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课程蚊香
小太阳艺术创意中心办学理念★ 小太阳艺术一直秉持着“创意至上,快乐生活”的办学理念,用艺术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孩子画面、语言、行为、设计和情感表达的全方位多维表达能力。并根据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性,因材施教,立足艺术,使学生的身心、个性、情感得到全面的发展。 创意课程 蚊香 课程类型:创意综合课 适用年龄:6—9岁 课程用时:90分钟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的学习,让小朋友们了解蚊香的外形和特点,了解蚊香的作用,然后对蚊香的外形进行刻画。 教学重难点 范画的参考和作画步骤,使用丙烯颜料以画螺旋线的方式画出大小不同的蚊香,再用超轻黏土制作各种动态的蚊子,锻炼孩子的造型及动手能力。 材料准备: 水粉颜料,超轻黏土,活动眼睛,水粉笔 思维导入 故事导入: 一种驱蚊物,其中的药物被点燃后所发出的烟可赶走蚊子或熏死蚊子。我国点蚊香有非常悠久的历史,传统的蚊香分线香和盘香两种。 蚊香燃烧的烟里含有4类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即超细微粒-烟尘(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质)、多环芳香烃(PAHs)、羰基化合物(如甲醛和乙醛)和苯。同时,除了这4类明显的有害物质外,蚊香中还有大量的有机填料、黏合剂、染料和其他添加剂,才能使蚊香可以无焰闷烧。 原始的蚊香出现在宋代。根据宋代冒苏轼之名编写的《格物粗谈》记载:"端午时,收贮浮萍,阴干,加雄黄,作纸缠香,烧之,能祛蚊虫。"这应当是较早的"蚊香",并且指出了蚊香的制作原料。雄黄是硫化砷矿石,也是古代用途很广泛的杀虫剂。书中还提到制作蚊香时,于端午节时取材,不禁让人联想到"蚊香"的与这个节日的插艾草和使用雄黄酒有某种关联。 宋代的蚊香在清代江南地区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近代来华采集茶种的英国人福琼(RobertFortune)的著作《居住在华人之间》(AResidenceamongtheChinese)中有相关记载。年,这个英国园艺学者在从浙江西部到福建武夷山的途中,由于气候炎热潮湿,他和随从都被蚊子叮得整夜无法合眼。后来他的随从购买了一些当地人使用的一种蚊香,这种蚊香对驱杀蚊虫很有效。后来他把这一信息带回欧洲后,引起西方昆虫学家和化学家的极大兴趣,纷纷询问他这种蚊香是由何种物质所合成。后来,他在浙江定海了解该蚊香的配方,发现此种蚊香由松香粉、艾蒿粉、烟叶粉、少量的砒霜和硫磺混合而成。 明末的《谭子雕虫》一书记载:"蚊性恶烟,旧云,以艾熏之则溃。然艾不易得,俗乃以鳗鳝鳖等骨为药,纸裹长三四尺,竟夕熏之"。上述记载说明古人确实曾用端午节悬于户外的艾作熏蚊的材料。当然这种"蚊香"的产生,在制剂技术上可能还跟艾在针灸术的用途产生的启发有关。根据宋代《本草衍义》记载:"艾叶干捣筛去青渣取白,入石硫黄为硫黄艾炙"。很可能是在这种"硫磺艾炙"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使人们联想到将浮萍干末加雄黄粉制作出实用"蚊香"。 图片欣赏 绘画步骤 01拿出一张圆形牛皮纸,没有圆形牛皮纸的小朋友可以自己剪一张,之后利用水粉颜料在牛皮纸上以打圈螺旋的方式,将主体物表现出来,注意线条的流畅程度。 02利用相同的方法在画面上绘制出大小不同方向各异的蚊香,注意画面整体的疏密关系和构图。 03蘸取一些红色的颜料将蚊香点着的部分画出来,注意主体物的细节刻画。 04选取几个不同颜色的超轻粘土揉成成椭圆形,制作出蚊子身体的部分。摆放的时候可以方向各异。 05利用黑色的勾线笔画出蚊子的翅膀和嘴巴,丰富其细节,使得画面看上去更加的生动形象。 06将活动眼睛安放在蚊子的上,使得蚊子的形象更加生动。 07利用白色的颜料画出蚊香的烟雾,丰富画面的内容,这样我们的作品就完成啦。 课程总结 课程难点:了解蚊香的外形和特点,了解蚊香的作用,并且对蚊香的外形进行刻画,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学生自行总结,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这节课那一部分对你来说最困难。 欣赏交流: 1.教师点评,鼓励表扬小朋友们画面中的优点,并提出不足,辅导小朋友改正。 2.小朋友分析自己的绘画思路及心得体会,小朋友们之间进行自评和相互点评,谈谈他们心里最好的作品是哪一幅。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参考 若有侵权,联系删除 小太阳艺术创意中心 二十年相伴 长按识别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cd/9685.html
- 上一篇文章: 痰火骨蒸诸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