾叶泡脚还有引火下行的作用。如果天气比较干燥,老年人容易上火。这时,您泡泡脚,再搓搓脚,效果会很好。 镇咳、祛痰、抗过敏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艾叶中含有的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及抗过敏的作用。 治感冒 艾叶泡脚还能很好的治感冒哦。当受凉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浑身酸疼或伴有发烧时,都可以用艾叶水泡脚,要泡到身体发汗为止。 去黑眼圈 中医认为,肝肾阴虚是导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而滋阴补肾、清降虚火是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起到去黑眼圈的作用。 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住在城市已经很少有机会在端午节挂艾草祛病防病了。但是我们可以在家做艾灸,能达到更好地驱寒祛湿,活血排毒,通经活络,祛病防病,保健养生的作用。 万万没想到,小小的艾叶竟然有这么多神奇的功能呀!您学会了么?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2621.html
- 上一篇文章: 食粽子悬艾草佩香囊点雄黄hell
- 下一篇文章: 平安校园年端午节放假致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