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瑞塘河,古称南塘河,俗称七铺河路。位于飞云江北岸的温瑞平原,系古代海滩港湾淤积后而成的泻河。水源出于瓯海三溪,(俗称上河乡)。三溪的水直汇入会昌湖而进入塘河。经过历代多次疏浚、开凿、拓宽,才形成现状。它是温瑞之间的重要水路航道。宋时沿河遍植荷花,有“八十里荷塘”之称。永嘉太守杨蟠《过南塘》赖有风相送荷花十里香的诗句。南宋陈傅良《温州重修南塘记》称:“石塘百里”,确见当时塘河沿岸已有巨石驳坎。南宋淳熙十四年(),郡守沈枢再次疏浚筑南塘河。清光绪二十四年()瑞安洪守一率先捐资,并发起修筑南塘河沿河堤塘40余里。温瑞塘河总长33.85公里,在瑞安境内约长20.4公里。河道最宽处约米,最窄处约50米。

莘塍曾名新塍,地处瑞安市东南,系飞云江下游滨海平原地带。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莘塍人的祖先在莘塍岱石山一带繁衍,自唐至宋这里是浙闽交通要津又是温瑞塘河的重要港埠,两岸村庄有,莘塍上、中、下村、华表、垟底、南镇、上岸池、九里、前埠、南垟、直洛、周田、董田、汀田、七坦、下垟厂。塘河的水是两岸人民赖以生存的饮用水(未有自来水之前)又是货只运输货物的主要河道,它促成两岸的商业与手工业的发达,而有效地促进沿岸各村的地方经济和文化繁荣,而物产丰富,街店林立,古有民间流传俗语:“走遍天下,不如莘塍塘下”。

莘塍塘河东西两岸主要交通要道的桥梁首说“莘塍桥”。“莘塍桥”以莘塍地方命名。据史料载,“莘塍桥”初建于南宋。清康熙三十三年()重建,道光间邑人蔡朝珂和总兵陈步云、蔡仲樵等人创“聚星书院”,因此学生与行人增多,又重修一次,将桥面加宽有二米多。民国十五年,居住在莘塍桥西面季兴旺先生,一生行善喜做功德,又以求子发愿将桥面加增二粒桥板,使桥面增至三米多宽,并配铁栏杆做握手,使行人及小孩过桥更加放心。季兴旺先生此举可称是件功德事,受里人称赞。时过二年,季兴旺先生妻子果然生一子,至今子孙满堂。

聚星书院,在莘塍河口宫南首,塘河西岸,道光十二年()建成,同治间书院一度改为义学,光绪三十二年()改为聚星两等小学。民国六年()改为东区区立聚星高等小学,百多年来培育了著名人才,如缪天瑞、缪天荣、方德植,方国洪。泮振丰,蔡道登、蔡天武蔡天文兄弟及妹等等。都是国家的优秀人才。莘塍前桥,一名落马桥,跨楼前浃,相传为蔡幼学下马处;莘塍后桥,一名上马桥,相传为蔡幼学上马处。蜈蚣桥,元代建,位于九里汇,又名五公桥,位在九里与塘河之间,因桥形如蜈蚣而得名。

塘河两岸交通还有“华表桥”,清乾隆二年()里人监生张蜅捐资造。同治间重修,宣统三年()邑人陈麟书和里民林舜滔等人加宽重修。“南镇桥”,南镇桥位于上岸池村与前埠间。清道光二十四年()瑞安洪守一捐资造。光绪二十四年()里人缪寿枢出资重造。“筼筜桥”,位于莘塍与县城交界处,也是县城东去塘河第一所桥,清道光间总兵陈步云重建。

莘塍桥东侧有“莘塍亭”,俗称桥亭。亭内供奉“关圣帝君”与周仓,桥亭虽不大,但香火很盛。南来北往行人在亭内歇脚,大都点一枝香和蜡烛以求平安。旁边设有茶亭,常年供茶,每逢过年过节,更加热闹,桥亭周边设店,有卖蜡烛、芸香、纸银花、子炮、对联等用品。还有老丁伯的灯盏糕、陈氏馄饨、学金吹糕、糖糕等等。还有成群结队小孩在两岸玩耍,放焰火、鞭炮、捉迷藏等、热闹非凡。桥亭西面塘河边有廊,有连排弯腰美女靠椅子,让人休息和听书之坐。最值得记忆的在民国间,有个老人叫蔡咸钱,据说是秀才他善于讲书又喜猜谜语。有好多谜语是他自己编造,编好将谜语给大家猜。如有人猜得准,老人必须继续讲书给大家听,猜不准不讲书,有一天将莘塍河浃口地方景编一个谜语对众人说:“榕荫树下好乘凉,戏台后面读文章。人人都把弥陀念,万古留传陈四娘”。有个后生站起猜他的谜,大声喊叫:“蔡咸钱公你的第一句是莘塍河浃口有一株大榕树,枝叶很茂盛,行人都在树下乘凉对吗?第二句,河浃口南岸有大戏台,戏台后面是聚星学堂。莘塍的学子认真读书做文章。第三句,河浃口北岸边有明代建的龙汇寺,历来是尼姑所住持,天天带领信众念弥陀,第四句,龙汇寺西边紧靠着龙珠宫,供奉陈十四娘娘。圣母法力无边,成为千古留传。对不对呀!”咸钱老人听后哈哈笑,后生你猜对了,你想听什么书,后生说请讲一段三国,关公斩蔡阳的故事吧!

温瑞塘河莘塍段沿村各有浦沥。西岸有黄甲浃、王家庄浃、龙河浃、华表浃、垟底浃、仙浃浃。河渠相互沟通,形成盘状河网。又成为河道交通网。塘河在历史上的作用不可忽略,既是温瑞平原灌溉和排涝,又是温瑞间的主要内河航道。水路运输相当便利,主要有渡船、替船儿,二尺四、梭船、河鳗溜、河厢、帆船、内河拖轮、盆汤、水泥船等。渡船是短距离帮助行人过渡工具船,如周田湾和对岸垟底村建国后还继续在渡,直至周田桥造好后才停止。渡船的形状为拱斗四方形,用材质硬又不易腐烂的木板制成。有丈二,或丈五见方阔。可站八九个人。船上有一长绳系在船的左角铁圈内,其两端栓在两岸石坎的铁箍圈里,有行人自己拉绳自由摆渡,也可渡货物,确是不收渡船费的便民船。在清代,如到温州必乘河厢,河厢双把浆,可乘十几人,船舱设床铺,上盖棚,以防日晒雨打,乘客睡在船舱过一夜即到温州小南门,节省了白天时间。民国初,有小火轮拖着盘汤在水上驾驶,而盘汤有好几只,到温州需3小时多点,乘客坐在舱内也较平稳,但舱内乡土文化气味很浓,有小卖贩提着篮子,争先恐后地从埠头跳到晃动的船沿上,急急地到船舱内,一边弯下腰朝着敞开船舱里吆喝:“喂,莘塍五香干、槐豆芽、橄榄、口香糖、梨膏糖”。声音是磨练得悠长很悦耳,而且很诱人。叫卖声过后,有弹牛筋唱鼓词、打快板、唱道情、讲书的、打花鼓,你方唱罢我登场,歌声笑语,接连不断,浓浓的乡味乡韵在船舱内散开,有时使人陶醉,值得记忆的瞎子阿唐,但不知那里人,讲书的名气最大,他不紧不慢,稍带表情,特别讲唐伯虎点秋香,说得使人捧腹大笑。舱内乘客大都愿意捐出零钱,阿唐接钱後说:“我大丰收了”。

莘塍由于七浦河路交通便利,带来了商贸活跃。早在清末已有酱酒、食盐、鱼扣行、绸布店、染色店、南北广杂货、纸伞、药店、方木、圆木、米行、纸店、钱庄等等,莘塍街店几乎每行都有几间。较有名气的“皆春酱园”,座落在塘河边直洛街,始创于清同治九年,()由莘塍中村蔡世明聚资合股创办,所产酱瓜和“五香干”。它以口感和回味鲜美而名闻遐迩。而且酱瓜在年远销外地,更有名气的“双缸酱油”味鲜可口,受里人赞叹不已。

医药业首推前埠街叶一勤先生,于清道光间创“灵兰医室”。叶一勤(—)字北益,号笃生,儒医、精外科、医术高明,七铺河路很有名气。莘塍桥东面沿街百年老字号“恒山药店”,创于清咸丰八年()掌櫃林一枝医生,经营南北道地药材,惠济一方。前埠街方德生药店,为人诚信,唯善、而医术高明。沿街还有潘天寿、陈天德、广德堂、李回生、林益寿等10多字药号。沿街道边商店林立。于经营南北杂货店有,胡同发、林盈发、吴顺发、鲍万兴、潘乾生等。米行有张宏大、泮公记等。叶顺发油行,酒坊有鼎丰和、太和、同和、大顺和等10余家。还有云香斋纸店、宝兴隆绸布庄等等。莘塍塘河边两岸,非但商贸鼎盛,而且手工业遍布满街。可称“百工之街”。从南至北店铺林立,有阿育、生娒、金莲的打铁店。阿良儿镬炉,潘乾生糖金杏,打蔑店有岩梁、岩弟、阿生、林发。还有戴同兴园木店、林安灶揭盒店、唐永馨香烛店、吴氏染布店、还有理发、草药、钉秤、红地、方木、纸扎、豆腐、扁担店、打面、旱烟、棺材、裁缝等等手工业店。同样行业都有好几家。更有趣的竟有把手工职业与人名联在一起称呼。如开米店的阿珍叫米店珍、刨扁担老司叫阿孙,叫扁担孙,以下类称有,纸店新、豆腐池、染布多、洋行生、做鼓良、打铜滔、圆木生、油漆贵、画花明、打银桃、棺材滔、香烟柱、赶猪春、钉枰成、打面宣、照相林等等。工业有锯板厂、碾米厂、榨油厂,申新布厂、劳民针织厂。

值得记忆的莘塍桥西陈恒发米塑店,历史较悠久,老司头叫陈学金先生,创办于年,是百年老字号,陈学金(—)十三岁从师塘下米塑老司,他的米塑的手艺特精,他的双手像变戏法似的,捏啥像啥,对古代戏曲里的生旦净丑的塑造人物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让旁观者为之赞叹,名闻五县,传其子洪釗,孙贻春,获“浙江省优秀民间文艺人才”称号,手艺也很精,多次接受中央、省、市级媒体专题报道,今已例入温州、瑞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米塑的祖师还有个传说,相传周朝姜子牙在未出仕前曾寄居一宋姓朋友家,适逢宋家建屋,而不巧的屡建屡塌,不知何故?姜子牙懂得阴阳之法,以米粉造像作抛梁破煞驱邪。果然抛梁置之后,房屋不塌始成,以后,米塑抛梁习俗流传至今。莘塍竹编历史悠久,至今非遗传承人李道永,继承父辈手艺,而今手艺更精细,他所制作的竹编工艺品有茶壶、茶几、花瓶、竹鸟、竹鸡等等,已入温州、瑞安非遗名录,多次受到省、市级有关部门表奖,中央广播电台播放其事。

千百年来,人们在塘河边生活积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形成了丰富的民俗风情。莘塍自古流传着民谣:“正月初一开庙门,初二拜丈人,初三拜邻舍,初四拜屋底,初五圆金,初六上坟,初七无事干,初八燎火盘,初九嬉嬉,初十东堂殿屠大猪”。东堂庙屠大猪是正月初十进行抬佛的民俗活动。所谓抬佛,实是抬“东堂司。”东堂司据说明嘉靖间有一石香炉,从塘河中漂浮到(今之东堂殿)前的莲花池,被中村的蔡氏父子拾起,安放家中祭拜,后村民皆知,不久建庙祭祀。灶王和洪岩宫主兄弟,一是上村洪岩爷,二是中村洪岩爷。中村洪岩爷殿内有一块红色岩石,洪岩爷就坐在岩石上。二位洪岩爷都从茶山分香而来。洪岩爷还是一位治水英雄,他挖沟筑渠,将洪水引入东海;并在洪岩殿前挖掘深水潭今名仙甲尾,蓄水以防旱,而常年天旱不涸,今已成圣迹,迎佛庙会始于明万历二十三年,村民抬着东堂司、洪岩宫主兄弟巡游各村,队伍浩浩荡荡。有滚龙、舞狮、马队、踩高跷、打大鼓等。随从有扮演西游记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还有三国桃园结义、八仙过海和三十六行。巡游队伍从上午六时直到下午五时结束,经过十三个村、居民区,街道。村庄沿街房屋高楼大悬挂红灯笼,和五色彩旗和横幅等。桥梁和路口搭上高大彩牌楼,并高悬挂庆祝词语的横批、对联。家家户户结彩悬灯,高挂红幔。沿村和街坊摆上香案,迎接游行队伍。游行结束后还演戏三天,才算东堂殿民俗活动结束。

端午节和清明、中秋、春节一样,习俗称四季八节另有七月盂兰节,又名普利。端午节的节日气氛十分浓烈,塘河两岸户户门窗上挂菖蒲,小孩佩戴香囊,吃粽子饮雄黄酒。穿新衣新鞋,到塘河边观看龙舟,有人赞端午节情景:“起来洗罢草头汤,小子雄黄满额黄。鸡卵黄柑白米粽,狼餐虎食为天光”。端午日、龙舟的竞赛俗称,斗龙少不了。此俗流传悠久,早在宋代有斗龙记载是一项重要民俗活动。各村都有几只龙船。有青龙、白龙、黑龙、黄龙、红鱼令、绿龙等等。凡龙船上水后都到东堂殿拜大清龙娘。龙娘处摆上香案,龙船并在殿前划上三趟,礼节完毕后才去参加斗龙,大清龙娘,又称大清河王,属莘塍上、中、下三村的龙舟,并附有统领,指挥龙舟,活动和调解各地龙舟活动出现纠纷。龙舟形状也比其他村庄的龙舟大,划船的人也多,并配有东堂司令旗。各村龙船划到莘塍塘河,在两岸看热闹的人很拥挤。凡是同龙船上的人有朋友、亲戚关系的,他们摆上香案来迎接龙船。香案桌上摆着、纸银花、香烛、子炮、香烟、白酒、粽、香糕等,然后递给划龙船的人作充饥之用。后龙船划三趟来回致谢,并有唱神先生、唱曲祝贺,如唱敬神银花:“扬州画舫献银花,五通神明保贵家,五谷丰登百姓乐,银花火树盛荣华。”送龙的子炮响后,龙船才划回家,岸上看热闹的也渐渐散去。

清郭钟岳《东瓯百咏》“龙舟竞度闹端阳,五色笙旗水上杨。争看秋千天外荡,艄婆笑学女儿装。”七月半的盂兰节,实是度鬼节,又名普利道场,此节相当热闹,白天请道士,和尚念度生经,地藏王经等,晚上放河灯。七月半前几天的晚上,放河灯开始,雇用两只河厢,内中坐上道士、和尚若干人进行念经,吹打班唱十番曲,加上办事信众,共有几十人,船在河中划,他们将稻杆拧成圆圈,中间放上蜡烛,并点燃放在河中飘荡,从莘塍沿河划至九里,后又返回周田。只见河中烛光映红。岸上行人观看喝彩。目的是度河中的冤鬼。

莘塍桥西边,蔡合发糖坊,它是清代以来老字号,名副其实的百年老店,所产的食糖具有味甜清香、有解渴、清肺之功能,是最受人们喜爱食品。做饴糖生意的门类多种多样,一、在街坊设糖货店、批发兼零售。配制产品有:芝麻糖、花生糖、白豆糖、芙蓉糖、炒米糖、薄荷糖、香烟糖等等,二、是打鼓糖、把白色发亮的板饴糖平均地敲打成一块块,放在竹木制的方格上设摊于行人过往处,以色香味俱佳,价廉物美而深受欢迎。三是吹糖人莘塍各村有上百人,下塘头阿巧、老周,他俩吹糖人手艺很精工,他将饴糖加热柔软。用吹气之法和加手捏成小玩意,有人物、鱼、花、鸟、兽等还有空心的如老鼠偷油、公鸡,猪八戒等,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富有民间特色,既可观赏玩耍,又可食用。

饴糖业最富特色的是“兑糖担”,古流传莘塍“三百条扁担走遍天下”。经营者称“兑糖客”,以莘塍上、中、下三村、周田、直洛、华表、南垟、王家庄等村居多。走遍福建、江西、云南、江西等省份。故名有莘塍兑糖客,肩挑糖担走遍天下之美称。

兑糖客,兑,是兑换之意,以饴糖换取闲置废旧之物,如零星小量废铜、破铁、旧铅、铜锡、破布未、猪头骨、破鞋、龟板、兽骨、废纸书报、鸡鸭羽毛、破蓑衣、旧麻绳、牙膏壳、柑橘皮等等,将换取废弃之物集中分类,挑到废旧店收购,变废为宝。

兑糖客,自清代起就有到南方各省、市经营、据邑人张明东《神拳会记事》,中载:“其父张新栋于清季同治,光绪间曾贩糖至福建,专做敲饴糖生意,兑糖客,挑着担,每到一地,手中的小糖刀和小铁锤碰撞敲打。“叮叮当、叮叮当”叮当作响很有节奏。一进村庄或院落即刻敲打叮叮当声,村里的人就知道兑糖客来了,各自走出户外观看。于是兑糖客见之哼起小曲:”喂!”“兑糖客今天来,想吃糖儿快点来。”喂!“山楂并麦芽、甘草掺槟榔,糖儿香又甜,宝宝吃了勿赖娘,”喂!要来快来兑,能客担去寻不回“于是又把手中的糖刀和小铁锤碰出叮当声,稍歇一下,又哼,喂!“破布末、猪头骨,能客糖儿打大粒,破铜旧铁寻出兑,能客糖儿敲大块。”小孩子一闻这熟悉的声音,就大喊阿公阿婆,大叫爹妈快点寻出闲置之物,去兑糖客处兑糖儿吃。人们不要小看小小的兑糖客,不仅流行江南几省,甚至在西南边陲地方也有兑糖客的身影。据传,民国期间有个真实的小故事,有莘塍兑糖客到云南边远的地方兑糖儿,兑换来一小块黄色金属物,开始以为是旧铜。体虽小,但放在手中很沉重,觉得奇怪,后经人试后,竟是一块纯净的黄金,此事至今仍在流传。还有兑糖客生意竟做到南洋各国,据法国归侨说,莘塍芝麻糖在巴黎颇受欢迎,还可与青田小石雕相媲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塘河的水养育了代代两岸的人,培育了两岸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而代代相传,如今之手工业与兑糖客频临危亡。继而办了大工厂,工业化了,如华峰氨纶,塑料厂、高精度车床、万能铣,高精度慢走丝线切割等等。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但不能忘记养育我们的母亲河——塘河。

(戴世德/文蔡建设/图)

来源:瑞安市莘塍文化研究会

........................................................

扫一扫下载订阅号助手,用手机发文章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看白癜风最好
北京白癜风的治疗费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onghuanga.com/xhgj/3906.html