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水制法
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药材用水或液体辅料处理的方法称为水制法。目的是使药材达到清洁、吸水变软,便于切制和制粉,除去杂质及非药用部分,以及改变性能等要求。常用的水制法有淘、洗、浸、润、漂、水飞等几种。本讲义除介绍水制法外,还介绍与水制有关的切制。 一、淘 是将体积细小的种子类药材放在数倍于药的清水中淘去泥土、砂粒。附有泥土的药材,需放在箩筐或筲箕内,再放入清水中,边搓擦,边搅动,淘去泥土,并利用水的悬浮作用,漂去轻浮的皮壳及杂物。夹有砂粒的药材,需放在瓢内再放入清水中舀动,通过舀动操作,倾出上浮的药材,将沉降飘底的砂粒弃去。最后将淘净的药材滤水晒干。药材经过淘洗,达到清洁纯净的目的,如:菟丝子、王不留行等。 二、洗 是将药材放在数倍于药的清水中或液体辅料中翻动擦洗。质地轻松或富含纤维的药材,要求动作迅速,进行抢洗。质地稍硬或表面粘附泥砂杂质的药材,洗时可用一般速度,或进行充分洗涤。有些药材为了改变性能,需用液体辅料洗。药材经过洗涤,达到清洁纯净,吸水变软,便于切制和改变性能的目的,如红柴胡、香薷、车前草、蒲公英、马齿苋、陈皮、蚯蚓、鱼腥草、白花蛇舌草、半边莲、铁苋菜、虫退、海藻、昆布、土鳖、蜂房等。 三、浸 是将药材放在宽水中或液体辅料中,浸泡至一定程度取出。含有大量淀粉及质地坚硬的药材,洗净后,放在清水中浸泡至软取出。动物的甲、骨放在清水中浸泡至皮、甲、肉、骨分离时取出。有些药材为了改变性能,用相适应的液体辅料浸泡至透取出。药材经过浸泡,使水分或液体辅料渗透到药材内部,达到吸水变软便于切制、除去非药用部分、改变药物性能等目的。但必须浸的才浸,浸泡的时间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根与茎一般浸1~4小时,皮类一般1~2小时,草类30分钟至1小时。 四、润 是将经过清水或液体辅料处理的药材,置容器内,使其表面所吸附的水分向内渗透,达到全部湿润变软的润药方法。质地轻松或柔润的药材,先用清水抢洗,取出滤去水分,然后进行盖润。质地较硬的药材,水洗后装入篾篓,上盖麻布,使其润透。根据药材的软化情况,必要时中途可淋水1~2次,以辅助水洗时吸水的不足。质地坚硬的药材,经过一定时间的清水浸泡,捞起装入篾篓,上盖麻布,根据药材的软化情况,可进行多次淋水,使其润透。有些药材须放在缸内,用一定的液体辅料(约为药材的1/4)浸渍,经常翻动,使其一面吸入辅料,一面向内渗透,至药材润透,辅料吸尽取出。润药的时间须根据药材的坚硬程度、体积大小以及季节、气候而定,一般以润透变软为准。检查方法:长条形药材用手折时,以能发弯为润透;块状或球形药材用手捏时,以内部似有柔软感为润透,有时须用刀切断检查,以内面无硬心为润透。润的目的是为了软化药材,便于切制;用辅料浸润则是为了改变药物性能。如当归(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当归的干燥根)炮制方法:拣去杂质,抢水洗净,捞起,滤去水分,稍凉,每斤用白酒一两加适量水,均匀喷上盖严,润透,切片,晒干。炮制目的:清洁药物,便于切片和制剂;酒洗增强活血散瘀作用。 五、漂 是将药材放在宽水中或液体辅料中漂去药材的某些内含物质。漂时须根据季节气候和药物的体积、质量,适当地掌握漂的时间、换水次数,并选择漂药的位置。漂药目的是利用水的溶出作用,除去药物的杂质以及部分挥发性、毒性物质,使药物纯净,药性缓和,毒性减低。如海螵蛸、半夏、南星、川乌、草乌、附子等。 六、水飞 是利用水的悬浮作用和粗细粉末在水中的悬浮性不同,分离出细粉的方法。操作方法按下述几道工序进行:①粉碎:将不溶于水的矿物或动物药材用碾槽或粉碎机粉碎;②过筛:用目筛或目筛过筛;③加水研磨:置乳钵内加适量清水研磨,停研时如有膜状沫浮于液面,须用皮纸掠去,研至钵底无粗糙响声,手捻或舌舔无碜时取出;④悬浮分离:置缸内加多量清水搅拌,搅匀后静置片刻,则细粉悬浮于水中的上、中部,粗粉下沉底部,即时倾出上浮的混悬液;下沉的粗粉再行研磨、分离,反复操作,最后将不能悬浮的粗粉弃去;⑤干燥:将所得混悬液合并,静置沉淀,用橡皮管或皮纸条、灯芯吸去水分,置垫有皮纸的篾器内滤水,再置日光下盖纸晒干,乳细即得。有些药物可以不经悬浮分离这道工序。水飞的目的是为了制出极细粉,除去水溶性杂质,避免研磨时的飞扬损耗,如朱砂、雄黄、玛瑙、滑石、炉甘石等。 《中药炮制》前言 中药炮制的起源和发展 中药炮制的意义和目的 中药炮制对药物性味功能的影响 中药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中药炮制的加热和用水 中药炮制的常用辅料 中药炮制的工具 《中药学》 中药学总论 中草药的采集与炮制 《中药学》四气五味 《中药学》归经 《中药学》升降浮沉 《中药学》中草药的应用 《中药学》中药配伍 《中药学》中药用量 《中药学》中药服用法 中药解表药 中药清热药 中药泻下药 中药利水渗湿药 中药化湿药 中药祛风湿药 中药理气药 中药活血祛瘀药 中药止血药 中药消食药 中药驱虫药 中药化痰止咳平喘药 中药祛寒药 中药开窍药 中药平肝息风药 中药安神药 中药补虚药 中药收敛药 中药其它药 具有肾毒性的中药 中药基本理论知识 中药的含义 中药的品种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分类 中药的产地 中药的采集 中药的性能 五味 四气 升降浮沉 补泻 归经 毒性 中药的配伍 中药的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 配伍禁忌 中药的用药剂量 中药的服用法
中医传统治法 解表法 涌吐法 泻下法 和解法 祛风法 祛暑法 祛湿法 润燥法 理气法 理血法 祛痰法 驱虫法 固涩法 补益法 治痈疡法 消导化积法 开窍通关法 表里双解法 温里回阳法 清热泻火法 重镇安神法 平息内风法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1119.html
- 上一篇文章: 福建海产基地直接采购鲜活海鲜当天配送
- 下一篇文章: 史上最全药食两用中药名单,对您必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