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现在好点的治疗白癜风要多少钱啊 https://m-mip.39.net/nk/mipso_7745188.html

本文选自《茅台酒文化笔记》,作者周山荣。

中国是礼仪之邦,就是饮酒也有不少礼法规定和礼仪规范,从这些礼仪、礼法和习俗的悠久历史、丰富内涵和深远影响来看,中国酒文化实际也是一种礼文化。这些习俗在汉文化背景下大同小异,在茅台,却有其与众不同之处。

01

生期酒:每逢老人的生日,其子女必为其操办“生期酒”。特别是老人的60岁生日,更要大操大办。农历60年为一轮,即一个花甲。所以国人称60岁的老人为花甲老人。在茅台的普通百姓家,父母年届花甲时,要大摆酒宴,大办生期酒。届时至爱亲朋,乡邻好友不请自来,并携礼品祝贺,儿子和女婿更须为老人奉上成套新衣、酒、烟及其它礼品。

婚礼酒:又叫喜酒。婚礼酒,顾名思义,就是与成婚、完婚有关的酒事活动。提亲至订亲间的每一个环节中,酒是必备之物。在茅台,男方携酒、面、猪脚等请媒人,之后才“看人户”、“取同意”、“订婚”、“开庚”。婚礼前一天,男方组织人手“过礼”,将酒、烟、茶等物摆放在“茶盘”(木制长方形托盘)里,酒礼在前,送到女方家。酒礼很讲究;一般选用较高档的名酒,如茅台酒,分为6对、每对2瓶为酒礼。

婚礼当天,女方的“送亲”队伍到来,第一件事是接亲的“押礼”先生,酙上随身带来的两壶散白酒祭奠女方列祖列宗,俗称“告奠”或“投奠”。若女方“送亲客”到了男方家,仍由“押礼”先生到男方家堂屋的神位前,祭奠男方的祖宗神灵,俗称“交亲”,然后再举行婚礼。新人双双脆下,主持人口中念念有辞,行礼如仪。

礼毕,新人入洞房,共饮交杯酒、合心酒,寄托白头相守、忠贞不移的爱情。洞房仪式完毕,新人要双双向参加婚礼酒宴者敬酒表示谢意。随后,小伙们少不了向新婚夫妇劝酒,谓之“闹洞房”。高兴起来,略有放肆,逗趣、玩笑自在其间。婚礼酒宴充满民间特有的欢乐情趣。女方“送亲客”辞别前,男方的婚礼总管要召集男、女双方贵宾,以酒设宴“会亲”。

月米酒:妇女分娩前,婆婆要煮月米酒一坛,一是为分娩妇女催奶,以保证孩子出生后有充足的天然食物,二是为了款待前来祝贺的客人。孩子满月,要办月米酒,少则三、五桌,多则二、三十桌。酒宴上酒礼先行,先饮娘家送去的月米酒,再在席间宴请白酒。所送礼物,多为鸡蛋、小孩衣物等,而主人也要回赠毛巾、糍粑等物,谓之“打发”。

祝寿酒:在茅台,一般年届花甲、且大操大办方称“祝寿酒”,否则仅为“生期酒”。若遇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八十耄耋、百岁期颐,除生期酒的礼仪外,还需专门订制寿碗,客人送礼时,要回赠寿碗一个。

丧葬酒:许世友将军一生好饮,死后墓中藏酒成为美谈。自古以来,茅台人便有此做法了。若死者嗜酒,有以酒器和酒水陪葬,有以纸扎成酒器模样焚化祭奠。道场开始后,俗家道士、和尚超度亡灵时,每场法事均要向神灵敬酒。法事司仪“香灯师”专门负责斟酒。请道士或阴阳先生为亡人择地时,尤其要用上好的名酒,至少是瓶装酒。法事“封斋”当天,地邻乡亲、亲戚朋友一般要赠送丧家几斤酒和面条。死者姻亲送的酒礼要更多些,如女婿要送二十来斤白酒、一头猪或羊等。

祭祀酒:涉及范围较宽,一般有两类,一是立房造屋、修桥铺路要行祭祀酒,凡破土动工,有犯山神地神,就要置办酒菜,在即将动工的地方祭拜山神和地神。仪式由牵头负责工程的工匠主持,备上酒菜纸钱,祭祀以求保佑。工程中,凡上梁、立门均有隆重仪式,其中酒是必备之物。二是逢年过节、遇灾有难时,要设祭祀酒。除夕夜,各家各户要准备丰盛酒菜,燃香点烛化纸钱,请祖宗阴灵回来饮酒过节。祭祀结束,全家方得动筷用餐。在民间,若有灾难病痛,认为是得罪了神灵祖先,于是要举行一系列的娱神活动,乞求恕免。其形式仍是置办水酒菜肴,请俗家道士、和尚到家里“做道场”,并以酒菜敬献。祭祀酒因袭于远古时对祖先诸神的崇拜祭奠。在传统意识中,认为万物皆有神,若有扰神之事不祭祀,就会不得安宁。现在,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祭祀酒现象正在离人们远去,甚至消失。

02

茅台酒对普通百姓来说,始终有些可望而不可及。包括茅台人,其实也对茅台酒怀有一种特殊希冀。于是,人们选择一些特定的日子让自己能够欢聚畅饮,从而进一步强化了节庆的饮酒习俗。

春节:在中华民族绚丽多姿的节日中,春节是最悠久、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茅台地区春节的饮酒习俗与其它地区并无明显差异,不同之处在于,一是即便自家不酿酒,春节来临前男人必须准备好酒一坛,以款待前来拜访的客人。二是腊月底时,妇女们要煮好米酒,过节时,正餐前主妇通常会以米酒招待客人;三是从正月初二开始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地邻乡亲、亲朋好友轮番请客,喝“转转酒”。

元宵:在茅台,元宵标志着春节全面结束,繁忙的春耕生产即将开始,因此,元宵节时,茅台人在家里团聚畅饮一番,以祝贺新春佳节结束。

清明:上坟扫墓是清明最重要的活动。扫坟祭祖表达的是生者对死者的情感和追忆,但死者虽已矣,存者仍须生,那堆堆坟茔怎能不触发生者岁月无情、人生有限的种种感概呢?此时此刻,大概只有酒可抚慰那孤寂的心、忧郁的魂了。茅台清明扫墓并无祭酒习俗。但是,由于茅台酒独特的象征意义,常有在清明以茅台酒祭奠先人的做法。

端午:茅台酒的生产与两个节日密切相关,一个是重阳,一个是端午。这便是茅台酒所谓“端午踩曲,重阳投料”的传统工艺。每年的端午节至重阳节,因雨季来临,赤水河水呈赤红色;而重阳节至次年端午节之间,河水则清澈透明。十分巧合的是,茅台酒完全按照这一节律的变化进行酿制。重阳节到端午节之间,正是茅台酒下沙、蒸煮而大量用水的时节;而端午到重阳节之间,又是茅台酒歇蒸、下窖而基本不用水的时节。这时,女工们忙碌起来,开始了一年一度的制曲。

端午节前,家家门前要挂菖蒲、艾叶避邪,中午要喝雄黄酒。大人喝酒,在小孩面额上,还要蘸上雄黄酒写上个“王”字,以避邪祟。郑珍(子尹)诗云:“嫩绿胡孙高踏臂,雄黄王字大通眉。”此外,还要把雄黄酒喷酒在屋内各个角落,同时,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灰尘。因为过了端午,盛夏即将来临。

中秋:这本是一个赏月饮酒的日子。如今,中秋节已成了全民的节日。祭月、拜月的已没有了,赏月饮酒的也不多,但吃月饼之风却极盛,可以说遍及全国。中秋之后,气温逐步下降,白酒销售旺季来临,从这时起,茅台大大小小的酒厂,便忙活开了。

重阳: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重阳登高、赏菊、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和射虎等种种习俗,历代相沿,但日渐式微。

茅台民间流传着“九月九,下河挑水煮新酒”,“重阳下沙,一定抱个金娃娃”,“重阳下沙芳满缸,重阳酿酒香满江”等民谣、民谚。茅台酒生产投料在农历九月重阳节期间进行,这完全不同于其他白酒随时投料随时生产的特点。采用九月重阳投料一是顺应高粱的收割季节;二是顺应茅台当地气候特点;三是避开高营养高温生产时节,便于人工控制发酵过程,培养有利微生物体系,选择性利用自然微生物;四是九月重阳是中国的老人节,象征天长地久,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从年开始,茅台集团把每年的重阳节作为茅台酒节。“国酒茅台祭祀大典”上,国酒人怀着崇敬的心情向历代祖师、宗师献上净水、高粱和小麦,同时举行师带徒仪式等活动,以传承祖师风范,光大国酒伟业。仁怀市也要在赤水河畔举行祭水仪式,祭拜这一酿造了传世佳酿的美酒河神水。在金鼓和唢呐声中,挂满红绸的小舟,载着童男童女由江边缓缓划向江心,童男童女各用陶罐从江心取出清水。船划回岸边,由神女领着走向神坛,童男童女将取来的清水倒入祭坛中。在击鼓九通、鸣金九响过后,主祭人和陪祭人向天地鞠躬、敬香、敬酒,之后宣读祭文,随后焚烧帛书,完成祭水活动。

03

婚姻是一个人一生之中的一件大事,这一点,无论是古典而诗意的东方中国,还是现代开放的西方国家都是相通的。与西方人的“教堂聚会”不同,中国人往往要在仪式上大宴宾客。在茅台一带,有的婚宴分为请客、正酒、回门三个步骤,要进行整整三天。既然有大宴宾客的宴席,那就一定少不了开怀畅饮。而且,婚宴又是重大喜宴,有客人饮酒越多,新人“聚喜”也就越多的说法。

交杯酒:在茅台地区,夫妻俩喝交杯酒时,由男方亲属中儿女双全、公认福气好的中老年妇女主持,并斟上两杯白酒,新婚夫妻用两个酒杯交臂而饮。饮完后将酒杯一正一反掷于床下,以示婚后百年好合。如今,青年男女的婚礼上,交杯酒是必不可少的,但其形式有所简化。男女各自倒酒之后两臂相勾,双目对视,在一片温情和欢笑中一饮而尽,或是在洞房,或是在举行婚礼的饭店、酒楼。不管此俗的表现方式有何不同,其寓意与心态都是一致的,结永好、不分离的暗示对于新婚夫妇今后长期的婚姻生活,将会产生深远影响。

回门酒:新人结婚后的第二天,新婚夫妇要“回门”、“回拜”,即回到娘家探望长辈。这时,娘家要设宴款待,俗称“回门酒”。回门酒一般只设午餐一顿,酒后夫妻双双把家还。

订婚酒:如今,婚姻的仪式极大地简化了。但是,订婚这道程序却没有精简掉。订婚这天,媒人要领着女方及其姐妹、嫂子等女友,来到男方家中。男方邀请亲友做陪,并设宴款待。女方临走,男方要赠予礼金、礼物。自此,双方婚事已成定局,婚姻的“意向性协议”已经生效,此后男女双方不得随意退婚、赖婚。

04

茅台本是多民族聚居区。现在,除汉族外,还居住有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彝族等民族,其酒俗之多,堪称一大特色。

仡佬族:仡佬族与茅台酒的渊源极深。而茅台镇的由来,便与仡佬族先人濮僚人有直接关系。据史料记载,今茅台一带古时曾世居濮僚部落,马桑树漫山遍野,故名“马桑湾”。后来在赤水河东岸发现了一股纯净的泉水,濮僚部落砌了一口四方形的水井,方便来往行人饮用,深得人心,时间长了,人们便习惯称此地为“四方井”,代替了“马桑湾”。往后,沿河地带人类活动频繁,逐步开发利用,但唯有历代濮僚人立竿祭祀祖先的土台上长满了茂盛的茅草。濮僚人在茅草台子上祭祀祖先,对先人开荒劈草表示崇敬,惯称“茅台”,茅台由此而来。

仡佬族善酿酒,以“爬坡酒”最富特色,酒用玉米、高粱、毛稗、稻谷等酿制而成,常用作礼品馈赠亲友。酒酿成后,盛于缸内,用紫灰拌黄泥密封缸口。密封时,将两根一弯一直的空心细竹管插入缸内,外露一口。有的还将此酒埋在地下,两三年后作嫁女酒宴之用,故又称“嫁女酒”。饮用时,打开空心竹管塞,客人们轮流咂饮。

苗族:与茅台毗邻的后山苗族布依族乡摇钱树,是川南、黔北、滇东苗族的迁徙地标。相传,云南文山州、红河州苗族同胞的祖先是数百年前从后山新关村木兰关(现为摇钱树村民组)迁过去的。当地苗族人家里都放有一两坛自己用糯米酿造而成的米酒。每年农历六月初六,当地举行盛大的节庆活动,除进行对歌、苗族传统体育项目“爬花杆”等表演外,还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

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仪式是杀牛祭蚩尤、祭祖宗、祭迁徙地标摇钱树。杀牛的方式很独特,首先要选一头身强力壮的黄牛置于土台上,土台下站满了虔诚的苗族男女老少。设酒祭奠后,杀牛者不用刀,而是将牛捆绑在土台中的柱子上,用木板把空心的铁锥钉入牛的头骨中。血喷得越高越显示了对蚩尤、祖宗的真诚和敬意,苗家人来年定有好的收成。

在节日常有拦寨酒、迎客酒、送客酒。红喜席,有嫁别酒、分家酒、酒歌酒、订亲酒。白喜席(如高龄老人过世等),有慰问酒、酬劳酒、祭祀酒。日常席,有火堂酒、平伙酒。结盟议事时的歃血酒(血酒),一般都用土碗作酒杯。逢重大节日和吉日,酒具改为牛角杯。

布依族:佳节与喜庆,亲友们互相走访,主人必先捧酒招待宾客,客人也尊敬主人,显得彬彬有礼。吃饭时要用酒歌来表达宾主之间的相互询问与祝福,带有一种农家淳厚、简朴、恬适的遗风。例如在宴席迎客时,主人首先唱《酒礼歌》:“贵客到我家,如凤落荒坡,如龙游浅水,实在简慢(怠慢)多。”客人对主人的热情款待表示感谢,便用歌声来表达自己的心情,唱道:“喝酒唱酒歌,你唱我来和,祝愿老年人,寿比南山坡。祝福后生伙,下地勤做活。祝福姑娘家,织布勤丢梭。祝福主人家,年年丰收乐。”宴罢,客人还要唱歌,感谢主人全家用劳动获得的果实殷勤招待亲朋。客人告辞时,主人也唱起送客歌,再次为招待不周表示歉意,并祝客人一路平安,心情愉快,希望下次再来。

彝族:在彝族日常生活中,酒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在彝族山寨,酒是最为重要的特色饮品。走访亲友要带酒,参加婚礼要送酒和牲畜,参加丧葬活动也要送酒送羊,参加宗教活动更离不开酒和牲畜。彝族同胞喜欢饮酒,“有酒便是宴”已成习惯。彝家酒谚云:“所木拉以以,诺木支几以”(汉区茶为敬,彝区酒为尊)。在彝家,每当客人来到,无沏茶敬客之礼,却有倒酒迎客之俗。每逢婚嫁,以“酒足”为敬,“饭饱”反而在其次,或几乎没有请客吃饭之说。每当丧葬时,讲究送酒多者为最敬最孝;家族间、个人间发生打架斗殴等纠纷时,理亏方往往送酒赔礼道歉,即可消除民事纠纷或双方怨恨。彝族饮酒时不分生人熟人,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

彝族酒具别具特色,各种各样的酒杯使人眼花缭乱,如用鹰爪和鸿雁爪为足,木头或皮胎杯体用天然漆绘制黄、黑、红三色图案的“鹰爪杯”、“鸿爪杯”;又如用牛角、绵羊角、山羊角制作的“角杯”;还有以牛蹄、猪蹄精心制作,以生漆绘制图纹的“蹄杯”,等等。

参考资料:

《田间采访笔记(.7—.6)》,周山荣记录

《彝族酒文化》,王荣辉著,未刊稿

《酒都仁怀酒礼酒俗概观》,陈博深著,载《酒都政协》年第1期

识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6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