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选登端午的味道
端午的味道 “艾草绿,麦儿黄;端午节上粽子香。”熟悉的童谣又在耳边响起,一年的端午到了。 听着歌谣,按耐不住心中的欢喜,我早早起床了。我家住在堤坝上,放眼望去,前面是一条清凉清凉的小河。河滩上,是一丛丛摇曳着的芦苇。一阵风微微拂过,那苇叶的清香弥漫过来,让人恍恍惚惚的。妈妈已把苇叶采到家,在屋檐下,修剪、浸泡、清洗,她忙得不亦乐乎。开始包粽子了,只见一片苇叶在妈妈灵巧的手下弯曲、折叠,随即出现了一个“壳”。接着,把泡好的糯米装进“壳”中,再按下一枚蜜枣,随后包裹起来,成菱角型。之后,妈妈又把粽子捆扎好,放在锅里蒸。捆扎的线分两种:一种是彩线,一种是干草茎。栓彩线的粽子要投入水中。我家恰好在小河边,河水清澈,我把粽子扔下去后,引得一些小鱼小虾来,俨然一幅好画。扎草茎的粽子是留下自己吃的。解开草茎翻开苇叶,露出了白嫩的糯米粽,蘸着白糖放入口中,嘴角边散发着缕缕的醇香。那滋味,甜丝丝的;那气息,沁人心脾。却不知每到端午,人们为啥都要吃粽子呢? 端午的味道,对于孩童来说,还有更有趣的,那就是香囊和彩线。香囊的香料是头年秋天就准备好的,有八角叶、藿香叶、苍耳叶、艾叶,还有肉桂和甘草的根茎。晒干、碾碎,最后放在一个密封的钵盂中,待来年取出来用。而布料呢,则是用柔软的面布衬里,外面则用亮堂的丝绸包起来,然后缝制而成。有的香囊上绣着一只猫,有的香囊上绣着一条狗,有的香囊上绣着一只鼠,还有的香囊上绣着一只玉米棒,真的很有趣。小伙伴们见面后,“狗香囊”去追“猫香囊”,“猫香囊”去追“鼠香囊”,“鼠香囊”去追“玉米棒香囊”,“玉米棒香囊”去砸“狗香囊”,这时,香囊竟成了自己力量的象征。不时,还有几个手腕脚腕上带彩色线的幼儿呐喊助阵,把堤坝上搅得热热闹闹的。 端午,还有一种味道,是文化的味道。人们在额头上抹雄黄酒。过去,我一直认为那是因为好看,后来长大了,读了一些书籍才得知,古时地广人稀,每到五月,瘴气随气温升高蔓延开来,人们就喝雄黄酒以此来驱毒辟邪。原来,雄黄酒是古人的防疫药品啊。每到端午,各个村都要派人来,在小河里敲锣打鼓赛龙舟。听老人说,赛龙舟是为了祭天地。祈盼今年大丰收,更是为了祭奠屈原。龙舟的响动,能惊吓水中的鱼虾。鱼虾不敢出来,屈原就能够安心地享用粽子了。后来读历史书,得知屈原是一名爱国贤臣,怪不得后人对他如此崇敬呢! 端午,承载着民俗,承载着历史,更承载着那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为此,五月的端午节,对每个华夏子孙都别有一番味道。 (作者系安徽省五河县临北中学学生,指导教师/夏玉桥) 本文视角新颖。端午要说的事很多,但小作者却把目光盯在“味道”上,由端午粽子的味道写起,再写那节日里生活的“味道”,节日中传统文化的“味道”。同时,作者又以“味道”贯穿全文。这样,整篇文章不仅结构严谨,还极具个性,从而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8076.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北京交警APP正式版下载办理进京证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